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神探张惠领:我天生就是抓贼的就是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
在警察职业的后半截里,张惠领的荣誉接踵而至,他取得了其他民警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荣耀。但回过头来,他认为自己只是个抓贼的2012年对张惠领来说,是人生中最高潮的一年。张惠领是北京市海淀区双榆树派出所的一名便衣警察(治安警察的一个警种),以他为故事原型的电影《神探亨特张》在大陆和台湾都取得超高的人气,让他从一个便衣警察成为广为人知的明星式英雄模范。
其实电影开拍之前,在警察职业的后半截里,张惠领的荣誉已经是纷至沓来,他取得了其他民警一生都难以企及的荣耀。但回过头来,他自认只是个抓贼的,自己的便衣警察身份也并非外界想象中的那样富有传奇。在过往的影视剧中,警察的工作是神秘的,生死追击,与匪徒狭路相逢,充满着撞车、枪林弹雨......也许这部电影来得正是时候,它还原了便衣民警这一职业的本来面貌。
"你得直接点"
2013春节过后的一天,北京户外的大风刺骨寒冷,记者来到双榆树派出所外的联想桥下,见到了守候在此的张惠领。看着眼前戴着口罩、呼吸都略带喘气的张惠领,实在难以想象他在街头巷尾追逐小偷的情景。
"我有哮喘,户外太冷不能久待。"随后,张惠领把记者领到了双榆树派出所里。采访就在他那不到1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张惠领把办公室里的杂物稍作收拾,然后坐在椅子上,准备回答记者的问题,在他身后是一张双榆树辖区地图,面前的桌上满是缴获的手机、钳子、扳手、假币及假证,以及体检报告、核磁共振、CT片等。张惠领话不多,稍显木讷和拘谨,只是门上那块醒目的标牌提醒记者,面前的这位是个便衣警察。
张惠领突然想起来要给自己和记者都倒上一杯水,他从椅子上一跃而起,走向书柜里取水杯子。这个脸上略带血丝的中年民警身体依然敏捷,他穿着黑色的挡风衣,领头拉链拉得很高,双目凝重,眉头紧锁,他手里从来离不开保温瓶子,他讲上几句话就感觉口干舌燥,有时还干咳几下,他把这归结于北京冬季的雾霾和干燥。
去年,以张惠领为原型的电影《神探亨特张》在微博圈和各大电影节大放异彩,这是一部由非专业演员主演的纪实电影,因为投资不过600万,却在台湾金马奖上获得最佳影片奖而被称为"奇迹"。它本不是一部令人翘首以待的电影,经过微博上的名人推荐,起初进入文艺青年们的视野,随后,"现实主义"、"纪录片"等各种赞词成为影片最好的广告词。
"虽说故事的内容都是真的,但电影也不是全部真实,至少台词都是编的。"张惠领这样评价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在被介绍时总附上那句"根据海淀分局双榆树派出所一名便衣民警的真实故事改编",但更多人还是冲着张立宪、周云蓬、王小山、作业本等微博红人进入影院,观众多半在心里按图索骥去影片中寻找宁财神、作业本的身影,却不知"亨特张"的原型张惠领也在影片中客串。
尽管张惠领没有《神探亨特张》中其他的演员那样为人熟知,但由他出演的段落,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影片中对白燕升饰演的碰瓷头目审问情节,背后问话的警察不是主演张立宪(绰号"老六",《读库》主编)而是张惠领本人。这个碰瓷头目被抓后,声称"这个社会就是个劫富济贫的社会,穷的更穷,富的更富......"正当他陈词狡辩时,警察立马打住他的话:"白四儿,社会不用你评论,说你自己的事儿。""说我自己的事儿,我自己什么事儿,我所做的就是把钱从高处往低处流一流,把富人的钱放穷人的兜里,一点点,而已。"接着警察又打断话,并且对他予以讽刺性的反击。
这原本是一段警察跟嫌疑人的对话:剧本里有个对话框架,警察说哪些,嫌疑人说哪些,嫌疑人要抵赖、要狡辩,而警察要用语言制服他。
"白燕升是个名嘴,他的台词又很刁蛮,导演主演都照着台词跟他对了几遍都不行,还是让我来配音。"张惠领认为,只有长期跟小偷骗子交手的人才有这个经验。"你得不时打断嫌疑人的话,不能让他教育你。你得直接点。"
当老六讯问嫌疑人第一句问"您是怎么来的派出所时",张惠领提醒到,如果照此方式问嫌疑人,就会被对方带着走。"咱警察执法对老百姓有称“您”的,对犯罪嫌疑人怎么也尊称起来。犯罪嫌疑人如果满嘴脏话,你能镇住他?"
张惠领是这样评价剧中老六扮演的自己,"这个便衣民警既不像我,也不是他。"他觉得影片中的这个民警顶多在人品上跟老六和自己一样"都是好人"。
成为"神探亨特张"
张惠领与记者第一次建立联系是在2012年年末,当时,他说自己不方便接受采访,理由是他有个重要身份是十八大宣讲团成员,他的大部分时间里要给北京市各个区县做巡回宣讲。宣讲的内容是结合刚刚召开的十八大会议精神讲述民警执法为民的日常故事。
对于张惠领来说,配合宣传是他目前工作的一部分。他调侃"也许我现在可以早点退休,或者就干好宣传工作"。张惠领很早以前就是各大电视台法制栏目的嘉宾常客。由他讲解的防偷防骗知识已经汇编成书,成为海淀公安派出所打击街头侵财类案件民警的培训教材。
"我们这片子没有专业演员,都是微博上的“草根”,跟他们待久了我也学会了玩。"如今张惠领以"双榆树派出所便衣老张"的名字混迹在微博江湖。他常常用表情符号而不是文字回复别人转发给他的社会新闻,这跟现实中他的不苟言谈一样。他把微博当成了一块宣传的教育阵地,不时上传一些安全防范知识,还经常同网友互动。"人家肯定是遇见事儿了才在网上求助,所以只要是能解答的,我一般都给回复。"如今老张已发了3600余条微博,粉丝近超过1万人。
张惠领是2003年1月到双榆树派出所工作的,尽管职务只是便衣探组组长,但在所里,他却受到上至所长下至厨师的尊敬。在反扒工作第一线里很少有像他这样的51岁民警。和他同时期进入公安系统的同事在职位上比他高两三级了。他没有调离岗位的心思,他说自己一生的爱好除了抓贼还是抓贼。
从1992年至今,由于出色的个人能力和负责任的态度,张惠领获得一次次立功的机会,2006年,他荣立个人一等功,随后年年荣誉接踵而至,2010年他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已经算是到顶了。"
神探不是一天炼成的。自1990年从公安专科学校毕业算起,他已是从业20多年的老公安,张惠领干过3年的社区民警、治安民警,然后去了公安部研究所,在那里,"又干了7年时间。"他的工作主要是管设备。"那时候还年轻,才20多岁,在机关觉得干不了那活,还是觉得干一线的警察比较好。"为了照顾家里有病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他选择在派出所上夜班,"主要是夜巡,家里人白天都在医院住院,要抽出时间去照顾。"
1990年到2000年,张惠领被派到万寿寺一带当巡警,这是他成长的关键期,在那十年,张惠领几乎跟所有类型的犯罪分子有接触,深谙他们的作案手段。2003年调往双榆树派出所时,张惠领已经是一身本领,据统计,他带领的探组每年能抓捕小偷骗子200多个,这还只是正式拘捕立案的数字,在派出所连治安拘留都够不上、批评教育后放走的小毛贼不计其数。
辖区内有老太太见到张惠领常常抓小偷,给他取了个外号叫"神探亨特张",其中"神探亨特"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风靡中国的一部警匪剧《神探亨特》。只是美国的亨特抓的是杀人越货的重犯,中国的亨特张管的是偷窃诈骗的"毛贼"。将"亨特"嫁接到"张"上,透着辖区内人民对张惠领的亲切和尊敬之情。
张惠领的经历曾经吸引了多少对他职业感兴趣的人。有一名90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学生,双休日及假期常跟随老张学习怎么反扒,这名学生回到学校后,写了篇论文《新形势下扒窃拎包案件的特征分析与打击技巧--基于对张惠领工作法的实践与研究》获第七届全国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学生把论文的奖状原件寄给了张惠领,张惠领得意地笑了笑,"这真是个意外"。
拍出民警的真实生活
2011年,一部根据北京普通民警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社区民警故事》公映,原型是西城区的一名社区民警。看了这部电影,海淀公安分局宣传处认为张惠领的故事更加鲜活,不拍都糟蹋了。
拍戏的事很快就在海淀分局内部定下来,为了把张惠领的故事写得真实,分局政治处副主任代雁亲自操刀写剧本。2012年春节,代雁在花费3个月写出了2万字的剧本,又修改了6遍才形成初稿。面对成百上千的档案记录,代雁也犯愁,他怕这些素材都流于形式。"不能夸大,要还原民警的生活。"
哪些是民警的真实生活呢?反扒民警也会有恐惧,特别是面对死亡的危险时。张惠领身患哮喘病,一次连续加班发病,随身药物也无法控制,瘫倒在派出所的走廊里。"张惠领说他当时真怕了,怕再也起不来了,拼命爬到值班民警办公室砸门求救。我把这个情节写入了剧本。"代雁说。
代雁最初的想法是让张惠领担任剧中的主角,但这一想法最终被上级部门否定,原因是便衣警察不便公开透露自己的身份;再者,电影本身是本艺术,对人物的刻画不可避免有加工的痕迹。如果张惠领在电影中办案的一套跟现实中有出入,岂不是弄虚作假?
剧本写好后,接下来是找合适的导演。那时,导演高群书想拍一批反映社会小人物故事的电影。看过剧本后,高群书觉得,张惠领这人有意思。"他抽了三十年烟,戒了五年,最后居然戒出了哮喘,不能闻烟味。他要带领很多便衣保安,有时着急就会骂人,但这不影响他是个劳模,抓起贼来本事一流,毫不含糊。"两天后,高群书答复要执导该片。
尽管高群书被认为是中国最擅长警匪类电视剧的导演,但这部电影跟惊险、神奇、探案、飙车、爆破、武打等惯常警匪题材没什么关系。这部片子跟主旋律英模片也没什么关系,尽管现实中的张惠领警官已经荣膺一大堆荣誉称号。高群书的想法是用业余的演员、专业的摄影,记录下北京这座城市在这个时代里的声音和质感、面孔与表情,一个《杜拉拉升职记》光鲜背景之外的一个北京,一个拥挤逼仄,活生生、油腻腻、冷冰冰又热烘烘的市井烟火气的北京。
观众们认为这部电影最大的卖点就是真实感。民警张惠领的反扒经历是素材上的真实,而微博"大V"们在电影中的角色台词也是鲜活的。比如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饰演的碰瓷团伙司机的吐槽:"中华民族不差我一个人缺德!"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票爷饰演的碰瓷女在审讯室中,既好笑又心酸一席话:"我是北京人,所以我从来不碰北京人,碰的都是外地的并且开好车的。你是北京警察,我是下岗女工,我没去当小姐就不错了,我告诉你我是有原则的。"这句话中暗含的地域性歧视、底层人的无奈,多少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心声。
警察是社会黏合剂
在张惠领的办公室内,我们是边看电影边聊的。尽管这是部真实的纪录片,他对着画面还是能挑出电影内外的不同。比如,电影中镜头一个接着一个,蹲点、抓人、审讯、结案、蹲点......反映的是案子一个接着一个。但现实中,一个案子从查办到最后结案要一两年,往往是一段时间再查办不同案子。
电影中抓一次小偷要动员很多民警,张惠领告诉记者,大多数情况是一群辅警跟着他抓小偷,辅警队伍是一支由公安机关直接指挥和管理的队伍,但没有独立的执法权。"你写报道的时候一定得记上,抓人的不都是警察,另一部分是辅警。"张惠领叮嘱《方圆》记者。
张惠领就是这样一个警察,似乎他对自己的一句话都要负责,并且有义务让对方放心。就像是刚见面,他都会给人递上一张警民联系卡,让对方在遇到什么疑难时主动找他。
在人们眼中,一个载誉满身的警察应该是神情冷漠,携着通话机、神奇十足,带有侦探气质的大人物,但只要见到张惠领本人,警察的平凡和朴素会迎面而来。
在电影中,老六扮演的张惠领有这些细节值得注意:民警骑着电动车上下班;蹲点饿了就在夜市摊吃一笼包子;有对他工作误解而死缠不休的;遇到公交上的贼,他也不管不问的。
这些都是他现实中的场景,"公交上的侵财案件由专门的公交集团管。我坐公交看见贼也不会当面抓,一个人势单力薄。"
几十年的街头巡逻风雨无阻,张惠领落下了一身的病根。除了哮喘,老张还有糖尿病,每天巡逻都得带着药和针剂,中午吃饭只能吃少量玉米和面条。
"我抓的大多不够刑拘(刑事拘留),基本是治拘(治安拘留)的。然而,这些“恶”有的成为了“大恶”,有的则维持原状。"他把警察工作看作是一种社会黏剂,承担着填补大"恶"小"恶"带给民众的不满和负能量。
影片呈现了小偷、骗子、抢劫犯、杀人犯、肇事司机等等众多负能量,让人有种社会已经到了最缺德时候的危机感与错觉。"这的确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状态吗?"记者把问题抛给了张惠领。
"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真实发生的,而且天天上演。"张惠领指着墙上的一张双榆树辖区地图向记者介绍,这里哪儿是高档购物场所、电影院、大学城,哪儿是超市、菜市场、餐馆、服装店。他列举从早晨到黄昏,都有哪些人在那里活动,在这些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的人流中。他又细举这些惯偷、碰瓷客、江湖骗子、办假证的、换假钞的都是什么特征,走什么步态,说什么暗号。听完老张的描述,记者的脑海里能生出一张街头犯罪浮世绘。
记者提议让张惠领带领去繁华的市场走一圈,体验他找贼的场景,但考虑到天气严寒对老张的哮喘有影响就作罢。但张惠领打开电脑中的一个文件夹,告诉记者:"你要的现场感在这里。"这个文件夹里存放着几百段视频,有跟拍的,有蹲守的,还有追车的,这些都是老张用一个手机大小的DV拍摄的,这些年来,辖区里一有风吹草动,老张便会拿着DV赶往现场开始"秘密拍摄",将嫌疑人的作案全程"定格"在DV里,作为证据使用。
"跟十年、二十年前相比,这里的人明显杂乱多了。"张惠领说,十年前的骗子哪会知道碰瓷讹人钱的,哪有人购物"抽张儿"盗窃的。
跟过去相比,张惠领"觉得现在的贼更大胆了,而老百姓变得太老实了。过去老百姓见我们抓贼,都围过来帮我们抓,而且对贼是拳打脚踢,像打过街老鼠一样。现在谁管了?"接着他纠正一下自己的观点,"可能主要是警察都不打人了,老百姓还打什么!"
对比受害者的无辜和盗贼们的嚣张气焰,张惠领有时也气得攥紧拳头,咬着牙骂几句,也许爆粗口是缓解压力的一种最为简单有效的途径。有一次,张惠领一边抓贼,顺带配合北京电视台的视频跟拍采访,正当几个贼被民警按倒在地时,张惠领回过头来对扛着摄像机的记者说:"能不能先停下不拍了,我想骂几句了。"
"我不提倡每一个市民都站出来和犯罪分子正面搏斗,但是,有的时候,您的一句话,哪怕是一声咳嗽都有可能把贼吓跑。"张惠领总结道。
读完本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你对民间故事很感兴趣,欢迎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