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南北群英 NO.75
事后,李远对独孤信说:我一直记得一句名言,不要问国家为我做了什么,要问我为国家做了什么。所以,为了国家,我不得不这样做,请谅解!
独孤信心里那个恨啊,连阉了他的心都有,但嘴里却还得装着若无其事:没事,我还得谢谢你呢。今天幸亏有你才能决定这件大事!
半年后,宇文泰在北巡的途中突然病倒,行至泾州(今甘肃泾川)时,已经病重不起。
他知道自己已经时日无多,该对自己的后事作出安排了。
天总会黑,花总会谢,人总会离开人世,这个道理他也明白,但他没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毕竟他才刚满50岁。
对于年幼而又没有任何政治和军事经验的世子宇文觉,他有着太多的不放心。
他必须为儿子找一个得力的辅佐者,找谁呢?
在宇文家族中,他最欣赏的是侄子宇文导,可惜天不假年,宇文导已经在两年前病死;如今他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他选择了另一个侄子——中山公宇文护。
这也许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他已没有更好的选择。
宇文护时年42岁,是宇文泰长兄宇文灏的小儿子,这些年跟着自己南征北战,也立下了不少军功。
宇文泰曾经对别人说过,宇文护在气度上很像自己,对他十分喜爱。
他马上派人把宇文护召到泾州,对他授以托孤之责:大事尚未成功,萨保(宇文护的字)仍需努力。世子年幼,外寇方强,天下之事我都委托给你了!
公元556年10月初四,一代枭雄宇文泰与世长辞。
作为关陇集团的创始人,宇文泰虽然名声不显,但小子我觉得他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他生于乱世,起自微末,在贺拔岳死后群龙无首的危急关头被推举为武川军团领袖,其后他在与高欢的对峙中屡次以弱胜强,史书称之为“弘农建城濮之勋,沙苑有昆阳之捷”,使西魏得以在强弱悬殊的恶劣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
在意识到国力与东魏的巨大差距后,他在国内锐意改革,重用苏绰、卢辩等汉人文臣,实行大统改制,史书称之为“摈落魏晋,宪章古昔,修六官之废典,成一代之鸿规。德刑并用,勋贤兼叙,远安迩悦,俗阜民和”,使西魏的国力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同时,他抓住侯景之乱造成的转瞬即逝的机会,开疆拓土,南清江汉,西举巴蜀,一举使西魏的版图扩大了几乎一倍。
他长于用人,知人善任,史书称之为“驾驭英豪,一见之者,咸思用命”——正如地球有地心引力,他有强大的人心引力,在他身边聚集了一大群谋臣猛将,以他为核心的关陇集团后来开创了隋唐这个辉煌的时代。
在制度上,他首创的府兵制,后世向称良法;他所制定的大统式,在中国法律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他所建立的六官制,也成为后来一直沿用到清末的三省六部制的蓝本。
正是他的努力,为三十多年后中国的再次统一、华夏的再次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宇文泰,就没有隋唐的存在!
宇文泰年轻时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那时的他,除了雄心,一无所有;除了头脑,一无所凭;除了勇气,一无所倚;最终却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一飞冲天,成为改变历史的一代枭雄。
他用他传奇的一生,说明了一个道理:雄厚的背景不能照亮你的前程,照亮你的前程的是你的努力和才能!
宇文泰死后,世子宇文觉继承了他的职位——太师、柱国、大冢宰。
宇文护则受命辅政,但他无论战功、声望还是资历都与他叔叔宇文泰相去甚远,将领们都不太服他。
忧心忡忡的宇文护找到了宇文泰生前最信任的老帅于谨。
于谨对宇文护保证说:丞相对我有知遇之恩,此事我一定会以死争之。你千万不要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