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权的诱惑,可以使许多人变得面目全非。就算是像诸葛亮这样的智者,也未能幸免。
诸葛先生由逍遥于江湖的书生到主上言听计从的军师,再到位高权重的丞相大人,心智和做派变化太多太多。
孔明出山之前,淡泊名利,自在潇洒。虽有明主刘备一访再访,孔明均避而不见,立志要“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不求闻达”即是不求名利,万般不求人,才敢明知皇叔已来仍高卧草堂,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咱不求你皇叔时,你是皇叔又奈我何?
此时孔明年龄不过二十多岁,心高气盛。到了刘备军中,被尊为军师。拿了人家的俸禄,又想逞强为主公火中取栗,成就霸业,于是就不潇洒了。
利,诸葛先生不贪,至死也没积下家财。但为建功,为求闻达于诸侯,诸葛先生对东吴之友有三气周瑜之计,对内有华容道施恩于关羽,伐曹魏压制魏延。赤壁大战是孙刘结盟之始,孔明明知战役总指挥介意刘备借此崛起,而非要处处逞强,以“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等夸张的做派激周瑜心生妒意,如此做事张狂,做人也不甚儒雅。
刘备白帝城托孤,原是安排孔明、李严两位顾命大臣辅佐后主刘禅。当然,孔明与李严两人是有主次之分的,孔明为主,因为将死的刘备让刘家三兄弟皆父事丞相,不可怠慢。还说若子嗣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王。
此后,诸葛丞相虽无夺位之心,忠诚不贰,但身为相父,又有先主可以换掉皇帝的圣旨,这等风光,古今丞相数千人,恐怕只有诸葛先生一人独占。
看孔明的一生,对利的追求最少,格外爱惜名声,但对权是否毫不动心就值得探究了。
孔明先是借故除掉李严。蜀道难,运军粮更难。孔明非要将李严置于这等做后勤官的难事,全然不顾人家也是顾命大臣的身份。难事出了差错,于是废李严为庶人。
先帝临终遗言说不可重用马谡,孔明也不顾,偏要重用之,导致街亭之失。后主刘禅也成了被教训的学生:“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宫中府中,不宜偏私”。宫中之事,事无大小,都要向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咨询。
事无大小,都要皇帝向孔明信任的臣子汇报,刘禅这皇帝哪像个皇帝?
孔明这时变得婆婆妈妈的了,细细教训皇帝,又细细处理军中事务。凡二十军杖之责,也要自己过问。
孔明大权独揽,小权不放,最终累死在五丈原。
不爱钱太爱权,也是人生悲剧。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