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八号:“小二黑”的传奇故事

时间:2020-12-21 14:50:34 

刘铭

一声霹雳 

这天,在黄海之上,一艘快艇駛入试验海区,快艇上装了某型号导弹,准备进行发射试验。试验区的一切船只早已回避,随着阵地指挥员的口令,导弹呼啸而过,拖着一条长长的火的彩练,准确地击中了靶船。之后,第二发、第三发、第四发,全都准确中的,最后是双弹齐发,双双命中。一时间,海面上靶船火起,水柱冲天。

六发六中,主角正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鹰击八号”舰舰导弹,也就是从水面舰艇发射,攻击水面舰船的导弹,它还有一个更亲切的名字——“小二黑”。

1982年5月,阿根廷与英国开战,阿根廷用法国制造的“飞鱼”飞航导弹,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伦敦方面闻讯一片慌乱,世界为之哗然,“飞鱼”随之名震天下。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传奇中的传奇——与法国“飞鱼”齐名的“小二黑”的故事。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阅兵仪式上,海军部队方阵里出现了雄姿勃发的中国新一代飞航导弹:细长的身躯,小巧的翅膀,多棱的尾巴。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的外国武官惊呼起来:“飞鱼,飞鱼!”

这种被称为“中国飞鱼”的飞航导弹,就是中国的舰舰导弹——鹰击八号,它使用固体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超低空掠海飞行,抗海浪和抗电子干扰性能好,能钻进敌舰肚子里爆炸!

这个可爱的“小宝宝”,孕育于国家的艰辛探索时期,那时国家尚无力顾及它,它便成了个“黑户口”,加上它是最早的小型导弹,被戏称为“小二黑”。“小二黑”出世,第一大关就是要有一个小推力、工作时间长的固体燃料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国内还是空白,国外也不见资料,困难重重。发动机研究所和总体设计部的十多位“志愿战士”毅然地知难而上,他们多是20世纪6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过去只与液体发动机打交道,对固体发动机从未接触,又被各种原因浪费了多年,而此时此刻,为了国家,他们不顾一切地冲锋陷阵了……

披荆斩棘

1973年10月,“小二黑”的主发动机样机研制出来了,但这时还没有建起配套的试车台。试验不能等,点火试车便露天开始了。

在飞航院西北角的荒沟,大家拔去野草,挖一个坑,把发动机的头部埋在地里,冒火的屁股朝天。为了防止它晃动、“跑掉”,再用铁丝固定在两棵树上。大家站在百米开外的沟崖上,看着眼前的情景,都有点发愣:这、这也太原始了……他们十分不安,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当时还不具备更好的条件。

点火了,这是用“砖头支锅做野炊”的办法进行高科技的燃烧,试验竟然成功了,并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当燃烧的火焰刚熄,试验组的成员便飞跑过去测量发动机表面温度,全然不顾那个时候还有毒烟,以及其他想不到的危险。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还有方方面面的协同,小推力、长时间的固体发动机终于研制成功了,且大大超过了设计要求。随着发动机的顺利研制,“小二黑”终于有了正式“户口”。此时,整个导弹其他系统的研发也到了决战阶段。

为了躲过敌舰雷达的眼睛,小导弹要贴近水面飞行,它必须克服复杂的海浪和各种电波的干扰,否则将难以寻到目标。承担此项任务的雷达专家们做完了各种试验之后,扛起设备、产品,千里迢迢地坐车乘船,到花鸟山去了。因为那里的风浪春节时最大,末制导雷达若能经受住那里风浪的考验,其他风浪就不在话下了。科技人员们战胜了狂风恶浪和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研制出能与世界同类产品相媲美的小末制导雷达。

除了末制导雷达,要保证“小二黑”能够像冲浪手一样随着海浪起伏,始终与水面保持一定距离,安全地隐蔽在敌舰雷达盲区,那就要靠驾驶仪系统的高度表了。

经过控制专家们的艰辛劳动,高度表定型前的一切研究和试验似乎都没有问题了,但当装上军舰,驶进大海,做定型试验的时候,第一发中靶了,第二发、第三发却接连失败,被海浪吞没了!

总设计师姚绍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听了各种意见,看了各种报告,认为导弹飞行中的恶劣振动环境,是引起元器件失灵,造成飞行失利的关键因素,他建议加强防振措施。试验证明,姚总的推测是正确的。在采取了一番改进措施后,“小二黑”终于取得了发发命中的战绩,通过了定型试验,促进了中国飞航式导弹技术的日臻成熟。

英雄传奇

在新型号研制的十几年中,试验队员前往戈壁深处的靶场做试验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一年秋天,某型号试验弹进场,由于申请不到专列,要想到试验基地,只能将七八节自备车厢拖挂在西去的货运列车上,随行人员24小时值班,目的一是看管好运送的物资,二是随时准备将车厢转挂到其他列车上。在甘肃省内的一个小站上,货车要走不同的路线,自备车厢被卸载在站台上,必须转挂到另外一列车上,可这两列车并不在同一轨道上,小站资源有限,没有多余的机车协助转运。时间紧急,试验队员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推火车”。于是,在黄沙弥漫的戈壁小站上,出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十几个 “文弱书生”喊着整齐的号子,迈着稳重的步伐,推着一节节十几吨重的车厢缓缓前进……

“活着干,死了算”,这是长剑陆基巡航导弹的总师刘永才院士的口头禅,这位资深专家有胃出血的老毛病,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一次现场排故,他中午没能及时回驻地吃饭,结果胃病复发,造成大出血,生命垂危!当地医院条件有限,无力治疗,军方用直升机火速把他送回北京。进手术室的时候,他的血压已经降到了零,经过专家的全力抢救,他总算保住了生命。

在一次庆功宴上,几位队员向刘总敬酒,刘总患胃病以来早已滴酒不沾,却仍然毫不犹豫地端起了酒杯。望着这些与自己一道埋头奋斗多年的战友,他满脸通红,嘴唇颤抖,激动的泪水在眼镜后面打转:“咱们这几年的辛苦没有白费……”一句话没说完,他就哽咽着再也接不下去……

1995年国庆节,参加某重点型号研制的高级工程师刘滨生最后一次回到家里,长期的出差、高强度的工作,让他感到疲倦不堪。妻子反复劝他去医院检查,“等忙完这一段再去吧!”刘滨生敷衍了过去。此时的他,满脑子装的全是工作。在北京待了不到一周,刘滨生又赶往沈阳。在沈阳办完事,刘滨生马不停蹄地飞往株洲。11月5日下午上班时,刘滨生感到胸闷明显加重,但他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在与同事讨论完当天的工作后,刘滨生回到房间,几分钟后,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脸也涨得通红。18点35分左右,医护人员匆匆赶来了,然而,在异地他乡,刘滨生永远合上了疲倦的双眼……

追求不倦,舍身为国,自主研发,勇攀高峰, “小二黑”们的传奇还将继续演绎下去……

(发稿编辑:姚自豪)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故事会2020年第24期

美图欣赏

故事会2020年第24期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