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南北群英 NO.62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萧绎决定采用民主表决方式,赞成去建康的露左臂,赞成留在江陵的露右臂。
结果露左臂的超过一半。
但萧绎还在犹豫。
因为他的内心并不愿意去建康。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他一遍遍地唱着这首熟悉的歌,拿不定主意。
无奈,他决定求助鬼神,请术士杜景豪算卦。
杜景豪早已看穿他的心思,便附和他说:去建康不吉!
一锤定音,萧绎终于做出了决定:不去建康,留在江陵!
这可能是他这一生最错误的一个决定。
因为萧绎手下最得力的将领(王僧辩和陈霸先)、最精锐的部队都在建康附近,而且建康和北齐之间毕竟还有长江天险相隔,而江陵与早已投靠西魏的萧詧之间相距不过百里,几乎无险可守!
在江陵周围比较有战斗力的只有王琳和陆法和两支部队。
但萧绎对这两人却非常猜忌,因为王琳的部下只效忠于他个人而不效忠于皇帝,不符合党*指挥枪的革命传统;而陆法和则表现得太过聪明,不符合“下级可以比上级聪明但不可以表现得比上级更聪明”的潜规则。
萧绎觉得必须把他们调到边远地方才行。
他颁下命令:王琳调任广州刺史;陆法和调任郢州刺史。
接到命令后,王琳心中很郁闷:皇帝把我调到遥远的岭南,万一形势有变,我就是想勤王也来不及啊!
而陆法和到了郢州以后,还依然不安分,他认为襄阳的萧詧是个威胁,主动要求率军前往攻打萧詧。
萧绎坚决不允许——你表现越积极,我越是不信任你!
陆法和彻底灰心了,他在郢州摆下香案,设下供品,每天祭拜,因为他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需要无数个正确的决策串联而成;而通往失败甚至毁灭的道路却往往只需一个错误的决策。萧绎犯下的一个又一个错误,早已连成了一条不归路,最终肯定会把萧绎送进坟墓!
但此时的萧绎却豪情满怀,自我感觉极好。
自己坐镇江陵,足不出户,却平定侯景,扫平群雄(其实是兄弟子侄)。这是怎样的传奇!
什么叫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什么叫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这不正是自己的写照吗?
他的每个毛孔都充满了骄傲和自豪,他情不自禁地高唱: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旋律起)
要飞得更高就要要收复失地。
他派人出使西魏,要求归还益州汉中等被侵占的土地,言辞十分傲慢。
宇文泰非常恼火,萧绎这小子以前奴颜婢膝,好像求包养的小三;现在却颐指气使,好像找小姐的大爷。
这脸也变得太快了!
他对心腹大将于谨等人说:上天要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这句话说的就是萧绎这种人!
于是他开始暗中准备攻取江陵,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依旧与萧绎保持友好往来。之所以没有马上行动,是因为这段时间他在忙另一件事——废立皇帝。
西魏文帝元宝炬已于551年去世,现在的皇帝是其子元钦。
元钦是宇文泰的女婿,但他年轻气盛,不甘和父亲一样做傀儡皇帝,密谋要除掉岳父宇文泰。
然而他的举动怎么可能瞒得过耳目众多的宇文泰?
宇文泰毫不犹豫地废掉元钦,改立其弟元廓,是为西魏恭帝。
两个月后,元钦被宇文泰毒死,其妻宇文氏(宇文泰的女儿)随即自杀殉情——被后人称为烈女。
女儿的惨死,不知有没有在宇文泰钢铁般强硬的内心留下一丝伤痕?
也许会有,但至少外表上肯定看不出来。
在稳定内部以后,宇文泰决定对萧绎动手。
公元554年9月,宇文泰派柱国大将军于谨为主帅,中山公宇文护(宇文泰的侄子)、大将军杨忠、荆州刺史长孙俭为副帅,率军五万进军江陵。
长孙俭问于谨:咱们换位思考一下,你觉得萧绎怎么对付我们比较好?
于谨对此早就胸有成竹:退往建康是上策;坚守内城、等待援军是中策;守卫外城是下策。
长孙俭再问:萧绎会采用哪种对策呢?
于谨毫不犹豫地回答:下策。
长孙俭不解:何以见得?
于谨分析道:萧绎刚平定江南,气势正盛,根本不可能想到我们会来进攻他们。而且他和手下的大臣留恋家园,必然会采取下策。我军出其不意,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