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敬铭是晚清时代出了名的清官,在陕西救灾赢得万民敬仰,然后一路升迁进入户部,后来又进入军机处。百姓爱清官,同僚则未必,《南亭笔记》记载,阎清官在户部值班,第一件事就是把值班点心全撤了。
其实,这点心也跟腐败奢侈挨不上边,也就两样糕点而已,却害得同事们忍着饥饿加班加点,阎清官则拿出自备的麻花、烧饼,吃得津津有味,旁若无人。
清官在晚清官场是个异类,大伙当然想着要修理他,法子多得很。有一回,阎敬铭见内务府采购箱子,发票上写着六十两银子一口,阎敬铭跑去跟慈禧太后说:“内务府这箱子买贵了,我在外间购买,不过六两银子一口。”
慈禧太后说:“恐怕没这么便宜。”阎敬铭这回是要惹火上身了,他再三坚持说只需六两银子的价格。慈禧太后说:“那行,你在半个月内给我以均价六两银子的价格买一百口箱子。”
事情看上去很简单,阎敬铭着手就去办,他压根没想到自己掉入了一个圈套。
阎清官派出去的采购人员跑遍整个北京城,没有买到一口箱子,为什么?卖箱子的店全关门了。为何关门,老板解释:“内务府公公传话了,半月内不准开张,如果开门,把店里的货砸成齑粉。”
京城被控制了,那就去五环外的天津去买,那里总能摆脱内务府的魔爪吧。
更吊诡的事情出现了,采购人员不见了!为什么不见?因为拿着内务府给的一千两银子逃之夭夭了。
期限快到了,总不成让阎大人一个军机处高官亲自去买箱子吧?阎敬铭被内务府无形的手拘束得无处施展,只好跑去慈禧太后那里叩头认错:“老佛爷,我错了,箱子确实是六十两银子一口。”
其实,这位青天老爷没想清楚,由于利益作祟,北京的物价有两类:一类是市场价,一类是内务府的采购价。阎敬铭想突破这个物价规律,但他太低估腐败链的强大磁力了,只能以尴尬收场。
选自《报刊精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