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身份证

时间:2016-12-16 09:04:08 

人都会有心虚的时候,皇帝也不例外,尤其是生逢乱世,只不过有更多人为他解决罢了。所谓的传国玉玺正是应这一需求而生的一味良药。

一颗定心丸

公元前238年4月,秦王嬴政年满21岁,即位9年之久的他终于可以亲政了。但迎接他的却并非鲜花与掌声,秦国的政治局面开始变得异常动荡。先是王弟北长安君在率军进攻赵国的前线倒戈叛乱,企图夺取王位。紧接着又出现了一连串的灾异,天降暴雨,黄河泛滥,彗星出现……以致民心大乱。而宫墙之内则潜伏着更大的危机。因太后赵姬长期摄政所形成的几大利益集团,在秦王亲政后矛盾逐渐激化。

说不上是运气使然,还是果真才情纵横,年少的秦始皇居然连续击碎了叛乱的嫪毐集团和吕不韦集团,成了名副其实的千古一帝。

而后,嬴政为了解释刚刚发生的灾异人祸,进一步安定民心,也许更是为了安慰自己——你想啊,一个彗星,古人都愣是能想成一把扫帚,你秦始皇一即位就天灾人祸一大堆,谁心里不犯嘀咕啊。再者说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嘛,要想说服别人,先得自己相信——嬴政便命李斯镌刻了一方象征着王权天授的玉玺,上刻八个大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让大家都相信这皇位是“天命所归”。

自此,这传国玉玺便成了皇帝们的“身份证”,得之则名正言顺,天命所归,失之则自惭形秽,心里发虚,充其量也只是“黑户天子”。

朱元璋就是典型的“黑户天子”,所以他对此万分介意。为了寻找传国玉玺的下落,他不仅将元大都夷为平地,还派出十万精兵,数次远征漠北,但终未果。直到多年之后,他还念念不忘地对大臣们说:“如今天下一家,尚有三事未了,挂在心头。其中第一事即缺少传国玉玺……”

唐初时,太宗李世民也因无传国玉玺,当过一阵子“黑户皇帝”,但他比朱元璋要聪明些,自己刻了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聊以自慰。

最狡猾的当属乾隆。乾隆三年,江南总督高斌进贡了一方颜色黝黑的传国玉玺,深谙文物之道的乾隆一看便知是“前代好事者仿制”,但也笑而纳之。至今该玉玺仍存于故宫博物院。

也是唐僧肉

如若按照玉玺上“受命于天”的说法,自后唐主李从珂之后的皇帝们便无一不是“黑户”了。

话说当年秦始皇弄了这方传国玉玺,就跟我们今天带身份证一样老是尽可能随身带着。有一次南巡到了洞庭湖,突然,风浪大起,船都要被吹翻了。古人的思想简单啊,管它什么水文地理,一下子就想到是得罪什么龙王河神了。于是,秦始皇就拿出自己最心爱的宝贝抛到湖里,意思是说:我是皇帝,咱们是一家的,都是神仙,可别大水冲了龙王庙啊。总算得以平安。如此看来,还是小命比较重要些。

而后他就当了整整8年的黑户皇帝,想想都替他心虚啊。不过秦始皇运气好,8年后,出行至华阴平舒道时,上天总算派神仙给他重发了“身份证”,这下,传国玉玺复归于秦。

到了秦末,秦国出了没出息的子婴,把“身份证”拱手让给了刘邦。刘邦建汉,玉玺号称“汉传国玺”,藏于长乐宫。

西汉末王莽篡权,首先要争的便是“身份证”。当时皇帝刘婴年仅两岁,玉玺由孝元太后掌管。王莽命安阳侯王舜逼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一怒,把好好的玉玺摔掉了一角,后以金补之。遗憾啊,自己没出息也就算了,好好的国宝就这么残了。

玉玺在皇室间几经争夺,到了汉光武帝刘秀手里,总算是安稳了一阵子。但好景不长,十常侍作乱,少帝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返宫后发现玉玺失踪。跟秦始皇一个毛病,紧要关头,老天给的厚礼也抵不过自己的小命。

再后来就是大家熟悉的故事了,孙坚部下在洛阳宫中的井里打捞出一具宫女尸体,从她颈下锦囊中发现传国玉玺。当时孙坚偷着乐啊,这不是天意吗,自然就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只是想不到老天也有出错的时候,孙坚军中有人将此事告知袁绍,袁绍闻之,立即扣押孙坚之妻,逼孙坚交出玉玺。后来袁绍兄弟败死,传国玉玺复归汉献帝。

三国鼎立时,玉玺归魏。三国一统,玉玺归晋。西晋末年,朝代更迭频繁、动荡不安,玉玺又被不停地争来夺去。一直到隋朝,才安生地传了几代。隋亡后,萧后和太子元德携传国玉玺遁入漠北突厥。公元630年,萧后与元德太子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玉玺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

整个唐朝,这块“身份证”都是实至名归的,但也可能就是所谓的回光返照。唐末,天下大乱,玉玺又开始颠沛流离,一直传至后唐末帝李从珂。当他怀抱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自焚后,传国玉玺便迷失在唐末五代烽火遍野的兵荒马乱之中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从珂自焚时想把整个皇宫都烧毁。次子重美说,如果全毁了,新王朝登基又要大兴土木了,还是留着吧,所以只是烧毁了玄武楼。

假的真不了

执著一物,特别是人们共同执著一物时,一切都有可能发生。

作为皇帝,没有身份证,显然是一件尴尬的事情,所以后世的皇帝们想尽了办法去寻找。可又实在找不着,只好逐渐淡化玉玺的作用。

后周太祖郭威遍寻玉玺而不得,无奈镌“皇帝神宝”等印玺两方,一直传至北宋。北宋哲宗时,有农夫名段义者于耕田时发现传国玺,送至朝廷。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乃始皇帝所制传国玺。而朝野有识之士多疑其伪。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

物以稀为贵,玉玺不再是一方,而成了两方、十方的时候,自然不再金贵了,况且材料也不是传说中的和氏璧,也就更加贬了身价。

选自《时代先锋》2008.10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