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十四年(1449年)十月初一,塞外的瓦剌军大举南下,矛头直指明朝京师北京。瓦剌军首领也先和脱脱不花汗率主力部队,挟持着明朝历史上的第六任皇帝英宗朱祁镇、掠过大同城东门外,直捣北京。初三,也先前锋抵达紫荆关北口,接着顺关直入,攻势十分凶猛。与此同时,瓦剌军的另一部骑兵约2万余人,正从北京北部的古北口进犯密云。
初四,瓦剌军另一别部500名骑兵掠夺宣府后,又过洪州堡,再转攻北京北部居庸关西南的白羊口。当时风沙十分大,能见度相当低,兵马都分不清了,白羊口的明朝守将谢泽战死,白羊口宣告失陷。
古北口和居庸关是北京北部两道称之为天险的关口。如果这两处被攻破,北京城将面临极大的危险。情况万分紧急,此时,明朝兵部立即宣布,号令将士们卫国杀敌。
北京为何会在这个时候面临着阵容强大的敌人?为何明朝皇帝朱祁镇会出现在瓦剌军手中?此事还得从英宗朱祁镇亲征说起。
正统十四年,瓦剌军兵分四路,大举南犯。太监王振劝英宗亲自出征。
七月十七,英宗带着50万禁卫军,浩浩荡荡地从北京出发了。14天后,也就是八月初一,英宗进入大同。随后,英宗帝和王振便打算出大同继续北进,扫荡瓦剌。
傍晚,一块黑色的网状云笼罩御营,雷声震天,大雨倾盆。王振站在御营大帐,看着帐外的雨幕,十分生气。此时,侍卫亲军送来紧急情报:前军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全军覆没,朱冕也战死了。这时,王振才感到不安起来,但他故意不以为然,直到心腹近侍送来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的密信,说是瓦剌军势不可挡,形势十分危急,决不可北进,王振这才打算班师回京。
第二天,王振宣布班师回京。在出发之前,大同总兵郭登急速进告随驾的学士曹鼎,说车驾回京最好从紫荆关走,这条路线肯定安全。曹鼎奏报王振,王振根本不听,却固执地要借班师回京的机会,让皇帝的车驾绕道到他的故乡蔚州。于是,数十万禁卫军按照王振的路线回师。临近王振老家时,王振又觉得这数十万大军会踏坏庄稼,数次改变行军路线。这样折腾来折腾去,行军速度变得异常缓慢。当到达土木堡的时候,王振命令部队安营。于是,英宗帝就和大队军马在土木堡驻扎下来。土木堡没有天险遮蔽,更没有水草,又是交通要道,易攻不易守,正是敌骑折冲之地。八月十四,正当英宗帝准备带着大队军马离开土木堡时,前方探来军情,瓦剌军对明军形成了包围圈。
也先指挥瓦剌军兵分两路,沿麻谷口两侧向明军发动攻击。这一仗,禁卫军死伤数十万人。英宗帝也成了也先的俘虏。
八月十七,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京师,也传进了深宫。孙太后等人都号啕大哭起来。在这危难之际,于谦的沉着和自信便成为朝廷的一种资本。于谦请邸王朱祁钰发下一道檄文,号令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和山东、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北京的诸府运粮军,急赴京师,以部署保卫北京。
十月初八,新皇帝朱祁钰命令于谦提督各营军马,所有京师将士都受他管辖。大敌当前,石亨建议将禁卫军退守城内,坚壁清野,以避兵锋。于谦则主张坚决出城迎战,他说:“奈何示弱,使敌益轻我。”于是他委派兵部侍郎吴宁代理兵部的有关事宜,亲自指挥各路将士22万人,列阵在九门之外。
十月初九,于谦命令兵部侍郎吴宁准备抗击瓦剌军,并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并严令各将领都要亲自督战,要披盔甲,给禁卫军做出榜样,鼓舞禁卫军士气。
十月十一这天,于谦就派副总兵高礼、毛福寿迎击瓦剌军于彰仪门外(今北京广安门外十余里的地方)的土城北,斩杀数百人,夺回被掠百姓千余口,挫败了敌人的先锋。而投降瓦剌的宦官喜宁唆使也先邀请明朝大臣讲和,并索要金帛万万计。明朝自然知道也先的阴谋,决定不派大臣“迎驾”,只是派了小臣试探虚实。于谦派了礼部侍郎王复等人出城见“太上皇”。而也先借口赵荣等人是小官,不与接触谈判,并点名要于谦、王直等大臣谈判。
消息回报到明朝廷,于谦等人坚持抗战,拒绝大臣求和。于谦慷慨挥泪,激励驻守在京师的禁卫军说:“大片田地已经丧失,京城已被敌人包围,这是我们的耻辱,全体将士应该不怕牺牲,替国家报仇雪耻!”
十月十二,明军同瓦剌军在德胜门外展开了大战。
于谦派石亨领禁卫军埋伏在德胜门外的居民空舍中,另外还派数名骑兵诱敌作为急先锋,冲向瓦剌军,战斗刚刚开始,这些骑兵就后退。也先立即指挥万余名精骑,向明禁卫军追来。于谦见时机已到,于是急令副总兵范广的神机营火炮、火铳一齐发射。与此同时,石亨的伏兵也冲出,前后夹击,也先的军队惊慌失措。禁卫军将士英勇冲杀,把瓦剌军打得一败涂地。也先的弟弟孛罗和号称“铁颈元帅”平章卯那孩,在这场战斗中也被炮火击毙。
于是,瓦剌军又转攻西直门。驻守在这里的都督孙镗率兵迎战,两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孙镗带领禁卫军斩杀瓦剌军前锋数人。这时,高礼、毛福寿率兵从南面过来增援,两军激战得更厉害了。在激烈的战斗中,高礼身中炮火,孙镗兵死伤惨重。他们被瓦剌军围攻,战场也渐渐地移近城门。情况万分危急,城门上的守将程信急忙命令发箭和发射火炮助战。幸亏这时石亨率兵从北面赶来,瓦剌军一时处于三面被围的局面,只好向西南方向退去。
十月十四,瓦剌军又进逼到彰仪门(今广安门)土城,于谦派遣都督毛福寿等人在京城外西南一带街巷要道设置障碍,埋伏神铳短枪,当瓦剌军攻城门时立即猛击。
随后,于谦又派副总兵武兴、都督王敬等人,率领禁卫军到彰仪门外迎击瓦剌军。禁卫军的前队用神铳火器冲锋,后队则张弓弩箭紧跟,很快击败瓦剌军主力前锋。瓦剌军狼狈溃退。由于监军太监想争功,率领数百名骑兵追击,导致了禁卫军大乱,副总兵武兴中也牺牲了。瓦剌军见此乘机反扑过来,又攻到了土城。
当地居民纷纷上屋,喊声震天,尽力飞投砖石,打击瓦剌军。很快,毛福寿等人率领禁卫军前来增援,瓦剌军一看明军援军旗帜,又仓皇退却,京城军民抗敌士气更加高涨。禁卫军在德胜门、西直门、彰仪门都取得了胜利。两军经过五天激烈的战斗,瓦剌军死伤惨重,士气低落。同时,瓦剌军的别部5万骑兵围攻居庸,守将罗通智斗瓦剌军。当时正是天寒地冷的时候,罗通命令将士们汲水灌城,让水结冰,冰又硬又滑,瓦剌军的骑兵根本就不敢靠近城堡。攻城七天,罗通追击三次,斩杀无数瓦剌军的骑兵。前有坚固的北京城,后有居民的袭击,又听说各地明援军将要到来,也先怕归路被截断,于是拥着“太上皇”朱祁镇由良乡西行。
于谦得知瓦剌军夜间逃跑后,立即命令石亨等将领率领禁卫军,乘夜举火把追击,也先的军队又伤亡不少。也先率领残兵败将,出紫荆关退去,禁卫军追至此关后没有再追。后人有诗赞美于谦:“銮舆北幸国无人,保障须凭柱石臣。不是于公决大议,中原回首尽胡尘。”
选自《民间传奇故事》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