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六世纪:南北朝末期的牛人们(173)

时间:2016-09-01 16:14:42 

第一部喋血双雄 NO.168

在东魏反贪的同时,36岁的宇文泰也在为巩固自己控制的政权而殚精竭虑。

由于在河桥和邙山连续两次战败,西魏军元气大伤,尤其是邙山一战,一下子损失了六万多精锐军队,与东魏的实力差距一下子就被拉大,宇文泰的危机感也越来越强。

怎么办?

难道就这样认输?

不,这不是宇文泰的性格。

有人把失败视为结果,有人把失败视为过程。

毫无疑问,宇文泰属于后者。

他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他。

他从来没有失去信心。

不在危机中图强,就在危机中灭亡。他必须在绝望中找到希望,成为浴火重生的凤凰!

要发奋图强,他就必须要找到新的有生力量。

然而西魏除了关中和陇右地区以外,其余大多数地区的人口比大熊猫还少,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传说中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最高境界。

要增补兵员,显然只有从关陇一带着手, 不过这一带多是汉人,而中国北方自从五胡乱华以来,数百年来的规矩一直是鲜卑人当兵,汉人耕作。

然而此时的宇文泰别无选择,日子想要过,规矩就要破。

只是,让汉人打仗,能行吗?

宇文泰觉得能行,实践出真知,女人如果不接触男人自然不可能怀孕,汉人如果不接触战事当然也体现不出军事才能。

于是他果断发布命令,打开大门让汉人从军,史称“广募关陇豪右以增军旅”。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这也是一个伟大的开始。

虽然此前汉人以前也有拿起武器的,但那都是属于某一个大家族的私人武装——乡兵,主要用于自保,而这次则有根本性的不同,因为他们加入的是有正规编制的政府军。

但摆在宇文泰面前还有一个个棘手的问题——如何调和军队中鲜卑人和汉人之间的矛盾?如何恢复汉人的尚武之风?如何把鲜卑人和汉人的文化彻底融合在一起?

经过反复思考,以及与他最信任的汉族智囊苏绰、卢辩等人的反复讨论,宇文泰终于有了自己的应对策略,那就是是鲜卑化和汉化相结合。

这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包括宇文泰本人在内,西魏军方的高层大多是出身于代北武川等地的鲜卑人,他们本能地反对汉化,要取得他们的支持,就必须鲜卑化;而西魏的核心地区关陇一带又向来是汉人大族的地盘,如今汉人在军队中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因此考虑到汉人的诉求,他又必须同时有汉化的政策。

既要鲜卑化,又要汉化,相当于在同一时间既要唱歌又要吹口琴,或者说同一个人既要纯爷们又要像伪娘,看上去似乎自相矛盾,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

但宇文泰已经别无选择,除此以外他已无路可走。

没有什么东西比无路可走更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正如没有什么东西比饥饿更能激发人的食欲一样。

在无路可走的压力下,在苏绰等人的帮助下,宇文泰创造性地找到了两个法宝。

一个是周礼,这是针对汉人的,关中是周文化的发源地,因此周礼在关中汉人中有很深的群众基础;一个是鲜卑部落军制,这是针对鲜卑人的。

这两个法宝结合在一起,一种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新的军制——府兵制就此诞生。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370下一页

相关中国历史

美图欣赏

中国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