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民间故事占据了很大的地位。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听故事的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雷锋森林的民间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雷锋森林吧。
一"青山作陪,雷锋相伴,我们是军营里热血儿男,以苦为荣,无悔无怨,光荣的火炬代代相传,代代相传......"一阵歌儿飘来,只见一个小战士挑着泔水桶从山道上走来。
"喂,小同志,你唱的是什么歌儿?"
"哦,咱们仓库的“库歌”啊!这歌可是咱们仓库霍主任花费心血写的呢,你知道部队在这大山里40年学雷锋薪火相传,霍主任被大家誉为光荣的火炬手呢!"
小战士名叫王辉,脸带稚气,充满阳光,很有激情的"90后"。他家住城市,却甘愿当一名炊事兵,除了烧火做饭,还喂了6头猪、4只羊、2只鹅。他说我很乐意干这项工作,因为我们是雷锋的传人!
早就听说微山湖畔有一个全国闻名的学雷锋先进集体。这里有全军第一个山区"雷锋事迹展览馆",有次翁扎西、王春平、霍宏伟等一大批学雷锋先进人物,雷锋班第四任班长曲建文是部队聘请的荣誉政委,雷锋生前战友夏孝栋、乔安山、张峻、孙茂芳等20多人都来仓库作过报告,还有一片"雷锋林"。
走到一个岔路口,看见一片青松环绕的墓碑。王辉说这就是"雷锋式的好战士"姚锡秀烈士墓。
1971年8月的一天,正值建库初期,大批军用物资停放在工地上。突然阴云密布,一场大雨眼看就要袭来。班长姚锡秀带领战士向3号工房内搬运物资,抢运刚结束,大雨倾盆而下,姚锡秀想起4号库房门口还有部分物资没有入库,接着又和战士们向前冲去。眼看物资就要搬完了,突然山洪暴发,洪水像猛兽一样劈头而来,姚锡秀肩扛弹药箱,一个踉跄被洪水冲倒,一冲就是几十米。
当战友们在山下3公里多的地方找到他时,姚锡秀的怀里还死死抱着弹药箱!姚锡秀是一名孤儿,他与雷锋有着相同的经历,他最爱唱的歌是《学习雷锋好榜样》,最爱看的书是《雷锋的故事》;牺牲后由于家中没有亲人,仓库就把他安葬在面对库房的大山脚下,修建了烈士墓,让他永远与青山为伴!松柏长青,英灵永存。我看见前方的哨所旁,有一尊洁白的雷锋雕像,雷锋那坚毅的目光深情地注视着远方。
二
前面就是"雷锋岗",王辉告诉我,仓库"十大学雷锋先进人物"像就挂在宣传墙上。
"山沟枪王"曲秀龙,18岁圆了从军梦。班长王长江是师级单位步枪射击冠军,第一次射击训练课,班长讲了狙击手用狙击步枪击中目标仅耗弹1.39发,而使用其他常规打法击中目标耗弹竟为50000发的故事,令一向痴迷射击的曲秀龙震撼不已:我一定要刻苦训练,成为一名真正的神枪手。
从此以后,他天天缠着班长,有空就请教,学习据枪、瞄准、击发、修风,还把班长的射击教材借来,一条一条地抄下来,整整抄了3个笔记本,没日没夜地背诵,很快掌握了所有射击要诀,成了新兵连里的"小明白"、射击场上的"小指导"。
新兵连第一次组织实弹射击,他兴奋得一晚上没睡着觉。没想到一上射击场,听到耳边爆豆般的枪声,竟觉得六神无主一般,稀里糊涂射出5发体验弹,竟然吃了4个"鸭蛋",没走下射击场,人就蔫了。
回到班里,班长见他闷闷不乐,把他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要想成为一名神枪手,必须从基本功练起,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从小不服输的他上了倔劲,"不吃成胖子不罢休"。他给自己订了个训练计划,按班长讲的和教材上说的,一动一动地练习,一点一滴地体会,起床前、熄灯后、节假日,都要练上一阵子,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兵考核,他以5发满环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射击第一名,受到了新兵营的通令嘉奖。
"战场上,若不能一枪毙敌,牺牲的就可能是自己!"曲秀龙深谙这个道理。为了保证据枪的稳定性,他把圆石子、弹壳放在枪管上,两个小时不能掉,掉一次自觉加练10分钟。为提高识别目标的能力,他进行盯手表秒针训练,做到5分钟不眨眼,迎风迎光迎沙不流泪。他更加沉迷于那个被瞄准镜"十字分割"的世界,醉心于那"刻度化"的高差、密位和射距。突飞猛进的过硬本领使他被战友们封为"枪王"。而他却不住地摇头。"你们可别再笑话我了,我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射手都是用子弹"喂"出来的,但得讲究一个"喂法"。集训队每次训练,他都认真记录每一发子弹的时间、温度、场地、俯仰角、个人感觉、操枪动作的变化和射弹散布,认真分析比对每一颗子弹射击的始终。短短两个月时间,他记下了600多页的训练日记,撰写了30多篇训练体会文章。就凭着这股"钻"劲,曲秀龙攻克了一个个心理、生理、技术的训练难关,射击水平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岗位练兵比武竞赛中,曲秀龙一路过关斩将,分别获得军区男子步枪总成绩冠军、全军男子步枪3X20卧射第二名的成绩,年底荣立二等功一次,并被破格提干。
面对成绩和荣誉,曲秀龙在日记中写道:一名真正的"枪王",必须随时能上战场,能打胜仗!
三
仰望库区的5个哨所,分布在山谷丛林之中。王辉说,为更好地传承雷锋精神,仓库把每个哨所都命名为"雷锋岗"。那天附近村庄的"空巢老人"王大爷坐在家门口,情不自禁吹起了葫芦笙,一曲《接过雷锋的枪》诉说着老人对"雷锋岗"战士的赞许和思念。
1976年冬天,正随部队执行国防施工任务的勤务连哨兵,在路旁救起了昏迷不醒的常大爷。此后,买米送面、担柴挑水、修房扫院、端汤送药......战士们照顾了这位孤寡老人将近20年。
常大爷去世后,勤务连战士延续着他们的爱心行动,与驻地100多位孤寡老人"攀亲",为他们孤寂冷清的晚年送去儿女般的温暖。
近些年来,"雷锋岗"战士发现,如今青年农民大多外出务工,驻地"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不愁吃穿了,老人们更需要精神关怀!从此,陪老人聊天、讲故事、读报,成为勤务连学雷锋的重点,迄今已接力照顾137位"空巢老人"。
王辉说,今年79岁高龄的黄山前村军烈属黄秀娥是个孤寡老人,那是我当兵后第一次跟班长给她送水。老人说:"我喝咱们部队上的水都已经半辈子了,咱们的兵啊和老百姓的血脉都是相通相连的。"说这话时,老人略显浑浊的眼睛里湿润了。她用颤微微的双手,从水缸里舀出半瓢清澈甘洌的泉水让我尝尝。
黄奶奶的水缸里每天都是满的,我们连里战士李永达和赵丙林每天早上都用白色塑料水桶,在取水点打满水后,送到她的家里。自从1995年,黄奶奶生病腿脚不便以后,我们已经是第29批送"雷锋水"的传人了。
鲁南山区属丘陵地带,海拔较高,用水困难。每个村都在村头山坳里修个水窖,等到下雨时把雨水保存在窖里,进行自然沉淀,人畜吃水都在里面取。水窖不仅卫生条件差,红色的小水虫经常漂游在水上,而且人多时,小小的水窖不一会儿就见底。人吃水是问题,田里的庄稼更是靠天生长。
1969年建库后,官兵吃水也很困难,每天都要走10多里的山路,到山南的大水窖去挑水。当年,仓库官兵拿出"排除万难"的勇气,下定决心,自己动手打井。经过半年的勘查,终于在营区附近打了一口120米深的水井。军民们像过年一样欢天喜地,鞭炮声声,告别了大山无井的历史!
为方便村民取水,部队又修建了取水台,加盖了井盖,命名为"雷锋井"。每天在这里取水的人们,都非常自觉地排起长队,与官兵们一起有说有笑,亲如一家人。
四
"雷锋林"到了!王辉告诉我,每一名新兵到仓库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雷锋林"亲手栽上一棵松树,立志发扬"雷锋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每棵树上都挂着他们的姓名牌,写着共同的誓言"一事之前想雷锋,一事之中学雷锋,一事之后比雷锋,一生立志做雷锋"。
建库40多年来,郁郁葱葱的"雷锋林"迎来了一茬又一茬官兵,与官兵一起成长。许多官兵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他们学雷锋的情怀却留在了这片森林中。
2012年大年三十晚上,战士赵坤正在站岗。听着远处战友们传来的欢声笑语,想象着家人团聚吃年夜饭的情景,第一次大年夜站岗的赵坤心头不禁涌上一阵酸楚。正在这时,一个人影从远处走了过来,原来是霍宏伟主任。"小赵,你回去吧,我来替你站一会儿。"不由分说,他利索地站到了哨位上:"快去吧,大过年的,给家里打个电话,记得代我问候家人新年快乐!"阵阵暖意流淌过赵坤的心田,那一刻,所有的感动都化作了一个无声而标准的军礼。
2008年初,39岁的霍宏伟提拔为仓库主任。当了一把手,他也没啥豪言壮语,就是跟大家反复强调一点:"人生只有像雷锋那样勤奋工作,奉献部队,回报社会,这样的生命才有价值。"
仓库主任,官不大,管的人不多。可霍主任常说一个理儿:不论官大官小,官德高于官位。为官者若不守官德,就会失信于民、失望于兵。为解决营区生活设施老化、官兵日常生活保障难的问题,他带头厉行节约,减少机关开支,先后投资近20万元,从就餐、饮水、住房、文体设施等关系官兵切身利益的具体事做起,在精力、财力、物力上向基层倾斜,竭心尽力为官兵着想,办实事、解难题。一项项暖兵之举受到了基层官兵的广泛赞誉。
身教重于言传,几年来,正是仓库党委班子成员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全库官兵的信任,仓库风气正,干部清廉,常委测评优秀率年年达到100%,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全面建设先进团单位"。
"谁说雷锋的身影已经走远,他一直和我们肩并着肩,青春依然,热情依然,深山里书写着壮美的诗篇......"列兵王辉挑着猪食桶边走边唱,走在雷锋森林里,走在三月春光里!
雷锋森林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你有更精彩有趣的民间故事想投稿赚稿费,欢迎联系小编哦QQ2228454400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