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故事】定海神针

时间:2019-09-18 16:16:49 

戎鹏强(1965.11.4—),男,汉族,江苏兴化市人,中共党员,高级技师,中国兵器首席技师,1983年1月参加工作,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深孔机加工高级技师。2006年至今,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重点装备型号工程。他主持完成超长径比小口径管体深孔科研加工任务,使北重集团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超高精度超长径比小口徑管体加工能力企业,打破国际垄断,为我国最先进风洞试验装置加工制造做出突出贡献。他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大国工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制造战斗机、导弹离不开的一个关键试验装置,是“风洞”。国外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特别是当今技术最先进的风洞,花多少钱人家都不卖,而国内没有一个厂家能够加工制造。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北重集团)的戎鹏强,以高超的技艺、创新的精神、敢吃螃蟹的勇气,实现了我国在高精度、大体量风洞加工制造上零的突破,使我国风洞技术研发跻身世界一流方阵,为孵化“大国重器”做出卓越贡献。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戎鹏强的几件事。初生牛犊

那段时间,北重集团特种机械厂的领导们都感到压力重重,寝食难安,为的是啥事呢?原来,工厂刚接了一批订单,生产一种特种管体,需求量很大,但生产速度特别慢,从直径220毫米加工到250毫米,一件长5米多的管体,24小时也加工不完。这种现象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客户总是在工厂等着,一加工完马上就运走。

为此,厂领导们想尽办法,调换了车间,还要求24小时倒班作业。那时深孔镗床班是两人操作一台33米的机床,由于倒班技术人员不够,怎么算都少一个人,领导急得团团转。

这天,厂领导又在车间召开工作会议,就在领导挠头的时候,一个年轻人站了出来,说:“要不我一个人一班吧?”

厂领导定睛一看,这年轻人叫戎鹏强,还是个学徒工。厂领导疑惑地说:“你刚来厂里不久,一个人能操作吗?”“能!”戎鹏强信心满满地说,“领导如果不相信,可以尝试一个班嘛!”

厂领导也是没办法了,看他这么有信心,只好依了他。戎鹏强一个人上满一个班,领导去检查,还真不赖,工作进度跟两个人一班的一样,质量也无可挑剔,这才终于放了心。可厂领导没想到的是,戎鹏强还有自己的计划呢!

在生产任务刚转到戎鹏强的车间时,他就发现了生产上的问题:加工前后尺寸不一样,前大后小,这样就需要重走一次扩孔,极大地影响了加工的速度;此外,因为加工困难还会造成打刀划伤甚至报废,用两三回就得换刀,二者互相影响,进度哪能快得起来?同时,一把精镗刀片上千元,用两三回就报废了,这让他感到心疼。

如何既解决生产进度的问题,又能避免过多的浪费?戎鹏强很快找到了方法,经过一周的试验,数据稳定,戎鹏强心里有底了。

刀具问题解决,进度自然就加快了。有一天早上,同事们来接班,发现戎鹏强居然在一个晚上干了三件活,大家非常吃惊,问他是怎么干出来的。戎鹏强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告诉了大家,随后,他的方法经过一两天的现场推广,大家基本掌握了。通过这次改进,公司深孔加工的瓶颈被彻底打通,由原来的24小时加工1件提高到加工5件。厂领导对戎鹏强刮目相看,赞叹道:“小戎,好好干,有前途!”

没人知道,那段时间,戎鹏强连续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一直在机床旁边工作……异国亮剑

1995年1月至7月,北重集团承担了外援产品生产线通线任务,具备丰富经验的戎鹏强被派往被援助地。

有一天,外方代表来看戎鹏强等人工作,对他们加工出的几支身管,无论是表面质量还是内膛质量,完全达到产品图纸要求,表示很满意,但是,却对他们的工艺装备挑剔起来:“你看看你们的工艺装备,这么简单,还是用德国的吧。”

戎鹏强对全世界各国的工艺装备都了如指掌,他也知道,德国工艺装备外表看起来很精致,但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和设计上的缺陷,不适合在我国提供的机床上使用。他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暗自担忧:这样下去会出问题。

果然,在加工下一个批次的身管时,问题出现了:由于刀体偏离中心轴线,造成身管直线度严重超差,如果继续加工,产品就可能报废了。在外方技术人员浑然不觉时,戎鹏强及时发现了,他和中国专家探讨、商量后,决定停止加工,避免身管试制报废事故的发生。

眼看着这些千里迢迢进口、现在却即将报废的毛坯,外方技术人员和他们的领导急得团团转。这时候,戎鹏强站出来说:“我建议使用中国制造的工艺装备进行修复,同时,我保证能修复成功。”外方技术人员喜出望外:“真的吗?如果这样就太好了!”

经过中外两国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反复磋商,最后决定采用中方专家和戎鹏强提出的挽救方案:使用中国制造的工艺装备进行修复。紧接着,戎鹏强换上中国兵器北重集团生产的刀体和刀具,经过四个多小时极为紧张和细心的操作,成功地修复了即将报废的身管毛坯,质量完全达到了技术要求。

外方人员围了一大群,看着即将报废的身管变成了合格品,他们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嘴里兴奋地喊着:“中国工装good!中国专家good!”在后续的加工中,外方不再采用德国的工艺装备,而是选择了中国的。“针”里打洞

2012年冬天,内蒙古已经冰冻三尺,但北重集团的生产依旧一片火热景象。这天夜里,戎鹏强刚睡着,电话铃骤然响起。电话是北重集团特种机械厂厂长亲自打来的,他要戎鹏强马上赶到会议室。

戎鹏强赶到工厂会议室,他一下子就感觉到气氛的凝重,工厂的领导全部到齐了,还有几位陌生的来客,厂长介绍说,这几位是某航天科研院的客人,他们刚到,有重要的生产任务要交给北重。

科研院的负责人跟戎鹏强握了握手,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必须使用这个产品,但是,这个产品加工难度极大,精度极高,全世界只有极少数国家能够生产,但人家不卖给我们,我们就想到了北重集团。我知道你在业内有‘定海神针’的称号,现在就是要你这个‘神针’在‘针’里打洞,你愿意尝试吗?”

“我愿意!”戎鹏强立即站起来,响亮地说,“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做,请领导放心!”

当时,戎鹏强在深孔镗工的岗位上,二十余年磨一剑,创造了不少行业第一,填补了我国多项技术空白,已经成为国内深孔加工领域“第一人”,因此被人称作风洞领域的“定海神针”。

“‘针’里打洞”,究竟是一个什么部件呢?戎鹏强马上拿上资料,去了自己的办公室,研究这个“‘针’里打洞”的活儿。原来,这个部件要在长8米的钢质圆棒料上打一个孔径28毫米的通孔,通孔只有成人大拇指粗细,而加工深度却有三层楼高。管体孔深长度与孔径长度之比大于100倍的圆柱孔,被称为超长径比深孔,而该产品的长径比却达到了惊人的300倍,果然可称为“‘针’里打洞”!

戎鹏强开始了探索:加工过程中,由于孔径小、刀杆细长,真比用绣花针绣花都要慢,稍有异常,就要退刀从头再来。他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一毫米一毫米地向前推进,终于,一年半后,这个国家级难题被攻克。“‘针’里打洞”技术的诞生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深孔加工领域的空白,使我国在该领域跻身世界前列,使我国的高精尖武器研发不再受制于国外,戎鹏强也因此成为掌握“超长径比身管加工”绝技的国内第一人……

(发稿编辑:姚自豪)

(题图、插图:陈明贵)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故事会2019年第6期

美图欣赏

故事会2019年第6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