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在婚姻上可谓命运多舛,他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由“六礼”到中西合璧,再到婚姻自由、平等,其间充满了传奇色彩。
蔡元培读书很用功,17岁便考中秀才,因此被本乡富商、藏书家徐树兰请至家中与其子伴读。在这期间,蔡元培结识了上虞宿儒王佐的妹妹王惠如,两人情投意合。不料王母嫌蔡元培家境清贫,遂借口蔡元培“非寿者相”,不同意这门亲事。无奈之下蔡元培只好遵父母之命,娶同窗好友薛朗轩之姨妹王昭为妻。婚后7日蔡元培应科试,位列第一,接着又乡试中举。消息传到王家,王母非常后悔,王惠如则因受此打击,一年后抑郁而终。此后蔡元培每念及这段感情,都会感到十分难过。
蔡元培的第一位夫人王昭大蔡元培一岁,有洁癖,凡她用的东西,如坐席、食器、衣巾等都严禁别人触摸。王昭持家极节俭,蔡元培却生性豪放、不拘小节,因此两人常为一些琐碎小事而发生口角。后来王昭陆续为蔡元培生下两个儿子(长子阿根早年夭亡、次子无忌曾留法读博),夫妻关系才慢慢好转。可惜好景不长,王昭就因肝疾离开了人世。蔡元培悲痛不已,作联哀挽:“自由主义君始与闻,而未能免俗,天足将完,鬼车渐破,俄焉属纩,不堪遗恨竟终身。”
王昭去世时蔡元培刚满32岁,因此前来为他说媒的人络绎不绝。为此蔡元培写了一张续聘条件书,贴于自家墙壁之上:第一,天足(不缠足);第二,识字;第三,男子不得娶妾;第四,夫妇意见不合,可以解约(离婚);第五,丈夫死后,妻子可以改嫁。面对这份骇世惊俗的征婚启事,许多人吓得退避三舍。而蔡元培这样做无非是想向社会表明他要为自己做主,求得一个如意自由的婚姻。
后来在别人的撮合下,蔡元培结识了江西女子黄仲玉。1901年11月22日,蔡元培与黄仲玉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了他一生中的第二次婚礼。与第一次旧式婚礼不同,这次婚礼可谓中西合璧。蔡元培用红幛缀成“孔子”二字,代替悬挂三星画轴的传统,并且一扫以往的繁琐仪式,只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演说会来代替闹洞房。蔡元培此举意在改革社会风气,破除封建陋俗,提倡男女平等。
黄仲玉与蔡元培共同生活了20个春秋,为蔡元培生下了长女威廉、三子柏龄。1921年1月9日,蔡元培在由法国前往瑞士的途中得到夫人去世的噩耗,悲痛欲绝中写下了一篇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不朽祭文《祭亡妻黄仲玉》:“呜呼仲玉,竟舍我而先逝耶!自汝与我结婚以来,才20年,累汝以儿女,累汝以家计,累汝以国内、国外之奔走,累汝以贫困,累汝以忧患,使汝善书、善画、善为美术之天才,竟不能无限之发展,而且积劳成疾,以不能尽汝之天年。呜呼,我之负汝何如耶!……”
黄仲玉过世后,身边的亲友不忍看蔡元培孑然一身,于是便张罗着为他续弦。可是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这时蔡元培提出的条件更加“苛刻”:第一、本人要具备相当的文化素养;第二、年龄略大;第三、须熟谙英语而能成为工作助手者。蔡元培原想凭借这几个条件可以将亲友唬回去了,没想到昔日故友、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徐新六却一脸灿然地满口答应下来:“没问题,没问题,并且我还可以给您再增补几个条件:第四是贤惠且极富爱心;第五相貌可人,亲切,勤勉;第六……”徐新六为蔡元培介绍的是蔡元培昔日的学生、时年33岁尚待字闺中的江宁才女周峻。1923年7月10日,蔡元培和周峻在苏州留园举行了简朴而新式的婚礼。婚后10天,蔡元培携周峻及子女离沪奔赴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开始了他多灾多难、命途多舛的晚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