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包子的做法大全
狗不理包子
主料:小麦面粉600克,肥瘦猪肉500克。
调料:大葱15克,味精3克,料酒6克,酱油25克,碱1克,香油25克,盐3克,酵母15克。
做法:
1.将葱去皮洗净切成末备用;猪肉洗净,剁成肉末,备用。
2.将猪肉放入盆内,加入酱油、精盐、料酒、葱末、味精、香油拌和,再将肉骨头汤徐徐倒入,边倒边顺同一方向搅动,搅成具有黏性的馅料。
3.将面粉与酵母掺在一起,用温水和好,揉匀,待面团发起,对入适量食碱,揉匀揉透,分成大小均匀的面剂,擀成圆皮,将馅料放入圆皮的中间,收边捏紧,捏成16个以上的褶,即成包子生坯。
4.将包子生坯摆入屉中,用旺火沸水蒸熟,即可食用。
白菜香菇素包子
材料:
面团:精面粉500g,干酵母5g,温水300g,糖一小勺。
馅料:白菜一大颗,香菇25朵,麻油一汤勺,盐适量,糖少许,鸡精适量。
做法:
1.先将酵母放入温水中溶解,静置一小会儿。
2.面粉筛过后,加入1。揉成光滑面团,盖上湿布,放入温暖处发酵。面团发成原先两倍大便可。
3.做馅料,将白菜洗干净后切碎,放入适量盐,等到白菜出水后,挤干白菜的水分。
4.将香菇中加入一点点水蒸5分钟(微波炉高火转2分钟也行),蒸好后切成小丁,挤干水分,与3混合,加入麻油,按照自己的口味适量加盐和鸡精,放一点点糖吊鲜味。
5.面团发好后,搓成长条,用到切成一个个的小剂子,擀成包子皮,不要太薄。放入馅料,包成包子。
6.包好的包子静置醒20分钟后上笼蒸8分钟左右。
鲜肉包子
材料(12个):
面皮:中筋面粉500g,干酵母1小勺(5g),糖1小勺,清水270g。
肉馅:猪绞肉350g,姜泥1小勺,葱花1大勺,生抽1大勺,盐1/8小勺,糖1/4小勺,蚝油1小勺,料酒1大勺,老抽几滴,太白粉2小勺,香油2大勺,白胡椒粉1小撮,清水100ml。
做法:
1.首先来和面,在270g清水中加入糖搅拌溶化,再将干酵母轻轻洒在水面。
2.静置约15分钟后,看到酵母水的表面起了一层泡沫,说明干酵母已经活化,将酵母水慢慢倒入面粉中,边倒边搅拌。
3.将面粉和酵母水拌匀和成面团。
4.转移到案板上揉至面团表面光滑。
5.放入大碗中,盖上保鲜膜,置于温暖处发酵1-2小时。
6.在等待发面的时候来准备肉馅,将除清水外的所有调料加入猪绞肉中,搅拌至发粘。
7.将100ml清水分三次加入肉馅,每次加水后都要向一个方向大力搅拌,至清水被肉馅完全吸收后再加下一次。
8.等面团发至2倍大时,从碗中转移出来到案板上,第二次揉面,排出空气,将面团再一次揉至光滑。
9.分成两份,将其中一份包上保鲜膜待用。
10.另一份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切成6等份,分别搓圆按扁成面剂子。
11.取一个面剂子,用擀面杖擀成中间厚周围薄,比手掌略大的面片
12.放入适量肉馅,包成包子。
13.将包好的包子放入垫了油纸的蒸笼里。在锅子倒入适量热水,放上蒸笼,盖上盖子,第二次发酵10-15分钟。
14.待包子个头明显变大后,开大火加热,水开后再蒸15分钟。
15.关火后等待2-3分钟再开盖即可。
水晶虾仁包子
材料:小麦淀粉200克,虾仁100克,什锦菜(包括玉米、青豆、萝卜粒),葱花适量。
做法:
1.制作馅料:先将虾仁切碎后,和什锦菜、葱花混合,加入适量的盐、味精、胡椒粉、麻油、黄酒拌匀,腌制30分钟。
2.制作面团:将小麦淀粉倒在盆内,烧好开水,冲入小麦淀粉盆内,一边冲一边用筷子搅拌,而且要拌匀,将粉烫熟成透明状。稍凉后制作成包皮。
3.将馅料包入包子皮内,包好捏成包子形,放到笼屉内。
4.锅内放入清水,开大火,水开后放上笼屉蒸10分钟即可。
三色萝卜丝包子
食材:胡萝卜汁120ml,菠菜汁120ml,面粉600g,水120ml,酵母6g。
做法:
1.包子面皮:胡萝卜汁120ml,菠菜汁120ml,水120ml,面粉600g,酵母6g。
2.酵母分三份分别溶于三汁中,分别加200g面粉和成面团,揉匀,分别发酵至两倍大。
3.挤出空气,分别揉匀。然后擀长,拧在一起。
4.切成做包子大小的剂子。擀皮,包馅。
5.饧发15分钟。凉水入锅,中火,上汽后20分钟即可。
灌汤小笼包子
材料:粉500克,猪夹心肉500克,猪皮冻200克。
做法:
1.调馅儿:主料:猪肉;配料:食盐、味精、白糖、料酒、小磨香油、姜末、鸡汤拌馅儿时要搅拌均匀,还要把馅儿往盆里摔,其间要加三遍鸡汤。
2.和面:面+水,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要用劲揉,三光要领:手光、面光、盆光。揉好的面要“晌”一下。摔面,其作用是使包子皮更筋,口感更好。
3.擀皮儿:揪襟儿,也就是把面揪成大小均匀的面揪揪,按成片儿状,擀成圆形,皮儿要薄,且均匀。
4.包包子:馅儿少了不好吃,馅儿多了包不住。
5.五蒸:水开后,上锅蒸13-15分钟,包子就熟了。
黄金牛肉包
食材用料:牛肉,面粉,酵母,洋葱,胡萝卜,姜,盐,生抽,蚝油,糖,胡椒粉,芝麻油,花椒。
做法:
1.胡萝卜切块加少许水,用搅拌机打成泥,过滤后把胡萝卜泥和汁分开备用。
2.酵母直接在胡萝卜汁里化开,徐徐倒入面粉锅里,边倒边搅拌,至雪花状。
3.揉成较光滑的面团,盖湿布放温暖处发酵。
4.取适量花椒,洗净后,放小碗中,用开水浸泡放凉。
5.剁牛肉,图示何为细切粗斩,先切片,切丝,切粒,再粗粗剁一下就行了。
6.馅中加入盐、糖、生抽、蚝油、胡椒粉、芝麻油、姜末拌匀。
7.分多次加入步骤4的花椒水,每一次都要充分搅打上劲,待上一次的水分被肉馅吸收后再次加入。对比看一下,最后一幅小图里的肉馅明显比第一幅里的粘乎湿润。
8.洋葱切碎,先拌少量芝麻油,待包之前再和胡萝卜泥一起加入肉馅拌匀。
9.发酵好的面团从锅中取出,在面板上揉成一个光滑的大面团。
10.把大面团分成四份,取其中一份再次揉圆,搓成长条后切小剂子。
11.取一个小剂子,按扁,擀圆。
12.包的时候透露一个小窍门:至少捏出14个摺,包子就比较漂亮。
13.包子生坯直接放蒸笼里,加盖,锅内是冷水,静置15分钟,看包子又胖起来的时候,开火加热,水开后约12至15分钟(根据包子大小调整时间)。竹蒸笼本身有盖,锅上不用另外再加盖。
小吃包子的历史来源
包子是一种古老的面食,它起源于三国。相传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率 兵攻打南蛮,七擒七纵蛮将孟获,使孟获终于臣服。诸葛亮班师回朝,途中必须经过泸水,军队车马准备渡江时,突然狂风大作,浪击千尺,鬼哭狼嚎,大军无法渡江。此时诸葛亮召来孟获问明原因,原来,两军交战,阵亡将士无法返回故里与家人团聚,故在此江上兴风作浪,阻挠众将士回程。大军若要渡江,必须用49颗蛮军的人头祭江,方可风平浪静。
诸葛亮心想:两军交战死伤难免,岂能再杀49条人命?他想到这儿,遂生一计,即命厨子以米面为皮,内包黑牛白羊之肉,捏塑出49颗人头。然后,陈设香案,洒酒祭江。
从此,在民间即有了“馒头”一说,诸葛亮也被尊奉为面塑行的祖师爷。明代郎瑛在其笔记《七修类稿》中记载:“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诸葛亮创始的馒头,毕竟里面加上了牛羊肉馅,工序复杂且花费较多。于是,后人便将做馅的工序省去,就出现了白馒头(不带馅的)。
包子这种面食制品大约在魏、晋时便已经出现。但包子的原名却叫“馒头”。晋代束皙在《饼赋》中说,初春时的宴会上宜设“曼头”。这里所说的“曼头”其实就是包子。至于“包子”这个名称的使用,则始于宋代。在《爱竹淡谈薮》一书中载:“宋朝有个叫孙琳的大夫,为宋宁宗治淋病,就是用馒头包大蒜,淡豆豉,每日服三次,三日便病除,被人们视为神医。”宋代著名的大诗人陆游不仅写了《笼饼》诗称赞,对其诗亦还自作注释;其《笼饼》诗云:“昏昏雾雨暗衡茅,儿女随宜治酒肴,便觉此身如在蜀,一盘笼饼是豌巢,”陆游的注释为:“蜀中杂彘(即猪)肉作巢(即馅)的馒头,佳甚,唐人止谓馒头为笼饼。”由此可见,当时四川用猪肉合面做的馒头,就已经很有名了。
北宋陶谷的《清异录》就谈到当时的“食肆”(卖食品的店铺)中已有卖“绿荷包子”的。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说,临安的酒店分茶饭酒店、包子酒店、花园酒店三种,而包子酒店则专卖鹅鸭肉馅的包子。可见这一时期包子已经很普遍了。
(责任编辑:姚佳佳)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