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六世纪:南北朝末期的牛人们(359)

时间:2016-09-01 16:14:42 

第二部 南北群英 NO.167

杨坚现在最担心的是并州总管李穆。

71岁的李穆是此时硕果仅存的北周开国元勋,资历比尉迟迥还老,地位则和杨坚、尉迟迥相当(三人都是四辅臣之一),他控制下的并州又是兵精粮足,其实力和影响力远远超过司马消难和王谦。

李穆的态度至关重要,就像两个男人追求同一个女人,丈母娘的态度至关重要一样——她支持谁,谁就更有胜算。

杨坚派心腹柳裘和李穆之子李浑前去安抚李穆。

同一时间,尉迟迥也派了使者去晋阳拉拢他。

李穆坚定地选择了站在杨坚一边,他毫不犹豫地把尉迟迥的使者抓了起来送到长安。

不仅如此,他还给杨坚送去了一个熨斗和一条十三环金带,熨斗意味着熨平天下,十三环金带是天子才能使用的器物,其意义不言自明。

李穆的表态让杨坚松了一口气。

然而,很快他就得到了一个让他更不安的消息,军中有人向他报告说: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三人可能与尉迟迥暗中有往来,军中人心不稳。

杨坚急忙召集下属商议,打算另派将领替代三人。

李德林提出了反对意见:不可。目前情况未明,人心未定,如果您这样做,摆明了就是不信任他们,也许他们就真的会叛逃到尉迟迥那边。如果您把他们抓起来,前线就会人人自危。况且临阵易将,向来就是兵家大忌。在我看来,您不如派一位心腹去军中担任监军,监控他们的一举一动。

杨坚这才恍然大悟:如果不是你提醒,差点坏了大事!

可是,派谁去当这个监军呢?

杨坚先后找到了刘昉和郑译。

两人都推辞了。

刘昉的理由很充足:我从来没打过仗,胆子又小,看见只蟑螂,就得连做三个月噩梦,这要是上了战场,自己吓死了是小事,耽误了丞相您的大事,我就是在九泉之下也难以安心啊-------

郑译的理由也很充分:我母亲年纪大了,身体又各种不好,心脏病糖尿病哮喘病关节病妇科病前列腺也有问题,内什么,父母在,不远游,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杨坚很失望,这两个靠马屁起家的人,关键时刻就是个屁。

正在他犯愁之际,丞相府司录(相府负责书写公文的僚属)高颎站了出来:我愿意去。

高颎的父亲本是独孤信的下属,独孤信死后,他们一家和杨坚妻子独孤伽罗依然有往来,所以杨坚对高颎的才干十分了解,他受命辅政后便马上延揽此前默默无闻的高颎,任命他为相府司录。

疾风知劲草,危难见人心,关键时刻,高颎的挺身而出,让他彻底赢得了杨坚的信任。

随后高颎派人告知他母亲,自己连家也没回就出发了,日夜兼行,很快就赶到了前线。

此时,韦孝宽的大军正驻扎在武陟(今河南武陟)沁水(黄河的支流)的西岸,尉迟迥之子尉迟惇率领的叛军则在沁水东岸,时值汛季,沁水暴涨,两军谁也无法过河,只好隔河对峙。

高颎到达后,经过和韦孝宽的商议,北周军开始在河上架浮桥,准备强渡沁水。

尉迟惇则在上游放下火筏,顺流而下,想要以此烧毁施工中的浮桥。

然而高颎早有防备,他在浮桥前面的河道里修筑了很多土堆,挡住了所有的火筏。

浮桥终于顺利建成,北周军随即开始渡河。

尉迟惇下令让部队稍稍后退,打算“半渡而击之”——等对方部队过河到一半时再进行攻击。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355356357358359360361362363..370下一页

相关中国历史

美图欣赏

中国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