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毅然还宝
当晚,段教授彻夜未眠,翻来覆去在床上思量。最后,拿定了寻人还碗的主意。
次日清晨,段教授就简单收拾下行囊,小心翼翼用棉絮将碗裹好装进木匣中,乘火车又转汽车,颠颠簸簸向黄龙山小镇赶去。
当年残破的小镇早已旧貌换新颜了。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四下矗立起座座高楼。乘出租车来到关帝庙,早不是当年景象了,只见红墙高耸,露出里面殿顶的闪光绿瓦,三五结伴的参观者在黄漆大门中进进出出。
段教授按来时的计划,在关帝庙附近寻了家不错的宾馆。人住后,让宾馆打印部的老板复印出几千张寻人启事。然后,找了位女服务员,恳请她将启事四处张贴。
女服务员名叫尚小玲,是个模样俊俏两眼精明的姑娘。见段教授递过来厚厚的一沓百元大钞,连忙脸如灿花一口应允下来。目送小玲提着两捆启事离去的背影,段教授脚步轻松地回房休息去了。
小玲傍晚下班后,兴冲冲地骑着电动车驶离了镇子,返回了村子自己的家。不及歇气就喊来几个同学朋友,看看人都凑齐了,她拍拍巴掌制止住朋友们叽叽喳喳的说笑声,一本正经地讲起话来。
小玲说,今天下午,宾馆住进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先生。那穿衣打扮好讲究,那气质做派好高雅,一瞅就非寻常人物。你们猜猜他是谁?哈哈,省城的大教授段钟先生!在电视牧野讲坛上做过连续讲座的就是他,怪不得瞅着面熟!
一伙年轻人听了,激动得又叽叽喳喳起来。小玲又拍拍手制止了,继续开讲。你们猜猜,老先生千里迢迢赶来干啥?你们做梦也猜不出来!他来是要在茫茫人海中寻一个人,还一只碗!
这时,走来走去给年轻人倒茶的小玲爷爷定住了脚步,呆呆地捧着茶壶,两眼怔怔地望着孙女,一字一句地细细听。
年轻人们叽叽喳喳地各自夹着一摞启事出门走了。小玲送走客人返回屋中,兴奋地一拍手:“哈哈!真个是说出好话当钱花,我白白落进口袋两千元!”突然,她脸色陡地变了,她看见爷爷正瘫在椅中,手中攥着一张启事,一串串老泪顺着脸颊往下流,口中喃喃自语:“真是个好人呀!启事上说,要寻找当年忘记姓名的好友,归还遗失下的一只碗,那是在为我遮丑呢!”
小玲惊诧地问:“爷爷,你怎么啦?”爷爷羞惭不已地叹道:“我,我就是那个丢失碗的人。我用那只碗偷了他养命的米!”
想当年,虽然报纸、广播天天叫喊形势大好,到处莺歌燕舞,其实地里根本没有收成,小玲爹妈都被公社干部赶着上山挖渠了,奶奶卧病在床无药可医,不满周岁的小玲整日饿得哇哇哭叫……眼看着春节只有两天了,家中只剩下半瓢玉米面。爷爷只得硬着头皮出门乞讨。踩着没膝的雪路,顶着刺骨的寒风,走街串巷挨门挨户哀求。然而家家都日子紧巴,日照头顶也没讨来一把粮食。爷爷迷迷糊糊走着,鬼使神差就走进了关帝庙,凑近一个破窗往屋里看。屋中没人,却看见了米缸。当时他啥也顾不得了,就钻进窗户掀开缸盖,浑身冒汗往布袋里盛米。突然,他愣怔住了,心想偷光了米,人家咋活命呀!便慌慌张张逃了回来,一路上跌跌撞撞摔了十几个跟头……直到回家熬粥时,才发现把碗忘在缸里了……
小玲听过爷爷的陈述。两眉高挑:“真的?”
爷爷默默弯下腰:从床下取出个纸盒,掏出个碗盖:“唉,这是那只碗的盖子。当年土改瓜分地主浮财时,闯进地主的书房,贫协主席要我帮他抬走房中的古董架,随手就把那只碗塞给了我,让我带回家里盛咸菜,我就掖进怀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