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冷摊寻宝

时间:2016-12-16 10:04:57 

我的朋友韩回之,在日本东京大东文化大学读书的四年间,利用各种假期跑遍了东京及日本各地的知名古董店和旧物市场,凭借着丰厚的文博知识,以及敏锐的眼光,他沙里淘金式地购回了不少价值不菲的古董精品和名人书画旧作,其间发生了不少有趣的故事。

500日元换回李鸿章的诗轴

一日雪后放晴,回之来到明治神宫外的一个露天跳蚤旧货市场,在熙熙攘攘的摊位边寻觅着。不一会儿,他来到一摊位前停下,见不少杂件旁堆放着一大捆立轴,有一纸牌上写着:1000日币一根。回之扫了一眼大多是日式裱头,但见最下面有一只中式裱头。于是,他顺手抽出,拿在手中轻轻掂量,感觉要比同样的裱头来得轻一些,外表也有一种陈旧感。徐徐展开是一幅四尺开三大小的书法作品,内容是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一首,落款是李鸿章,钤有李鸿章、少荃二印,这可是鼎鼎大名的清末重臣李鸿章。

眼前这幅书作笔法丰腴厚重,结体疏密有致,章法跌宕生动,在字里行间透射出李鸿章的书法风格。从墨迹、宣纸、印泥、绫绢的颜色,及装裱的形式看就是清末原装老裱,回之心中不觉一喜,却将立轴放下,又东看西翻了一会儿,似无意间又拿起那立轴展开故意问摊主:“这是谁的作品?”那摊主是一位40岁出头的男子,穿着有点拖沓,缩着脖子抽着烟,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见有人问想了想答道:“是中国人的。”又问:“哪年的?”摊主又想了想说:“不知道,你想要?”“嗯,我正在练字,这幅书法还可以,就卖给我吧,500日元?”那摊主不肯,回之又说了,我只是一个穷学生,没有钱,只是喜欢字而已等等,说着掏出皮夹,从中取出一枚500日元硬币,又顺手将一罐焐手的热咖啡递上:“一起给你吧。”也许真的是这罐热咖啡打动了摊主,他接过后也焐在手中,看了看回之,又看了看那立轴,然后点了点头,成交了。回之拿着立轴,心中窃喜,不露声色,悄然而去。

辗转追得康熙匏器对碗

一天上午,回之坐地铁从学校来到原宿一个露天市场,一位相熟的摊主告诉他:“今天刚出货,是中国的两只碗,但看不懂是什么材质做的,被神保町的太田买走了。”这一下子引起了回之的好奇心,于是,他无心再逛市场,直奔太田的店中想一探究竟。

太田由于很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退休后开了一家古书店,是回之的老朋友。刚进门就见他坐在柜台边,正翻着中国的拍卖图录,手边放着一只碗,见回之来就热情地让座,并问此是何物?回之一看就明白了,是葫芦做成的碗,又称为匏器。在喜出望外的同时他的心又沉了一下,不是说有两只碗吗,另一只难道被卖了?

回之喜欢收藏葫芦虫具,并颇有研究,他熟知清代皇室宫苑中种植范制葫芦始于康熙,盛于乾隆,在种植范制葫芦过程中,因水浸虫咬,往往千百之中不得一二,成大器者就更少。而手中此碗直径约8厘米、高约10厘米左右,灵动大气,十分精致。从工艺和图案特点来看应当是康熙、乾隆年间的旧物。因为生怕是现代做的赝品,回之问是否有盒子。太田转身从柜台里捧出盒子放在台上,只见此盒是用金丝楠木做成,打开盖子,里面放着另一只碗,内衬两只碗放入纹丝相扣,应属原配,回之看后心里很是激动,但仍然不动声色,知道太田喜欢印章石,于是,先是一番讨价还价后,回之突然提出将三方芙蓉石和一方六面鸡血石与之交换,太田欣然同意成交。

冷摊捡得旧漆器

日本是一个皇权统治的国家,很少内战,因此民生安定,如非自然灾害,收藏品极少损毁,故而在这里民间常能觅得从中国流传过去的具有几百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旧物,且保管如新,令人惊叹不已。

一次,在跳蚤市场回之见地摊上放着一只战国云纹漆耳杯。这耳杯高约6.5厘米,杯口呈椭圆形,异形双耳微微向上翘起,略凹处髹以红漆。两耳杯描有对称的鸟头纹、勾连云纹。但因木质有朽败,毫不起眼,而回之慧眼识宝,毅然买下。回来一查资料,果然是宝,它是春秋至魏晋时期广为流行的饮酒器,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提到的“流觞曲水”用的也就是这种漆制的羽觞,与1992年湖北省荆门郭店一号楚墓所出土的耳杯如出一人之手,形状、大小、纹饰都相同。

选自《特别文摘》2013.3上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