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民间故事3个

时间:2016-05-16 00:03:39 

保定民间故事 大列瓜的传说

保定南大街路西墙角下,有一块普通的石头露出地面,它光滑滑,圆咕噜,乍一看像个西瓜,人们管它叫“大裂瓜”。相传这块石头是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界石,本来的名字叫“列国石".

古城保定古迹多:有赵国大将军廉颇的晒甲石,有创建于唐代的古莲池,有元代修建的大慈阁等等。这古迹当中,流传最广的数那个?当数“大列瓜”。为什么这样说?有一首歌谣为证:“沧州狮子定州塔,保定府的大列瓜。”这大列瓜便是保定最古老的标志。你别看这块石头不起眼,说起它的来历还有一段神话故事呢。

相传,这大列瓜是二郎神担山赶太阳丢下的一个扁担楔儿。

太阳神的任务本来是为人们谋幸福,它把光和热源源不断地送到人间,照得人们暖烘烘,照得大地生长万物。有一天,太阳神忽然察觉到白天自个儿孤零零地悬在天空,晚上累了回家歇息,这生活太没意思了。他看到人间景象繁华,一家家男女老少欢欢乐乐,非常羡慕。他灵机一动,便来到人间凑热闹。谁知这一降落不要紧,一眨眼的功夫,人们就热得受不了啦。太阳神象一个巨大的火球,把树木烤焦,晒得人们难以活命,无处藏身。正在这节股眼上,二郎神感到了。他力大无穷,专门打抱不平。他用扁担担来两座大山,想给人们遮遮阴凉。俗话说:“高山遮不住太阳。”搬山无济于事。二郎神急忙握枪在手,怒声喝道:“太阳神,你可知罪 ” 说罢,挺枪便刺。太阳神见二郎神要拼命,慌忙闪过。他狡猾的说:“要我走也行,不过你的担着两座山和我赛跑,你要追不上,我永远不走。”二郎神说好他左手抄起一条扁担,担起两座大山,右手拿枪,就和太阳神比赛。太阳神跑的比离弦箭还快,二郎费力追赶,一下子追了十万八千里,才赶上太阳神。太阳只好服输,仓皇地逃到远方。

这天,二郎神担山来到保定西郊满城上空,天气格外凉爽,这时他才感到浑身无力,便在这里歇息。他脱下两只鞋,到出鞋里的尘土,忽然扁担从他肩头滑下来,打在脚面上震了一下。这一震,扁担一头的楔子掉在地上。二郎神终因力气用尽而死。从此,太阳以温暖的光辉沐浴着大地,草木青翠,五谷丰登,人们安居乐业,繁衍子孙。话又说回来,如今满城县西部有两座像坟丘的山,南北对峙,号称“龙门”,传说是当年二郎神到出的两堆土。那遥遥相望的两座大山各有一个扁孔,传说是二郎担山赶太阳时穿的孔。当时掉下的扁担楔,便成了保定的大列瓜。

民国初期,曹锟在保定担任直隶督军,听到有人说“大列瓜”没有底。他说:“我就不信,这块小小的顽石竟没有底”。他征用民夫,刨了好多天,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 物力,越刨石头越大,终究没有挖到底。原来,“大列瓜”并不是一块孤零零的石头,而是一座古潜山的峰尖。

保定民间故事 荷叶托桃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了北京城,慈禧太后连夜逃出了北京,经八达岭、山西到了西安。第二年"议和"后回到北京。光绪二十九年,慈禧想起来要到西陵祭祖,还要绕过省城保定。直隶总督袁世凯为赢得慈禧的欢喜,命保定知府在几个月内建起一座富丽堂皇的行宫。知府也不敢怠慢,把方圆八百里的能工巧匠都找来,限期完工。有个老木匠手儿怪巧的,听说为慈禧老妖婆建行宫,就来了个新花招。限期到了,行宫也建成了。慈禧来到保定,知府陪她去后花园看戏。慈禧一抬头,见戏楼顶上雕着一个大寿桃,还用荷叶托着,真是巧夺天工。慈禧笑着问知府:"这是谁雕的?怪喜欢人的。狗官见慈禧高兴,忙说:"是卑职派人给老佛爷刻的寿桃。"

慈禧吩咐太监拿银子赏工匠,工匠们都暗暗地笑开了。原来是骂慈禧在八国联军入北京时,连(莲)夜(叶)脱(托)逃(桃)呢。不知是谁把这事告了上去,慈禧气得把桌子一拍,喝道:"叫狗官来!"保定知府跪在地上,混身筛糠,磕头如捣蒜,请求饶命。慈接骂道:“是谁刻的莲叶大桃,找不出人来要你狗官的脑袋!滚!”

慈禧和保定知府想把工匠全部抓来,又怕官逼民反,拆掉戏楼吧,又怕后人耻笑,只得哑吧吃黄莲一一有苦难言了。可这个故事却在保定府流传开了。

保定民间故事 荷包营

保定城里,有一个胡同叫荷包营。路宽几尺,长百步,至今还住着三五十户人家呢。可为什么叫荷包营呢?要想知道,这里还真有一段故事给您讲讲!

据说,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户穷秀才一户鞋匠。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兄弟。秀才居长。

一天,秀才请鞋匠到家中说道“为兄近日盘算,与其在家坐吃山空,还不如出去谋些生路,还能赚些银两来。”鞋匠就说,兄长放心去吧,家中之事自有我照应就是了。

秀才离开了家,鞋匠早出晚归,两家人的生活重担就全压他身上了。可嫂子王氏时间一长,就游手好闲,什么都不操心。

鞋匠看得出嫂子不安与食,怕她出什么差错,无颜对哥哥啊。于是鞋匠就到王氏家里对他说:“最近活计不大好,嫂子也干点营生,大哥回来你们也尽早好过上好日子。”王氏嘴上答应还说了客套话寒暄,可心里早不痛快了。又对鞋匠说:“我一妇道人家能干什么啊?”鞋匠也是机敏,说道:“我看嫂子针线活不错,就绣些荷包卖吧,也补贴点家用。”

鞋匠给王氏买来了丝线布料。王氏也只能穿针走线绣起荷包来。第一天,

让孩子们拿出去换了一吊钱,第二天卖的更好,时间一长,王氏的荷包不仅补贴了生活还赚了零用钱。日子宽裕了,干起活来有更有劲了,再也没别的闲心了。

三年一晃就过去了,秀才一进门见到亲人悲喜交加。王氏不见亲人不落泪/一见秀才就诉说起委屈来。秀才听完也感叹岁情同手足,可毕竟不如一母同胞啊。

第二天,哥俩三年没见,就聚到一起喝几盅。秀才说:“我不在这几年家里全靠贤弟帮扶几个月,也不枉我们兄弟一场”鞋匠听大哥话里有话,就 上前把炕上的破箱子打开,秀才一看惊呆了,是满满一箱子荷包。鞋匠说:“哥哥不在家,我怕嫂子在家有啥闪失,就给她想了个营生,然后她绣的荷包我都托人买下了。”秀才听此,眼泪横流的跪在地上说:“请受为凶一拜。”鞋匠忙扶起哥哥说:“大哥出门在外,你我情同手足,这是分内之事。”

从这以后王氏没有了怨言,绣的更殷勤了。秀才除了教子之外,每日还负包上街卖荷包,欲换钱来报恩。鞋匠知此事哪里肯干。干脆让妻子也绣起了荷包,和大哥一起做起了荷包生意。

这件事迅速传开并成为了美谈。远近的老百姓也慕名来这里买荷包。街坊邻居看着这哥俩买卖一天天红火起来,也让家里的内人绣起了荷包。日子一长,买荷包的人都说:“去荷包营买吧。”无意中就给这条街起了个名字——荷包营。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