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规军为何打不过倭寇

时间:2016-12-16 09:47:39 

估计嘉靖年间,小孩不玩官军捉贼的游戏,因为没法玩,官军打不过贼。赤裸半身舞着大刀的倭寇,明明是武器简陋、战术简单的“游击队员”,却打得堂堂大明正规军丢盔卸甲,丢尽了太祖朱元璋的脸。战场上屡见这滑稽一幕:一方盔甲鲜明,面如土色;一方光着屁股,牛气哄哄。

倭寇都是“老牌游击队员”

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起,中国东南沿海,尤其是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全面遭受倭寇的荼毒。倭寇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破城入郡,江南繁富之区,多被洗劫。仅昆山县城,就被烧了两万余间房屋,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五六”。

深入异国内陆的倭寇,为何能如此猖獗妄为?当时,东南抗倭总督胡宗宪的帐下,有个昆山秀才郑若曾,他精心编撰了一本明代抵御倭寇的军事百科类书籍《筹海图编》。在书中,他对倭寇上岸后的行动记载道:

“贼每日鸡鸣起,蟠地会食。食毕,倭酋据高坐,众皆听令。挟册展视,今日劫某处,某为长,某为队。队不过三十人。每队相去一二里,吹海螺为号,相闻即合救援。亦有二三人一队者,舞刀横行,人望之股栗远避,延颈授首。薄暮即返,各献其所劫财物,毋敢匿。”

晨起昏归,分队而行,海螺为号,互相救援,分工明确,纪律严明——真不能小视这群异国强盗!

综合前线官员的战报来看,倭寇一方面骁勇善战,一方面非常狡猾。在优势兵力的官军面前,倭寇经常乔装打扮,“贼多效吾民装束,又类吾军装束,混而无别,遂致常胜”。而一旦交战不力,倭寇被围,还可以鱼目混珠,“或披蓑顶笠,沮溺于田中;或云巾纻履,荡游于都市”,让官军摸不着底细,“或愚而投贼,或疑而杀良”。

到异国他乡干坏事,当然害怕受到报复。倭寇下船进了内地,就像进了宅院的夜猫子,要时时刻刻打起十二分精神:行走乡间,要排成单列的长蛇阵,边观察边慢慢前进,防止遭到伏击;临近城镇,不敢沿着城墙走,害怕城上丢砖头;进了城,只走大路,不敢进小巷子,担心有埋伏;吃饭时,命令当地老百姓先尝,唯恐被放毒。

说到底,倭寇不过是“老牌游击队员”而已,大明王朝堂堂的正规军难道奈何不了“游击队”?

“盔甲方阵”打不过“光屁股”

经历过嘉靖倭患的明代著名画家仇英,绘有一幅写实的作品──《倭寇图卷》,是学术界公认的描绘倭寇形象最权威的图画。在这幅长达5米多的绢质彩色长卷画中,倭寇的形象栩栩如生:头发剃成半月形,上身穿着单衣,下身赤裸仅穿兜裆布,光脚,手持长枪、弓矢和日本刀。与几近“光屁股”的倭寇形成强烈视觉反差的是,画卷上的明军士兵全部盔甲鲜明,阵容严整。

倭寇再狠,能狠过吕布?拿着能“击毙十个吕布”的武器,身着坚实的盔甲,明军看似胜券在握,却一次次败下阵来。当年把蒙古人打得屁滚尿流的堂堂大明正规军,到底怎么了?

在中国历史上,再强大的王朝,无论开国时期军事上有多么强盛,都无法抵挡住政权腐败和国力衰退的侵蚀,会慢慢地走向没落。曾打败一代天骄蒙古人的明朝军队也是如此,只不过,相比汉唐,明朝军事实力的滑落之速实在惊人。

明朝的兵制是朱元璋一手草创的军户世袭制,即把军士编制在卫所中,平日屯田,战时保护地方。对此,朱元璋得意地宣称:“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军户世袭制和屯田卫所,本身没什么缺点,但是,朱元璋没有想到,摊上后世一个个懒上金銮殿的皇帝、一群群以霸占田产为己任的官僚、一批批以克扣军饷为乐趣的军官,什么样的无敌军队都得垮掉。

到了明朝中叶,因为不堪田产被占和军饷被扣,军户大量逃亡。由于军户的逃亡率高得吓人,致使大量内陆卫所形同虚设,昔日热闹的营房变成了冷清的狐狸窝!嘉靖年间,明初驻军高达30万的海防前线,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地50多个卫所,仅剩下30%的兵员,有的“一卫不满千余,一所不满百余”。

海上的水师同样缺员严重,诸多水寨人去寨空,战船也荡然无存。据《明史》记载:“浙、闽海防久隳(毁坏),战船、哨船十存一二”,剩下的战船也多半破损不堪,根本无法出海作战,以至于和倭寇作战时,发生了水师官军花钱雇渔船的天下奇闻。

卫所荒芜、战船破损都只是表象,更加致命的是,因为承平已久,将领的素质都差得惊人,有的世袭将领连马都不会骑,连旗帜都弄不清楚,平日里就爱和同僚喝喝酒、吹吹牛。士兵则是毫无战斗力可言。卫所里,年轻力壮的士兵都逃走了,剩下的都是羸弱之辈,就算勉强出战,也是一触即溃。

朱元璋要是活过来,看到自己一手缔造的明军变得如此不堪,能气得再死过去。

53名倭寇扯掉明军“遮羞布”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夏天,在中国南部,发生了一起战争史上罕见的怪事。这个事件很有名,无论在当时还是后世都是个经典的段子。说者眉飞色舞,听者瞠目结舌,最后总要再追问一句:是真的吗?是真的!

这年6月7日,一股仅有53人的倭寇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洗劫浙、皖、苏三省,攻掠杭、严、徽、宁、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直逼南京城下。这股倭寇抵达南京后,开始了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攻城!南京是明朝的留都,城坚墙厚,守城兵力就算刨去空额,也不下万余。但就是这区区53名倭寇,居然敢肆无忌惮地进攻,其首领身穿红衣,乘马来回指挥,真是令人又骇异又好笑。

8月13日,这股倭寇在官兵的追击下一路狂奔180多里,于次日来到浒墅关(位于苏州城西北、南阳山东北麓)。当时,苏松巡抚曹邦辅、副使王崇古率领佥事董邦政、指挥张大纲、把总娄宇等,率数千官兵在此布下了天罗地网,才将贼寇一举歼灭。之所以杀鸡用牛刀,实在是这股倭寇闹得动静太大,不剿灭无以上报皇恩,下对黎民。

这股倭寇可谓“战功赫赫”:横行三省共80余日,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包括“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关于这股倭寇的身份,和他们只攻城池和官军的自杀式行为,一直是个谜。苏松巡抚曹邦辅猜测他们是日本侦察兵,意在为大举进攻打前战。也有人认为他们是王直(明朝著名海盗)的部下,全是中国人,意图打回歙县老家。这就显得破绽百出,想象力过于丰富了。如果说这股倭寇不是日本人,而是回乡的歙县人,那他们一路跟官军死磕甚至攻打南京,岂不是自寻死路?此外,他们还在途中抓过两个老百姓带路,这样说来,难道他们连自己的老家都不认得?

不管怎样,谜一样的倭寇,用他们如入无人之境的千里暴走,扯掉了明军身上最后一块遮羞布,将大明军事上的羞处赤裸裸地暴露在嘉靖三十四年的那个夏天。

选自《老年文汇报》

2011.46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