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白州有个村子,村里有个姓王的财主。全村二百多口人,都是王财主家的佃户。
这一年,当地大旱,王财主家门前有一口大池塘,几十年来水位从未降过,如今却也快见底了。王财主忧心忡忡,跑去后院找老管家商量。
老管家已九十高龄,帮王财主家三代人掌过家,如今早就不管事了,被王家当老祖宗一样供奉着。遇上大事难事,王财主都会去向他请教。
听罢王财主的话,老管家睁开半闭的双眼,说道:“我去瞧瞧。”他拄着拐杖站在池塘边,看了一阵,仰天长叹一声,对王财主说道:“八十年前,这口塘也干过一次,那年饿死了不少人哪。看来又有灾荒了,咱们现在就得做好准备。”
回到后院,老管家又叮嘱王财主,池塘见底后,不准人下去捉塘里的鱼。鱼和水就是王家的财富,不能叫人给破坏了风水。
过了几日,池塘果然见了底,只见池底似有一层乌云,不停翻滚涌动。细看之下,原来是一条条尺把来长的铁鲶鱼,多到不计其数。村民们闻讯后都跑来了,这会儿,村里家家户户都缺粮,眼见这唾手可得的鱼,大伙儿都想去捉,但王财主早已安排了几个家丁守着池塘。大伙只能眼巴巴地瞅着,暗地里大骂王财主不是人。
两天后,池里已滴水不剩,只留下一层密密麻麻的死鱼。老管家走出来看了看,对王财主说:“鱼死在池底,恐怕不吉利,得清干净才是,就让大家捡了去吧。”
王财主这才行了善举,允许村民下塘捡那些死鱼。但死鱼没能让村民吃上几顿,很快,家家户户都断了粮,只能向王财主家借。
王财主精打细算,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有利可图的机会,借一升粮,明年就得还一升半,利息高得吓人。大家明知道王财主趁火打劫,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咬牙借回家活命。
一晃过了半月,眼见村民天天都跑来借粮,王财主心里没了底,这么借下去也不是办法呀!他眉头一皱,把利息翻了三番,想以此让村民知难而退。
这下大家都忍不住了,围着王财主,骂他没良心。外面的吵闹声惊动了后院的老管家,他把王财主叫进去,劝道:“如今遇上灾荒了,你不借粮,他们就只能去逃荒了。”
“我的爷爷!”王财主苦着脸说,“谁知道这灾年什么时候才到头,全村二百多口人都靠我养活,我这点小家业还不被他们吃光?”
老管家沉吟道:“话不能这么说。古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家都去逃荒了,能不能活着回来还难说,到时候谁帮你种粮,你的债又跟谁要去?”
王财主一时语塞,只能搓手叹气。老管家继续说道:“如今外面兵荒马乱的,又遇上灾年,连王法都不太管用了。人要是饿急了,什么王法刑律,还管得住吗?”
王财主一听这话,不由焦急地望着老管家问:“那,我该怎么办?”
“粮,还得先借着。”老管家说道,“利息呢,我看就不要了。”
不要利息?王财主张了张嘴巴。老管家接着说出了他的想法,让村民挖池塘里的淤泥,以此抵消利息。这样做,一来可为池塘清淤;二来淤泥是上好的肥料和筑墙材料,可储存备用;三来村民必定对王财主心存感激,不再对王家有觊觎之心。
王财主听罢,虽然心疼白白借出去的粮食,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这么办了。于是他走出去放话,让每家派一个壮劳力挖塘泥,每天借一升米,不计利息。村民一听,自然欢天喜地。
王家的池塘早裂开了缝,淤泥硬得像一块块石头,用棍子在缝里一撬就是一大块。老管家站在塘边,吩咐大家先把淤泥搬回各自家中堆放,待王家需要用时再送过来。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