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卢璋回忆:是白求恩为我指明了从医之路

时间:2022-04-22 20:27:01 

对卢璋的邻居而言,这位95岁的老人,就是一位离休老干部,一位老归侨,是一个老石油人,还是新中国第一批援疆人士。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位老人其实有着显赫的身世和让人敬仰的革命经历。他在抗战全面爆发的第二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在之后七年的抗战中,从一个一腔热血的华侨学生,成长为一个革命军人。他就是卢璋,一位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老人。

一门两兄弟国共同抗日

卢璋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如果没有战争,或许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他会成为一个学者。但是战争改变了他的命运。

卢璋的祖父卢维庆是晚清翰林,光绪十八年(1892年),参加壬辰科会试,中试第一百八十九名贡士;覆试一等第三名;殿试一甲第二十三名;朝考一等第二十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卢维庆有6子2女,卢璋的父亲卢海村排行老四,在马来西亚经商。

卢璋的大伯娶的是廖仲恺的胞妹廖冰筠,廖冰筠是民国初期有名的革命者,曾任广东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卢璋称廖仲恺和何香凝为舅舅、舅母,称廖承志为表哥。

1920年,卢璋出生于马来西亚吉隆坡,兄弟5人中,他排行老幺。1932年卢璋从马来西亚回国,在广州市南武中学附小、仲恺农工学校农科学习。上学期间,受到进步人士抗日思想的影响,他积极要求抗日。在他的心目中,延安是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最坚决的地方。1938年8月,卢璋在在当时的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表哥廖承志的帮助下,辗转到了延安。

即使时隔70年,但是说到抗日,卢璋仍是热血澎湃。那个时期,卢璋和他的战友一起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精神,他看到一个个战友在炮火中失去生命,也正是抗日,他失去了自己的四哥。

卢璋四哥卢誉标和他同一年回国,抗战爆发后考入云南的初级航校,后被保送到美国空军训练中心深造,回国后执意要参加第一线作战,成为空军流星大队的一名飞行员。1943年11月经现场飞行考核被陈纳德正式录取为“中美空军混合大队”队员,后升为第五大队十七中队分队长,上尉军衔。卢誉先后参加河南、衡阳、长沙、汉口等地对日作战57次,战斗时间150多个小时,击落敌机多架,战功显赫,先后荣获二等宣威奖章、一星星序奖章、三等复兴荣誉勋章等五枚中美战功勋章。1945年4月3日在执行任务时卢誉标,牺牲。

“我们虽然分别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阵营里,但是抗日的决心是一致的,我们都在打鬼子,都在保家卫国,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身为广州人,卢璋最喜欢用广府话方言与老乡聊天。

给白求恩当临时翻译奠定从医之路

在延安,卢璋被编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五期学习,后转入晋察冀边区抗大二分校第一期学习。此时,从加拿大来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也来到了敌后根据地,白求恩不会说中文,部队要为白求恩配备翻译、秘书。卢璋正好已从抗大毕业,因他曾在吉隆坡英文学校读书,英文功底好,中央卫生部把他调给白求恩当翻译。

“白求恩对人和蔼可亲,但工作中对人要求很严格,有时候甚至“脾气很大”。白求恩十分敬业,他能连续废寝忘食连续工作五六十个小时。救治伤员紧张的时候,助手递错了手术器械,他会生气地扔在地上。”在卢璋记忆里,大部分手术都是在前线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进行。“周围不时有爆炸声、枪声,但白求恩毫不受影响,特别专注。”白求恩严谨的工作态度深深影响着卢璋。

他也一次次随着白求恩和战友们加入到战场一线抢救伤员的斗争中,一次他在阵地抢救伤员时,被日本鬼子的炮弹片击中头部,鲜血直流,尽管接受救治并恢复了健康,但是头上却永久得留下了一个疤痕,现在依旧清晰可见,卢璋说,这个疤痕是日本鬼子给他留的纪念,每次看到这个疤痕,他就会想到日本鬼子在中国的横征暴行,想到战友们不畏牺牲与鬼子战斗的场景,想到那些逝去岁月中自己的经历。

“我给白求恩医生做翻译的时间不到一个月,白求恩医生就和他的医疗队将转移到其他阵地了,在我们分别的前一天,白求医生找我谈了一次心,问我今后打算做什么,当时我就想着自己已经在延安了,参加革命了,但是具体做什么并没有明确的想法,白求恩医生就建议我学医。”卢璋说,是白求恩医生为自己指明了从医之路。

卢璋听从了白求恩的建议,到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学习,后来该校被合并到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他编入第十九期学习了3年后,走上了从医道路,曾担任过新华通讯社卫生所所长。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战争故事

美图欣赏

战争故事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