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秋是山东青州人氏,从小聪明异常,读书过目成诵,方圆百里。尽知他的名声。后来,一位高人路过,替他相了一面,说他腋下有七痣呈北斗状排列,将来必能位至相国,是安邦定国之才。为此,家里人对他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倾其所有供他读书。宋知秋也更加发愤用功,10多岁,考取秀才;20岁,考上了举人。这次,逢科举之年,宋知秋带上书童一名,赶赴京城参加考试,希望能应七痣之验,荣登皇榜,将来做官封侯。哪知道走至昌黎一带,正赶上这里瘟疫流行,书童很快染上瘟疫死了,宋知秋也病倒在一家小客店里不能起身。瘟疫传染很快,小店的人逐渐死光。宋知秋无人搭理,觉得口渴难忍,挣扎着爬出门外想求人给碗水喝,可眼见得荒草萋萋,死尸遍地,晚风吹过,尸臭难闻,哪里有个人影!宋知秋长叹一声:“未登龙虎榜,先做夜游魂。可怜我宋知秋一腔抱负,就这么客死他乡了!”
话音刚落,就从旁边跑过来一个小男孩儿,不过10岁光景,长得肤白如玉,双眸似星,弯腰问宋知秋道:“官人是进京赶考的?”宋知秋见了活人,如遇救星,趴在地上作揖,“小哥儿,你先给我一碗水吧。我要渴死了。”
不大工夫。男孩儿跑回来,端来一瓢凉水,宋知秋喝下,顿时觉得胸口顺畅了许多。男孩又将他,扶回到小店里,点上油灯,把炕上的灰尘擦拭干净,又不知从什么地方搞来一些米,生火熬上米粥,让宋知秋吃了个饱。
这么小的娃儿如此伶俐能干,宋知秋心里不由有些喜欢。问他,说是叫英哥儿,今年10岁,他爹妈去年就病去了,之后,这小镇上的人死的死,逃的逃,“如今只剩下三个会喘气的啦,我,我姐姐,还有先生你哪。”英哥儿说:“咱们做笔交易如何?幸喜我学会了医治这种病的本事,咱这儿又不缺吃的,我就服侍你养病、读书;等你当上了大官,我和姐姐都能沾光是不是?”宋举人喜出望外。这真是人不该死天有救,但不知他姐姐长什么模样。“那就请你姐姐过来相见吧。”英哥儿正色道:“那怎么成?我姐姐大姑娘了,不能跟你个大男人相见的!”宋知秋虽然有些失落感,心里却还是佩服,别看庄户人家的孩子,却很懂得礼节的。
就这样,英哥儿天天夜里来给宋知秋煎药,又替他做好一天的饭菜,天亮就走了。宋知秋有时留他,英哥儿说,要跟姐姐掩埋那些死难的乡亲们哩,还要采药。“你读你的书,我们干我们的活,别相互干扰啦。”宋知秋也只好依他。
在英哥儿的调治下,宋知秋一天天好起来。这样经过半年后,英哥儿说:“眼下你这样子,是走不了远路的,再说,京城里三年才开考一次,你即使去了。又不能单独考你一个吧?这里人都死光了,可吃的用的不缺,银子留下没用处,我跟姐姐捡了不少,你考十次百次都用不完,你先安心在这里读书怎么样?”宋举人想想,也是。自己还没见到英哥儿姐姐长什么模样呢,就这样离开了,岂不是件憾事?见英哥儿研墨铺纸做得很利索,就说:“我教你读书识字,你想不想学呀?”话音未落,英哥儿赶紧跪下叫师傅。
当了宋知秋的徒弟。英哥儿还是不改暮来展辞的习惯,反正这里再没活人,又不愁灯油没处弄,宋知秋索性就把时间倒过来,白天睡觉,夜里英哥儿一起做饭。教英哥儿读书。这英哥儿特别聪明。诗词歌赋一教就会,八股文章一点就通,把个宋举人欢喜得不得了,“你给我当书童算了,将来我考上个官职。你也跟着享受荣华富贵。”英哥儿说:“好哇,我姐姐也这么讲的,说是先生若是有了出息,她可能把终身托付给先生呢。我姐不让我说。你可得给我保密呀。”
可是英哥儿的姐姐到底是什么样儿呢?这念头把宋举人的心搞得痒痒的,却又无可奈何。宋知秋把对英哥儿姐姐的思念、爱慕之情转化到了英哥儿身上。除了识字读书,还给他讲了不少忠君爱国的道理,希望他有朝一日能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一转眼三年期限将至,期间,宋知秋自己把功课熟练了不少,尤其是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英哥儿竟然学得满腹经纶。关于八股文章的破、承、起、人等,可以说是落笔可得,构思巧妙之处。宋知秋也觉得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