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揭秘——决战七O五一

时间:2017-04-14 10:13:08 

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谍战揭秘——决战七O五一就是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

弥散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郁郁葱葱的珍宝岛已成为人们追忆往昔的景点。让目光穿越时空,回到中苏交恶的20世纪60年代末:珍宝岛硝烟散去、偃旗息鼓之后,一场暗战却悄然而至……

1970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受苏军情报部指派、由三名华人组成的间谍小组从深山老林潜入,摸到了东北林区一个小站。

当班员工见到大山里走来了陌生人,便警觉地盘问他们,特工自称是勘探队的,到小卖店来买盒牡丹烟。牡丹烟是当时国内大中城市计划供应的高档香烟,绝对不会供应到深山老林的小卖店里来。店员听了顿生疑问,接着反问在当时国内政治运动中人人皆知的问题:你们单位深挖“三特(美帝、苏修、日本特务)一叛”运动进行的怎么样?

特工们本应该知道中国“文化大革命”中有清查潜伏特务的事儿,但作为简语、代词的“三特一叛”,他们就不明白什么意思了,便反问:什么叫“三特一叛”?

店员又问:城里现在还有没有“武斗”?特工竟然回答说:正在成立人民公社。更滑稽的是一个特工买烟时还掏出一张国内早已废止流通的三元纸币。

店员判断来者不是好人,就高喊了一声:“抓特务!”邻屋几个员工闻声冲过来与特工交手。特工情急之下先将灯泡打灭,两伙人在黑暗中厮打成一团。

店员跑出小店敲响了门外的防火报警钟,马上又有六七个员工跑来增援,在手电筒照射下,大棒子像雨点一样抡向三个特工,最后将其扭送至派出所。

这伙特工被一网打尽的消息传回克格勃总部,成了他们内部派系相互取笑的话柄。同时也提醒克格勃:对中国社会情况缺少常识将寸步难行,对中国民众的警惕性不能低估。

珍宝岛之战发生后,启用高水准的华人特工,挽回对华情报工作被动局面,成为克格勃当务之急。1967年夏季,越境投奔苏联的中国人王言被选送“瓦诺”间谍学校深造。

想进入克格勃工作决非易事。克格勃选拔成员时,对于本国人员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献身精神。而对于外国人则必须具有利用价值,日后派遣到各国要能长期潜伏下来,一旦起用将能发挥一个军团的作用。克格勃决不收留一块脏掉的抹布。

当初王言与其他两个同伙偷越国境被苏联边防军抓住后,经反复审讯考察,王言无论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都成功通过初试,被收留下来。而另外两名同伙因毫无价值,被按“偷渡者”遣返,王言则被送入“瓦诺”间谍学校深造。经过两年的专业训练,他成了一名高技能间谍,成功完成过派遣任务,因而受到克格勃的器重。

1972年6月的一天,王言从新疆额尔齐斯口岸入境后,第一步与乌鲁木齐的潜伏特务接头,而后向内地进发,准备启动更重要的“闲棋冷子”,执行一项更为重要的战略任务。

在乌鲁木齐与潜伏特务接头并将情报发出后,次日上午他赶到乌鲁木齐公园把一份指令放入无人接头点,就混入游人之中,在盛开的鲜花前徘徊。此时,携带一台德国莱卡相机的摄影爱好者老刘也在花坛里转悠,准备抓拍几张春天的外景。不一会儿,老刘有点内急,想去不远处的单人公厕方便一下,但见一个年轻人先他一步进去了,他便忍耐着,先用相机四外环顾。等待了有六七分钟,年轻人才从厕所出来。但此时眼前的年轻人和进去时不一样了,只见他穿着四个衣兜的军官服,大步流星地向南侧走去。感到惊奇的老刘从他的斜对面不由自主地按下了快门。但这时一个小偷盯上了老刘,老刘抓拍一些照片后挤上公交车,下车时挎包被割了个洞,相机没了。

乌鲁木齐市火车站。一身军装的王言将军官证递给售票员:“买一张北京卧铺。”

乌鲁木齐至北京的长途列车轻轻启动。三号卧铺车厢女列车员小吕换票时目光被王言吸引了,小吕内心不禁惊叹一声:“好帅的军人呀!”即使在动乱的年代里,年轻人同样渴望激情追求。小吕收完票马上凑过来和王言搭话聊天,打算结识这位帅气的兵哥哥。王言稳健而不失风趣的谈吐让小吕痴迷,快到北京时,小吕要求留个联系方式,王言委婉地说:“我记住你了,以后再坐这趟车会遇到你。”

以上就是谍战揭秘——决战七O五一的所有内容了,欢迎您把故事大全网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