郁达夫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极富浪漫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扑朔迷离。尤其是一生中3次结婚两次离婚及多次婚外恋的经历,在当时的文化界曾引起不小的责难与非议。这位一生为爱情而歌的文豪在个人的情感世界里,散发出异样的色彩。
郁达夫中学毕业后,怀着一腔救国救民的热忱,与长兄一起赴日求学。当时日本国内风行西方文化,两性观念也比较开放。日本的女人给郁达夫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多愁善感、风流倜傥的郁达夫又一次陷入情爱的漩涡。他曾追逐过好几位日本女性,并以自己的真诚和超群的才华博得了她们“一往情深”的回报。
然而倒霉的是,郁达夫与日本少女的恋情,无不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大致因为他是一个素来被日本人看不起的“支那人”!
不懈的追求,接连的失败,深深刺痛了郁达夫脆弱的情感。随之而来的性的苦闷也一天天膨胀起来。为了压制住这种强烈的性苦闷,他经常喝得大醉。借酒精来麻醉自己,实在抑制不住了,就跑到青楼中去寻求刺激和发泄。
正当郁达夫在情欲的漩涡中狂乱地挣扎时,孙荃走进了他的情感世界,并傲然占领了应该属于她的那一片圣地。孙荃出生于书香世家,出落得美丽动人,加上知书达理,能诗善文,在郁达夫的家乡浙江富阳名气很大。郁达夫四海漂泊,见识过无数的奇花异草,当他第一次见到孙荃时,并未对她名动乡里的容貌产生多大的兴趣,而独对她超群不凡的学识和风流谈吐惊讶不己。1920年,郁达夫与孙荃举行了婚礼。但由于郁达夫的放荡不羁与风流任性,本来是一桩美满的姻缘,最终以悲剧收场。
郁达夫与孙荃结婚后,不断爆出婚外恋,其中轰动一时的共有3次:一是在安庆时与*女海棠的荒唐恋情,二是在北京与银娣的交往,三是抛妻离子,追逐杭州名花王映霞。
在此后的日子里,郁达夫一直在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振作与颓废之间挣扎。他与孙荃时分时合,在家和*院之间徘徊,放荡不羁,荒唐沉沦。
1927年,郁达夫邂逅王映霞,便一见钟情,将她视为自己灵与肉“全都救度”的女神。
王映霞与郁达夫相识于烽火连天的上海滩,也算是乱世儿女。郁达夫在朋友处见到她,立即为她的美貌风度与优雅气质所折服。以后几乎天天去找王映霞,坠入情网,不能自拔。面对郁达夫疯狂的追求,王映霞有着很复杂的心情。一方面她对这位名满天下的才子仰慕已久;另一方面,他毕竟已经是有妻小的中年男人,而她只有19岁。但经过郁达夫的狂轰猛炸,王映霞最终被征服了。她决定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这个三十多岁、已经娶妻生子的男人。1928年4月,两人在上海举行了婚礼。1936年2月,郁达夫去福建,被任命为省政府参议。直到“七·七事变”爆发,他一直与王映霞处于两地分居的状态。战火连绵,丈夫远在异乡,王映霞带了老母弱子共5人四处逃难,最后在其弟金葆桐的护卫下与国民党浙江省党政机关一起撤到丽水。郁达夫非但不理解她的苦心,竟然怀疑王映霞与浙江省教育厅长许绍棣有染,最终为毁家埋下了祸根。
郁达夫究竟为什么会有如此荒唐的想法,不得而知,但这件事的确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后果。王映霞离家出走。这让郁达夫更加恼火,他轻率地在汉口《大公报》上登出了一则寻人启事: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搬去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惟汝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一地址。郁达夫启。
郁达夫的启事一时间弄得满城风雨。其实王映霞并没有走远,她只是暂时住在朋友家里。在郭沫若、田汉等人的劝说下,郁达夫自知不对,便在10月的《大公报》上登出致歉启事。
两个人虽然重归于好,但在彼此,尤其是王映霞心中,留下了无法弥补的裂痕,夫妻之间的感情已经很是淡漠。不久,郁达夫应新加坡《星洲日报》的邀请,举家匆匆离开大陆,奔赴南洋。对于郁达夫来说,这是他永远离别祖国的日子。
郁达夫到达新加坡后,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他拼命工作,并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可就在此时,他陷入了家庭问题的深深苦恼之中。虽然在武汉时,由于郭沫若、田汉等人的调解,郁达夫与王映霞言归于好,并立下字据:“从今以后,各自改过,各自奋发。”但到了新加坡,郁达夫又是故态复萌。他背着王映霞,偷偷地集了19首诗及一首词,题为《毁家诗纪》在香港《大风》旬刊上发表。在这些诗以及“诗注”中。他极力地批判王映霞是毁家的罪人。《毁家诗纪》一石激起千重浪,的确是起到了毁家的作用!王映霞知道后,立即写了答辩文及长信,同样寄给《大风》主编,对郁达夫进行了批判。
《毁家诗纪》发表一年后,郁达夫与王映霞正式离婚。她曾经是他灵与肉的“救助者”。他们一起走过了12年悲欢交集的日子,而今终于分道扬镳。也许失去了才知道可贵,王映霞走后,郁达夫非常懊悔,他也曾写诗忏悔。
性格即命运,这或许是对郁达夫的情感悲剧最好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