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的故事传说,从中我们可读到中国古代流传于民间那些人和事,阎锡山报恩的故事就是一个经典的民间故事
阎锡山15岁时到父亲阎书堂在五台县城开设的“吉庆昌”店铺当小伙计。在父亲的教诲下,他照料铺面,印钱帖子(商店自行印发的一种纸币),记账,算利息。稍有经验后,又外出讨债,协助父亲做投机生意。当时交通信息不便,五台、定襄一带,银两与铜钱的比价时高时低,不少人利用银两和铜钱的差价,买空卖空,在金融市场上牟取暴利,当地人将这种投机买卖称作“打虎”生意。1900年,阎书堂在一次“打虎”中失败,除卖掉铺内的杂货还债外,还欠两千吊。持有“吉庆昌”钱帖子的群众闻讯,纷纷要求兑现,父子俩万般无奈,于是回到河边村躲债。临近年关时,债主们又赶到河边村讨债,有的还雇了打手向他父亲逼债,父子俩好不容易过了个年。
过年之后,父子二人眼看在村里呆不下去了,便决定南下太原去躲债。父子二人凑了点路费,连夜背了行李动身出发。当他与父亲走到定襄南作村口(距河边村十里)时,天已蒙蒙亮,只见一辆铁轱辘车从村里走出来,车上除赶车的外,什么东西也没拉。他父亲走近前打问,才知道赶车的叫薄吉福,要到太原拉废纸。因为去时车是空的,可以顺便拉客人。
阎锡山的父亲知道自己钱少,就央告说:“我们父子俩轮流着坐车,算一个人的路费行不行?”薄吉福一问是河边村的,就说:“怎么不行?快上车吧。”于是,把行李放在车上,阎锡山的父亲也上了车,阎锡山跟在车后步行。走了一阵,阎锡山的父亲下了车,让阎锡山坐在车上;又走了一阵,阎锡山下了车,阎锡山的父亲又上了车。薄吉福心里不过意,就和阎锡山的父亲说:“让娃娃(指阎锡山)也上(车)来吧!”阎锡山的父亲摸摸衣袋,忙说:“算了吧,他年轻走得动。”薄吉福知道他是惜钱,就说:“我只收一个人的车钱还不行?”说着,把牲口叫住,停了车,让阎锡山上车。阎锡山怎么也不上,一股劲地说:“我能走,我能走。”薄吉福是个急性人,一听生了气,就说:“你看你这后生,白让你坐车还不坐?邻村上下的,又不是外人。”阎锡山看看父亲,他父亲看看薄吉福,一句话不说。阎锡山见父亲不放话,就一直站着不动。薄吉福又催了几次,阎锡山的父亲才让他上了车,父子俩都非常感激薄吉福。
走到忻州后,阎锡山的父亲怕太原花销大,就把阎锡山留在以前认识的一个店掌柜的药店里帮忙,混口饭吃。他一个人到了太原,等过了段时间生活有了着落,才把阎锡山也叫到太原。
阎锡山做了山西都督后,派人找到南作村,给薄吉福在南作村口买了几亩好地,又在地头让人打了一眼深井,安了自来水,让他浇灌。南作村的人也因此得了益。除浇地外,妇女们环坐井旁,捶石洗衣,十分方便。公路上的过往行人,口渴时,走过去喝几口水,润润嗓子,解解渴。大家都说薄吉福积了德,众人跟上也沾光。
读完本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如果你对民间故事很感兴趣,欢迎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