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他还独自沉思在这个不知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的时候,桌子上的电话响了起来。是那个当上了工厂副厂长的同学马志忠,赵卫东客气地说道:
“马厂长,您找我有公事吗?”
“嘿,老赵,我打电话给你难道就只能是公事吗?你啊,就是太实诚,不过,这样也好,我就喜欢你这样的性格;不像老李那么圆滑,左右逢源,你都不知道他说的话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让人猜疑不透啊!”
赵卫东愣了一下神,不知道该怎样来接这句话。他、马志忠和李建军八七年从四川大学毕业,赵卫国学的是核物理专业,马志忠学的是经济管理,李建军学的是工程机械,同校不同专业,算是校友。三个人一起分配到了这家位于川北山区的军工企业,因为是校友的关系,三个人经常在一起吃饭、玩耍,走得很近。第二年,朱桦大学毕业,赵卫东找了领导把朱桦也要了过来。朱桦学的是英语专业,就被分在了技术设备处当翻译。马志忠刚来是和赵卫东住一个寝室,校友加室友,两个人在感情上又近了一层。但是,那时候的赵卫东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说句实话,他对马志忠和李建军还有点看不上眼,特别是李建军的溜须拍马的性格,更是让赵卫东从内心里鄙视不屑;马志忠的为人还算忠厚,秉性善良,和赵卫国相处也就融洽得多。马志忠的老婆是和朱桦一起分配来的大学毕业生,而李建军却找了个厂级领导的女儿,三个人都在同一年结了婚,住也住在同一栋家属楼。赵卫东和李建军都生了个儿子,马志忠却生了一个女儿,三家人的儿女岁数都差不多大,也经常在一起玩耍。李建军因为是厂级领导的女婿,家里的经济条件就要好很多,但也养成了他儿子的横行霸道,经常欺负周围的小孩,因此,马志忠的女儿和赵卫东的儿子也就更好一些。他们三个人有时候碰到一起,就会拿马志忠的女儿来开打儿女亲家的玩笑,马志忠也不生气,就说看谁的儿子本事大,女儿就嫁给谁。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志忠因为是管理出身,率先当上了车间副主任;李建军也早早地到了供销公司,当上了人人羡慕的采购销售主管;赵卫东的写作在厂里是出了名的,但他不愿意到厂办去当秘书,心甘情愿地干着技术工作,业余时间就写他的诗歌和小说。三个人职位的变化在八十年代还不是差别很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儿子的慢慢长大,赵卫东感到了一些担忧,如果长久地呆在山沟沟里,自己的前途是其次,而儿子的未来可能就要被耽误了。到了九四年,国家号召军工企业军转民,工厂决定除了军用部分因为保密的原因仍然留在原地而外,大部分都搬到离成都十多公里的郊区,转行生产民用的铝锭铝材制品,赵卫东和朱桦正是三十而立大干事业的年龄,正好赶上了工厂的用人之际,一家人都调到了新厂。不久,两人又先后到国外去学习培训了一年多,回国后赵卫东走上了工程师兼车间副主任的职位,朱桦也当上了技术处副处长。到了新世纪,工厂的产品销售出现了一些困难,为了加强销售工作,赵卫东既是自告奋勇也是工作需要,被调到了销售公司当副总主管采购、行政和后勤工作。后来据说,主要是马志忠的意见,他已经当上了主管生产和销售的副厂长,是他想让赵卫东和李建军配合搭档起了一定的作用。朱桦一直就让赵卫东去找马志忠当面感谢和沟通一下,可他倔强的性格让他一拖再拖了下去,虽然两个人也时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但感谢的话赵卫东始终就没有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