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紫禁城修建秘闻

时间:2016-12-15 21:55:03 

600年前,明成祖朱棣下令在北京修建宫殿(后称紫禁城)。而他推翻惠文帝,登基即位时,北京只是国家北方边陲的一个布政司(直辖省级行政区划)。他后来是如何力排众议,迁都北京的呢?庄严雄伟的紫禁城,又是如何修建起来的呢?

为迁都作准备

朱棣,明太祖朱元璋四子,生于1360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北上镇守北京。由于太子朱标因病早故,1398年朱元璋驾崩之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住,后人称之为惠文帝。

惠文帝生长于宫中,喜读书而统治经验不足,在几位大臣同谋下,登位不久,即对拥有兵力、对帝位有威胁的诸叔王采取了“削藩”的政策。自即位后3个月开始,不到1年的时间内,他以各种理由削除了周、湘、齐、代、岷5位藩王。接着又杀燕王朱棣护卫头目2人。朱棣早有戒备,见大难将临,于是率兵攻打南京。1403年,朱棣推翻惠文帝,登基即位。

由于常年驻守北京,朱棣在南京的统治并不稳固,不断有效忠惠文帝的旧臣明里暗里进行反抗。最典型的是御史大夫景清,差点儿当殿行刺。于是,朱棣对他们进行了残酷的镇压,一时间,南京城内血流成河。疯狂的杀戮使朱棣产生了恐惧,觉得南京的宫殿阴气逼人,而且只要在南京,他就难以摆脱“谋朝篡位”的骂名,从而加深了他对北京的怀念。

与此同时,在距北京千里之遥的西北蒙古草原上,帖木儿大汗指挥的铁骑大军,已经向中原开拔。明朝的北方又面临着威胁。朱棣认为,只有把国家的政治重心北移,才能更好地抵抗蒙古铁骑的威胁。于是,他计划将首都迁往北京。

这年5月,朱棣在一次,临朝时说,北京是本人以前的封国,有国社国稷,将实施国都的礼治。但他的提议遭到了诸多大臣的反对,因为大臣们在南京生活已久,有家有业。

于是,朱棣只好以秘密的方式为迁都作准备。他将江浙一带的富人大量迁移到北京,并为他们提供5年免缴税赋的优惠政策,让他们在北京做起了以往在南方经营的生意。同时向北京的郊区迁移了很多农民垦荒种地。

1406年8月,在朱棣的授意下,以丘福为首的一群大臣,在朝廷上提出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宫殿,朱棣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

就这样,一场浩大的宫殿营建工程拉开了序幕。那一天,距今已有600多年。

10年备料,10年建成

此后。朱棣派工部尚书宋礼、吏部右侍郎师逵、户部左侍郎古朴等人,奔赴全国各地,为这项巨大工程作准备。这些人先去川、贵、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开采楠木。珍贵的楠木多生长在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处,那里常常有虎豹蛇蟒出没。官员和百姓们冒着危险进山采木,很多人丢失了性命。后世有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

采木不易,运木更难。所采木材,多数从崇山峻岭中依靠天然河流和人工运河,输送到北京。据史书记载,一天,山洪暴发,一株大木顺流而下。遇有巨石拦路,大木发出像雷鸣一样的巨响,撞击巨石。巨石裂开,大木完好无缺。其木材质量之高,输送之难,由此可见一斑。

而所需的石料则来自北京西南郊房山的大石窝和门头沟的青白口。仅保和殿后面的那块巨大的丹陛石运送,就动用了1万多名民工、6000多名士兵、1000多头骡子。他们在运送石料的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就挖一口井,在隆冬季节,从井里汲水泼洒道路,使之冻结成冰。然后,用了整整28天的时间,才通过冰道将石头运到北京。

此次宫殿建设的备料过程长达10年。而参加建造这座宫殿的工匠,据说超过百万之众。

泰宁侯陈粫,1406年被任命为改造建设北京城及宫殿的总指挥。陈粫一直在北京监工,直到公元1419年去世,他也没有等到紫禁城落成的那一天。

1409年,朱棣以巡狩的名义来到北京,住在西海(现在的中南海)。直到1421年宫殿建成,他在北京共住了5年零8个月。这使得明朝的决策、军事和行政系统逐渐北移。

1410年到1414年,朱棣以北京为根据地,曾两次跨过长城御驾亲征,击败了多年来威胁北京的蒙古部落。

但河南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及参议陈祚仍然上书,直截了当地反对朱棣暗藏的迁都用意。很快,这些顽固不化的大臣被削去官职,贬为庶民,见此,其他的大臣只好选择沉默。

1416年11月的一天,朱棣召集文武群臣议事。这次,文武群臣一致通过了紫禁城尽快动工修建的提议,还纷纷要求将明朝的首都迁往北京。

通过10年时间,朱棣终于达到了正式决定迁都北京的目的。这一年,紫禁城的修建进入了紧锣密鼓的阶段。

1420年,朱棣正式宣布迁都北京,从此,紫禁城成为中国两代王朝的政治中心,也上演了24位皇帝和众多嫔妃皇子们的悲喜人生。

一次次被毁,一次次重建

1421年,明朝迎来了迁都后的第一个农历元旦。这天,朱棣在新落成的宫殿里,举行了规模宏大的朝贺仪式。据说宫殿建好之后,意得志满的朱棣把一位会占卜的胡姓官员找来。让他算一下以后会发生什么事。这位官员说:“明年四月初八,宫殿会发生火灾。”朱棣大怒,把他关进监狱,并表示到时候若不着火,就杀他的人头。3个月过后,天气骤变。雷鸣电闪之中,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突然升起大火——真的被雷火击中了。

用近20年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而建成的三大殿,只存在了5个月,就毁于天火。当时的朱棣觉得这也许是老天爷不同意他迁都,甚至觉得这是上天对他“谋朝篡位”的不满,赶紧下了罪己诏。一部分大臣则抓住这个机会指责朱棣好大喜功,指责他迁都北京是错误决策。接着,处于惊恐与愤怒矛盾中的朱棣让大臣们跪在午门前相互辩论,还处死了一位指责他的官员。

这场天火也为紫禁城失火与重建的历史拉开了序幕。此后,朱棣的早朝办公一直在太和门。1424年,朱棣发动了第六次北征蒙古的行动。在榆木川,戎马一生的他居然从马上摔了下来,一个颇为辉煌的生命就这样走到了尽头。之后的20年中,曾经辉煌如梦境一般的紫禁城中央地带,是一片焦黑的废墟。

转眼10多年过去了,继朱棣之后,又经过了两任皇帝,直到正统元年(1436年),朱祁镇即位后,才开始重修紫禁城。又过了5年,也就是1440年,三大殿才得以修复。

以后,1475年、1498年、1514年、1522年、1525年、1557年、1596年、1597年……紫禁城内的宫殿又不断失火。其中,1597年的一场大火,使三大殿再次焚毁,并且延烧到乾清宫、坤宁宫。紫禁城的建筑采用了大量木柱支撑巨大的屋顶,而周围的门、窗也全是木材,墙壁又和屋顶上苫瓦状若炉膛,一旦着火,特别容易造成“火烧连营”之势。

一次次被毁,一次次重建,600年下来,才使紫禁城成为一座世界建筑艺术史上独一无二的经典之作。

选自《新周报》2008.6.17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更多精彩,请点击: 紫禁城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