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戚继光 戚继光老婆儿子抗倭故事(4)

时间:2016-01-19 10:30:52 

戚继光的故事:戚大帅为何拎着马刀去“马杀鸡”

有一次,兄弟们锲而不舍地给饱受折磨的戚继光出了个馊主意。他们说:“老戚啊,你可以趁你老婆午睡的时候,拿着刀突然冲进去,然后趁她刚睡醒,神智还比较模糊的时候,拿刀架在她的脖子上,这样她肯定很害怕。她只要害怕了,以后就不敢怎么着你了。”

戚继光也真是病急乱投医了,听了之后,居然觉得这个办法也可以试一试。

于是,有一天中午,就在他老婆午睡的时候,他真的抽了把马刀就冲了进去。可冲是冲了进去,但毕竟这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而且对长期受压迫的戚继光来说,这也是一件危险很大的事情,所以为了克服自己的心理负担,戚继光一边挥舞着马刀,一边哇呀呀地喊两声给自己壮胆。

结果等到冲到老婆的门边,还没进去呢,戚继光突然听到屋里头一声怒吼:“你要死啊,大中午哇呀呀地喊什么喊!”戚继光站在门边一抬头,只见老婆大人正坐在床上怒目圆睁地看着自己。这一下戚继光立刻傻眼了,而且自己手上还举着刀呢,这又该做何解释呢?

要说还是戚继光聪明,聪明的人总是有急智。你看鲁智深就很有急智,他三拳打死了镇关西之后,也意识到自己犯法了。但他当时指着镇关西的尸体说:“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然后他在大家的众目睽睽之下就跑路了。当时大家只是围观,都不敢上前仔细看,还以为镇关西真的是装死。要知道,如果要是当时就被发现打死了人,鲁智深要想跑路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这叫急智,所以别以为鲁智深是个粗人,其实他的智慧很深,所以名叫鲁智深。

连貌似粗人的鲁智深都有急智,就更别提本来就聪明绝顶的戚继光了。他看着发威的老婆大人只犹豫了1.01秒之后,就很自然地说:“哦,我想杀只鸡来给夫人补一补!”

那位不怒自威的王夫人听了之后,倒头就睡,临了只说了一句话:“以后杀鸡动静小点儿!”于是,这位英勇无比的戚继光戚大帅就拎着他的马刀去“马杀鸡”了。这是有关戚继光怕老婆的两个有名的例证。说老实话,我个人认为,这纯属笑话,我们可以在茶余饭后,聊作谈资,但千万不可当真。

当然,戚继光确实是怕老婆的,这毋庸讳言。但我想,真实的情况应该就像甄子丹在演《叶问》的时候说过的那句名言一样:“世上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尊重老婆的男人!”

戚继光的故事:少年孩子王顽皮而有侠义气

戚继光小时候长得精瘦、墨黑,比同龄的孩子显得瘦小,但他人小鬼大,敢作敢为,顽皮而有侠义气,在半大半小的孩子中是个头儿。由于从小练武,小时候的戚继光就力大、胆大,他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小恶棍仗势欺人、恃强凌弱。

当时城里有个官宦子弟,外号"小黑霸",仗着身高力壮,动不动就欺负玩伴。有个孩子和他拌了几句嘴,被他掀倒在地,揪住头发骑在胯下,逼着学狗叫。小戚继光正好路过,见这家伙又在欺负人,气不打一处来,上前抡圆了拳头把那家伙痛打了一顿,反让刚才被欺负的小孩骑在"小黑霸"身上,叫"小黑霸"学了几声狗叫。

还有一次,城里一个官家恶少仗势欺辱一名年轻寡妇,激起了小戚继光的侠义之心。他与小伙伴设计:先是把恶少诓到城隍庙,小戚继光预先埋伏在房顶,洒了恶少一泡热尿。后来又瞅准时机,夜里在他必经的路上冷不防套住他的头脸,小伙伴们给了他一顿闷棍。看他还不老实,找人送去一包夹了屎馅的糕饼,叫他尝尝臭屎滋味。直把这恶少整得七荤八素,告饶求情,见了戚继光就远远地绕着道走,再不敢仗势欺人,为非作歹。

说起小戚继光的胆识,伙伴们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路旁大树上有个大马蜂窝,大人小孩都躲着走,可还是有人被马蜂蜇。小戚继光去了,抓起块石头叫人远远站开,瞄准了一扔,马蜂窝被砸下地来,"轰"地一声,炸了窝,马蜂"嗡嗡"地飞出来,落在他的头上、脸上、身上,他却站着一动不动。小伙伴们以为他准会被蜇得面目全非,哪知他一点事也没有。一问,你猜他怎么说:马蜂不蜇一动不动的人!

就这样,一来二去,小戚继光在半大半小的孩子中出了名,成了"孩子王"。将门出虎子,这话一点不假。由于受父辈影响,戚继光打小就继承了戚家武风,练就了一身好武艺,刀、枪、剑、戟无所不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很小就"得读父书"(《戚少保年谱》卷一),对武学充满兴趣,9岁时已能"融泥作基,剖竹为杆,裁色渚为方垒,堆积瓦砾为阵垒,阵列阶所,研究变合,部伍精明,俨如整旅"。读书之余,他经常领着小伙伴们操练阵式,演练兵法,俨然一位小将军。他小时候的这些表现,充分显示出他在军事方面的良好天赋。

戚继光会玩,而且能玩出新花样。玩蛐蛐是他拿手的把戏。伏天,小伙伴捉蛐蛐,好不容易捉到手,一不小心就让它逃了。为彻底制服它,戚继光想出一个法子:捉住蛐蛐后,两手合拢,把蛐蛐捂在里面,胳膊对准桌边或某个地方磕几下,蛐蛐被颠得七荤八素,晕了,只得任由摆布。

半大半小的孩子凑在一起,免不了拿起枪、棍"厮杀"一番。常了,小戚继光觉得玩枪、棍没意思。一天,见院里的槐树上结满了豆荚,风一吹,哗啦啦直响,他灵机一动,上树摘了些豆荚,剥出槐树豆,进屋拿了针线,把槐树豆一个个串起来,做成"流星锤",耍起来是十分顺手。小伙伴们见了,也都跟着效仿,纷纷玩起了这种新"兵器"。

就这样,小戚继光见着什么玩什么,每次都能玩出新花样,让小伙伴们大开眼界。

戚继光的诗:胸怀报国壮志心系天下人民

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袭职登州卫指挥佥事,历任参将、总兵、总督等职,以功加封太子太保兼少保衔。晚年失意辞官,终老乡里。少年时代的戚继光,七岁就学,“不求安饱,笃志读书”,“日孜孜慕古,博极群书”,兼之生性勇武,从小喜爱军事游戏。少年时代的这些优点和禀赋,对于戚继光后来成为一位“儒将”、“将帅诗人”,是有很大关系的。

戚继光一生四十年从军,烽烟战火、血雨腥风的南国岁月,关山夜月、严城戍笳的塞上生活,陶冶着诗人的感情气质。他少年时代即“孜孜慕古”,平生仰慕李广、韩信、祖逖、岳飞等国士人杰,赞赏其雄才大略,同情其志业未竟,这些古代杰出的英雄名将,影响着诗人的性格胸襟。以这样的感情气质、性格胸襟,发而为诗,自有一种雄豪不凡之气,这便形成了戚继光诗悲壮伉健的风格。明代郭朝宾《止止堂集序》云:“公秉鹰扬之气,抱死绥之志,其在师中,凡誓戒、祭告、奏凯、悼亡、纪行、赠答,则因事抒思,搦管成章。故其文闳壮,可追乎古,其声慷慨,自合乎律也。”概略道出戚诗的风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戚继光在奉令挥兵南援浙江、福建抗倭时期,也写了不少格调高昂、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怀的诗歌,如《韬钤深处》:小筑惭高枕,忧时旧有盟。呼尊来揖客,挥尘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这首诗言志抒情,透露出真挚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他不为功名利禄,献身海防,平定倭寇海患的坚强决心。

戚继光入闽抗倭后的军旅生活,使他目睹了倭寇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苦难和创伤。他率军剿灭盘踞宁德横屿三年的倭寇之后,在《宁德平》一诗中作了真实的反映,倾注了由衷的同情,也表达了忠君爱国的思想:孤城已复愁还剧,草合通衢杂藓痕。废屋梁空无社燕,清宵月冷有悲魂。步兵涉海悬夷馘,飞旆降俘散蚁屯。且喜丈人在帷屋,愿从骥尾报君恩。

因“倭势复猖獗”,戚继光再次率领戚家军入闽平倭,作《纪事》:十年荼毒悲闽徼,壬戍扬旗岊水湄。剑倚秋风平剧垒,帆悬涨海聚新夷。翻思往日同盟地,何似中流击楫时。报国志酬民恨雪,艰虞此意更谁知?

这首诗是他听到在闽抗倭时,曾任监军的福建按察副使汪道昆(1526—1593年)“以人言去”、“回籍听调”的消息后,有感而作。诗中回顾了在闽抗倭的历程,追怀与汪的“往日同盟”,比为“中流击楫”,对汪有功却被诬罢官寄以深切的同情。同时,表明自己率军抗倭是志在报国、为民雪恨,但是朝廷当政的权贵又怎能理解抗倭前线官兵的艰辛呢?

《塑阙台》是戚继光继《纪事》之后写的诗。据他所作的《福建福清县海口城西瑞岩寺新洞记》,望阙台位于福清的一座山的顶峰。他常在此处远眺京师,因而命名其为望阙台。一天,他思绪来临,便以此为题写道: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此诗概括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战斗生活。“寒”也暗寓抗倭斗争的艰难困苦。因有感于曾一起抗倭的汪道昆被弹劾罢官,所以他形容自己像远离京师孤立无援的臣子,远望皇帝居住的地方,仍盼抗倭斗争能得到朝廷的充分支持。眼前的景色引发了他的联想:繁霜染红秋叶,不正是自己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像繁霜一样洒向群峰而染成的吗?诗的后两句,既表达了对祖国的赤诚,也蕴含了对皇帝的忠贞。

在《望阙台》之后,戚继光又写了一首至今流传很广的《马上作》: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边花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总是横戈马上行。这首诗勾勒了他抗倭战斗中紧张、激烈的戎马生涯,表现出他忠于祖国,并愿为此而献身的高尚品质。

戚继光抗倭时期的爱国诗篇,记录着他胸怀报国壮志、心系天下人民的思想感情,也记录了他的丰功伟绩。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相关中国历史

美图欣赏

中国历史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