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原本是个空盒子,先要将准备好的真爱放进去,再细细经营,慢慢填满,你放进什么,就取得什么。”作为著名作家、画家刘墉的妻子,毕薇薇在二人长达30余年的婚姻生活中悟到了这样的真谛。
穷小子的爱情从天而降
1968年,刚满20岁的刘墉考入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并且以超群的能力很快成为学校“写作协会”的会长。这时的他,才华横溢,青春激扬;然而,或许是童年的磨难留下的阴影,刘墉并不善谈,尽管在校内小有名气,但低调、矜持的才子依旧是孑然一身。
那一天,刘墉和毕薇薇共同作为学校的优秀学生代表去接受电台的采访。仿佛是天赐良缘,电台的设备刚好出了问题,师傅修理机器时,平时在女孩子面前很少说话的刘墉竟然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莫非这就是遇到另一半时的信号?
此后,学校社团的活动使二人接触、交往的机会逐渐多起来,彼此的了解也慢慢加深。一天,刘墉邀请毕薇薇到自己的画室,或许是心存默契,二人在长达4个小时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交谈,而只是凭借画笔的牵引、心神的流动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画到最后刘墉提上了这首杜甫的《客至》。一诗点明用意,共同的未来,是二人心照不宣的承诺。
幼年失去父亲,家里房屋曾被烧得只剩下一间厕所,刘墉的家境可想而知;而当时的毕薇薇,成绩优异,正在努力学习争取出国深造。但当毕薇薇进一步了解到刘墉的成长经历之后,反而对他更加爱慕,而对于出国的理想,毕薇薇放弃得毅然决然。
经营爱情比拥有爱情更难
在大四那年,刘墉和毕薇薇正式结合了。没有仪式,也没有礼金,有的只是两个相爱的人,和见证了这一感人时刻的同学们。然而,婚后生活却并非如他们想象的一样顺利,由于经济拮据,这对新婚夫妇只能与刘墉的母亲一起住在贫民区里,艰难度日。刘墉大学毕业后进入台北市成功高中做美术教师,要养活年迈的母亲和怀孕的妻子,有些力不从心。为了让妻子补养身体,刘墉又到夜校里去做美术老师。但即便是在这样困苦的环境中,夫妻两人依旧快乐地生活着。患难之中,二人携手,日子虽然难挨,但却充满了暖融融的爱意。
好在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刘墉随后进入电视公司工作,短短几年之内,刘墉不但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电视记者”,并且还获得了台湾电视传媒界的最高荣誉——金钟奖。拥有了这样一位“名人”丈夫,毕薇薇的心中却是苦乐参半。
1978年初,刘墉应邀赴美,在全美各地示范、演讲及展出绘画作品。他决定以此为出发点在美国开拓自己新的事业。
无数个日日夜夜,毕薇薇独自一人照顾着这个家,好在他们曾经有过共同学习、生活10年的经历,她深知一个妻子的职责和分量。在刘墉不在的两年半时间里,毕薇薇将一家子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婆婆心满意足,儿子也健康快乐地成长着。毕薇薇用心细细经营这份爱情、家庭,得到的是刘墉更加深厚的爱恋和感激,同时还激发了刘墉对于成功的渴望,以此回报妻子无私的爱。
在毕薇薇默默的支持下,刘墉在美国两年半就干得颇有成绩。1980年,他被聘为纽约圣若望大学的专任驻校艺术家及中国画指导教授,刘墉已经在另一半球的异国他乡站稳脚跟了。喜讯传来,毕薇薇带着婆婆、儿子迫不及待地前往美国,一家人终于在漫长的离别之后重新团聚了。久别之苦转化为喜悦的眼泪,这两年半的时间没有白白耗费,不仅成就了刘墉的事业,也见证了二人之间的真爱。在真爱面前,时间、距离都变得微不足道。
牵着你的手一直到老
在美国团聚之后,刘墉做职业画家的同时也不断推出新的文学作品,他的书红遍华人地区,几乎家喻户晓。时光荏苒,刘墉与毕薇薇已经牵手走过了30多个年头,但是时间却丝毫没有消磨掉他们之间的爱情;相反,这份爱正随着岁月的叠加而变得愈加真切、醇厚。
有朋友、媒体看到二人牵手在路上走,会惊异地慨叹:都老夫老妻了还这么亲密,居然牵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国自古就用牵手表达真挚的爱情。而在闽南方言中,夫妻的叫法便是“牵手”。
1989年,40岁的刘墉喜得千金。由于是大龄产妇,毕薇薇不得不经受比一般产妇超过数倍的煎熬。虽然已是第二次为人父,刘墉依然显得惊慌失措,他猛然意识到:女性的痛苦经常是男人们无法了解的。他忽然感觉自己亏欠妻子的太多太多。从年轻时起,一头扎到事业中的刘墉就只顾着打拼,而全部琐碎而繁重的家务都压在妻子肩上。对于此,善良、贤淑的妻子从未发过一句牢骚。如果没有妻子的这份支持,刘墉无法得到今天的一切;如果没有始终支持自己的妻子,得到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从那以后,刘墉尽量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妻子相伴,即便有长途的演讲、访谈、展览或是写生,刘墉也尽可能地带上妻子,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挪威、意大利……世界各地几乎都留下了二人携手走过的足迹。或许,在经历了坎坷波折、巅峰与低谷之后,能够共同享受那平淡、温馨的时光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