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魂
康熙年间,苏北有个乡宁县,这里有很多会法术的人,常常与官府作对,总把当地知县折腾得狼狈不堪,过不了一年半载,那些县官便会灰溜溜地离任。
这一年,旧县官走了,新的还没到任,乡宁县里来了个道士。道士姓张,人称“张真人”,他受朝廷委托,来查访乡宁县的事。张真人没用几天工夫,便访得清清楚楚。这日上午,张真人离了乡宁县,要回朝廷复命。
离城二三里,张真人忽然发觉路边的野地里有点不对劲。真人见那边正有棵大树,便装作歇脚的样子,坐在树下。他倚着树身,眯着眼,眼角的余光却紧紧盯着旁边的草丛。
就在这时,官道上远远走来一人,此人是新任知县周怀安。炎炎夏日,周怀安走得浑身是汗,看到路边有棵大树,也往树下而来。
临近大树,周怀安看见一丛荷叶,青翠碧绿,亭亭玉立,中间一杆荷叶高高挺出,硕大的叶片上竟有一个核桃大的露珠,正自滴溜溜打转。周怀安正渴得嗓子冒烟,一见之下喜出望外,急急奔过来,半跪在地上,歪了脖子张大嘴,捏住荷叶就要把水滴往嘴里倒。
这时,树下的张真人喊了声“且慢”,把周怀安吓了一跳。张真人道:“你可知手中握着何物?”周怀安道:“荷叶呀?”真人道:“这里一无水塘二无湖泊,哪来的荷花荷叶,再者天干物燥,这叶子上又哪来这么一大滴水露?饥不择食,不思其中有异,你就不怕中了邪道?”周怀安这时再看,那丛荷叶却变成了一株绿芋头,二者本来长相仿佛,周怀安只当一时看花了眼,直道“惭愧惭愧”。张真人递过手中的水葫芦,周怀安接了,一通狂饮。张真人又拿出干粮,周怀安连连道谢,吃得水足饭饱。
真人与周怀安互通了姓名来历。
这周怀安本是进士出身,一直在京任职,如今又被打发到这乡宁县来了。
因家贫,他雇不起驴马车轿,千里之行就靠两条腿奔走,怕仅有的一双官靴磨烂了,就打了个扣挂在脖子上,光了双脚,长袍下襟掖在裤腰里,身后又背了个大包袱,样子狼狈之极。
张真人对周怀安道:“这眼看就要进城了,新来的知县总不能就这样赴任吧,来,你且洗一洗,把官服换上吧!”张真人拿着那水葫芦倒水,周怀安洗手洗脸,又洗了脚,那水却似流不尽一般,周怀安知道了张真人的奇异,又是连连道谢,换好顶戴官服,拱手作别,径往乡宁城而去。
真人复又倚在树下假寐,他其实就在盯着那滴水露。原来那水露里真有蹊跷,裹着一个不知何人的生魂。
刚才真人在路上走着,看到一滴水珠闪着亮光、竟在草叶间一路翻飞,真人一惊,便悄悄近前观察。那水珠吃足了露水,已变得核桃般大小,停在了那株绿芋的叶子上,真人不动声色,正盯着它察看端倪,不料,却被周怀安无意间撞破了。那水露在叶子上仓皇乱窜,已是毫无章法。真人怕时间一久,水露蒸发,里面那生魂又不知将飘转何处,便拿出一个樟柳木做的小人偶,念了几句咒语,将那水露收到人偶里去了。
真人又取了朱砂彩笔,将那小人偶的眉眼雕琢了一番,此时,那小木人竟喃喃而语——“郎在东来妾在西,少小两个不相离。自从接了媒红订,朝朝相遇把头低。
低头莫碰豆花架,一碰露水湿郎衣。”
这小木人一旦开口,便如刚学说话的幼儿,嘟嘟囔囔再不停嘴,真人摇头一笑,竖起食指朝那小嘴唇一抿,小木人登时收声。真人将人偶收起,返回乡宁城,他要再在城中盘桓几日,看能否找到失魂之人。可惜,真人一连找了几天,却是毫无收获。
赠宝
这天中午,张真人正坐在护城河边的一排大柳树下纳凉,忽见周知县牵了一头驴子,从城门口垂头丧气地走出来。真人心里纳闷:周知县为何这般失魂落魄?莫非这刚上任还没几天,就被人赶出来了?他连忙起身,上前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