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购蚕茧

时间:2021-02-03 22:50:59 

裴文兵

清朝嘉庆年间,芜县县城里有家杨记丝绸作坊,老板名叫杨志立。杨志立原本是一位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公子哥,三年前他父亲杨老掌柜去世后,才不得不挑起了经营丝绸作坊的重担。

三年来,由于杨志立只热衷于吃喝玩乐,不善经营,杨记丝绸作坊每年都要亏掉大笔的银两,渐渐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好在第四年春上,杨志立终于醒悟过来,开始想要好好地经营作坊了。

芜县地处平原,桑树少,养蚕的人家不多,出产的蚕茧不仅数量少,而且价格高。每年春天蚕茧上市,杨志立都只在芜县境内收购一些蚕茧,懒得去外地选购,因此不但没有挑选的余地,数量也不足。而蚕茧是制作丝绸的原料,这就造成三年来,杨记丝绸作坊出产的丝绸不但质地差,而且数量少,年年都要亏本。

杨志立知道,父亲在世时,每年春天都要去三百里外的泾县琴河村一带收购蚕茧。琴河村地处大山深处,那里不但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桑树林,而且常年云雾缭绕,树上的桑叶因此异常地鲜嫩,所出产的蚕茧质地就非常好,并且因为数量多而价格便宜。

左思右想后,杨志立决定去琴河村一带收购蚕茧。这天,他领着一个名叫邱同的伙计,携带着银票,各自骑上一匹快马往琴河村赶去。丝绸作坊里伙计众多,杨志立为何单单要让邱同随行呢?那是因为邱同年轻,而且肯吃苦,关键时刻能主动为东家着想。当然,邱同也有一个不小的毛病,那就是爱吹牛。

三天后的上午,杨志立与邱同来到了山脚下,只要沿着山腰处一条二十多里的山路,绕过大山,便可以到达琴河村了。

由于天气有些热,加上山路上一路颠簸,还没走出十里地,杨志立与邱同额头上的汗就都冒出来了。于是,杨志立解下了系在腰间的褡裢———褡裢里包裹着一只小木匣,小木匣里放着一沓银票,总额是两千两。由于褡裢一直被紧紧地捆在腰间,杨志立感到非常热,所以他把褡裢解下来透透气。

杨志立把褡裢的两头系在一起,打了一个结,把它挎在了左肩上,然后继续催马前行。大约一个时辰后,他与邱同终于绕过了那座大山,来到了山脚下,一座规模很大的村庄出现在眼前,这便是琴河村了。就在这时,杨志立顺手摸了一下自己的左肩,吃惊地發现,挎在左肩上的那条褡裢竟然不见了。他顿时意识到,肯定是那条褡裢上的结没有系牢,加上一路颠簸,不知何时,那个结松散开来,导致褡裢从他的肩头滑落到地上去了。

杨志立与邱同急忙下马,转身沿着来时的路,仔细地寻找起来。不料一直找到杨志立从腰间解下褡裢的那个地方,都没能找到。他俩不死心,转过身来再次一路寻找,谁知找到了山脚下,还是不见那个褡裢。此时日头已经西沉,天色眼看就要黑下来了。

杨志立知道,那条褡裢肯定找不回来了,一时间,不禁绝望地号啕大哭起来。邱同连忙安慰:“东家,很快就要天黑了,咱们去琴河村里住一晚上吧!褡裢既然找不回来了,那只好等咱们回到芜县,您取些银票,再来琴河村收购蚕茧。”杨志立沮丧地说道:“那只小木匣里的两千两银票,是我好不容易才凑起来的,除此之外,再也拿不出银子了———看来,杨记丝绸作坊肯定要败落在我手上了!”

说着,杨志立跌跌撞撞地向琴河村里走去。邱同跟在他的身后,再次安慰道:“东家,天无绝人之路,待我想个办法,帮您度过眼下的难关。”

来到琴河村,两人住进了村头的一家小客栈里。杨志立辗转反侧,怎么也不能入睡,直到鸡叫三遍之时,他才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一觉醒来,阳光已经照进了窗户。杨志立连忙下了床,却不见邱同的身影。吃过早饭之后,他仍然没见着邱同,于是,便出门寻找。

在村里转了半圈,也没见到邱同的影子,正在着急,他忽然看见前方不远处,有一大块空地,空地上围着一大群人,于是就走了过去。

来到近前,杨志立一眼看见邱同站在人群当中,正在不停地指手画脚,他不禁皱了皱眉头,心说:这个邱同,到底是年轻贪玩,竟然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却来这里凑热闹。

杨志立紧走几步,刚要喊邱同回客栈吃早饭,吃完早饭就准备动身回芜县了。忽然间,他竟愣住了。原来,邱同正一个劲儿地说购买蚕茧的事儿。

就听邱同大声说道:“各位,我的东家杨掌柜,在芜县县城里开了一家杨记丝绸作坊,你们可以打听打听,那可是一家规模非常大的作坊啊,在芜县县城里赫赫有名!杨家家大业大,家里的银子多得怎么花也花不完!当年,我的老东家杨老掌柜在世时,每年春上都要来贵村一带收购蚕茧,想必村里一些老人还记得。昨天,我跟随杨掌柜来贵村收购蚕茧,谁知却在来贵村的那条山道上,杨掌柜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只小木匣给弄丢了———那只小木匣里有两千两银票,小木匣被裹在一条褡裢里。本来,杨掌柜可以立即返回家中,另取几千两银票,再来贵地购买蚕茧,但这一去一来,非常耽误时间,作坊里急等着用蚕茧呢!因此,我想替我的东家杨掌柜,与各位通融一下,请各位将家中的蚕茧赊卖给杨掌柜!我敢保证,不出半个月的时间,杨掌柜肯定会再次来到贵地,将所欠下的账一文不少地还给大伙儿……”

杨志立听到这里,不禁头皮一麻,心说:邱同这不是在吹大牛吗?这牛,平日里在朋友熟人中间吹吹也就行了,谁也不会当真,只是笑笑罢了,但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异乡,能吹大牛吗?如果被人识破,那岂不是要吃不了兜着走?

想到这儿,杨志立急忙上前几步,一把抓住邱同的胳膊,拉着他快步走出人群。此时邱同的嘴里仍不停歇:“东家,我的话还没说完呢!让我把话说完嘛……”

来到一个僻静的角落,杨志立实在忍不住了,就将邱同数落了一番。

邱同不服气地说道:“不吹牛行吗?也许,这牛吹着吹着,就有人肯把蚕茧赊给您了呢!这可是昨晚我想了半夜,才为您想出来的办法呢!”

杨志立却道:“空口无凭,谁会信你?如果惹出什么麻烦,那可就糟了……”

正说着,忽听旁边有人道:“杨掌柜,这位伙计刚才说的一番话,我都听见了,我想帮你们说服村里的那些养蚕人家,把蚕茧都赊卖给你们,行吗?”杨志立转身一看,只见路边站着一位身穿长衫,年纪在五十岁上下的陌生男子,像是一位生意人,刚才的话就是他说的。

一位素昧平生的男子,竟然打算帮他们的大忙,杨志立不免感到非常诧异。这时,邱同得意地小声对他说:“东家,您看,我想出的办法不错吧?这人相信了我说的话呢!”杨志立瞪了他一眼,小声道:“你以为别人看不出你刚才是在吹大牛吗?我觉得,此事应该没有那么简单!”

果然,就听那男子又道:“我姓周,以做生意为生,别人都叫我周老板,我家就住在这个村子里。杨老掌柜在世时,我与他相识多年。杨掌柜,你长得非常像你的父亲,我相信你。这样吧,你俩先去客栈里歇息,我去说服那些养蚕的人家!”

邱同一听,不禁吐了吐舌头,他明白了,这位周老板之所以愿意帮助杨志立,是因为他是杨老掌柜的老相识。

杨志立急忙道:“周老板,不瞒您说,在过去的三年里,由于我只知道吃喝玩乐,不思经营,导致杨记丝绸作坊年年亏本,家里只剩下那两千两银票了,不料却被我不小心给弄丢了!如果您能说服大伙儿将蚕茧赊卖给我,我自然感激不尽,但半个月之内,我根本就拿不出那么多的银子付账。刚才,我的伙计是在吹牛呢!周老板,麻烦您跟大伙儿说说,如果他们愿意将蚕茧赊卖给我,我肯定能在两个月内付清欠账。我家的宅子应该能值三四千两银子,我打算回家之后就卖了,卖出宅子估计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

周老板却道:“杨掌柜,你根本就不需要卖宅子。你将蚕茧赊购回家后,抓紧时间制作丝绸,等你将丝绸卖出,凑够了银子,再来这里还清欠账吧!”说着,周老板便急匆匆地走了。

杨志立与邱同回到客栈。吃过午饭,周老板便急匆匆地来到客栈,说:“杨掌柜,我与本村以及附近几个村子里养蚕的人家都说好了,他们愿意将蚕茧都赊卖给你,你可以开始收购蚕茧了。”

说着,周老板便领着杨志立和邱同,来到了客栈旁边的一户人家,赊购下了那户人家所有的蚕茧,杨志立当场写下了一张欠条。

出了那户人家的大门,周老板说:“杨掌柜,你与伙计挨家挨户赊购蚕茧去吧,我就不陪了。”说着,周老板冲那户人家的户主使了个眼色,然后急匆匆地走了,那位户主则远远地跟在周老板的身后。

周老板回到了家,不一会儿,那位户主也来到了他的家中,将杨志立所写的那张欠条交给了周老板。周老板看了一下欠条上的数额,然后取出银子付给了那位户主。

就这样,杨志立与邱同在村里一家接一家地收购蚕茧,而那些人家的户主等他俩赶往下一家后,便揣着杨志立写下的欠条,去周老板家领取银两。

杨志立与邱同在琴河村和邻村里收购了三天的蚕茧,并租下了客栈里的几间仓库,将蚕茧堆放在那儿,堆成了几座小山。所写下的欠条上的数额加起来,正好是两千两银子。

第四天,杨志立租了二十多辆马车,与邱同一道,将蚕茧运回了杨记丝绸作坊,

转眼日子过去了半年。在这半年时间里,杨记丝绸作坊所制作出来的丝绸,源源不断地卖了出去,杨志立日夜操劳,终于攒够了两千两银子。

这天,杨志立带着两千两小面额银票,与邱同一道赶到了琴河村。之所以携带小面额银票,是为了方便付清赊购蚕茧时所欠下的账。

进了村子,杨志立与邱同走进了一户人家的大门。不料,那位户主却说,半年前,周老板就将杨志立欠他的银子付清了。

那位户主还告诉杨志立,周老板不但付清了杨志立欠他的银子,而且,杨志立因赊购蚕茧欠下的所有银子,都被周老板付清了。周老板因此不但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银子,还向钱庄借了一笔债。杨志立大吃一惊,连忙询问究竟。那位户主挑起了大拇指,说:“我听说,是这么一回事……”

原来,七年前的一天,周老板因为银两一时周转不灵,生意陷入了困顿,天天焦急万分。那时,杨老掌柜正好在琴河村里收购蚕茧,他听说此事后,二话没说,便借给了周老板五百两银子,让周老板渡过了难关。周老板对此十分感激,一直想要报答杨老掌柜的这份深情厚谊。

半年前的那天早上,邱同在琴河村里所说的那些话,正巧被周老板听了个一字不落。紧接着,杨志立数落邱同的那些话,也全被周老板听在了耳中。于是,周老板决定竭尽全力,帮助杨志立渡过难关。

当时,周老板手头只有九百两银子,短时间内根本凑不齐两千两银子借给杨志立,作为收购蚕茧的用度。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主意,让杨志立去赊购蚕茧,而他提前跟那些养蚕的人家说好,买蚕茧的银子由他支付,而那些养蚕的人家则向杨志立瞒下此事。

由于周老板手里的银子不足,于是,他便用自家的宅子作抵押,从一家钱庄里借了一千一百两银子,付给了那些卖给杨志立蚕茧的人家。

那位户主一口气说完了他所知道的内情,杨志立非常吃惊,连忙问清楚了周老板家的住址,然后拔腿就走。

一路脚下生风,杨志立与邱同赶到了周家,却见周老板的右腿走起路来,似乎有些不便。杨志立连忙道谢,然后问周老板的腿怎么了。

周老板回答:“三個月前,我的右腿摔伤了,不过,很快就要痊愈了。”说着,周老板从内室拿出了一件东西,放到了桌子上。杨志立一看,那件东西是一条褡裢,竟然有些眼熟。

杨志立正在发愣,周老板指着褡裢,说:“杨掌柜,你解开它,看看里面裹着什么?”

被周老板这么一提醒,杨志立顿时认了出来,这条褡裢正是半年前他丢失的那条。他解开褡裢一看,里面有一只小木匣,打开小木匣上的锁再一看,木匣里躺着一沓银票,一点数,数额不多不少,整整两千两。

当初被自己弄丢的褡裢、小木匣、银票,猛然又回到了自己的眼前,杨志立不禁惊呆了。

好大一会儿后,杨志立才醒过神来,却激动得怎么也说不出一句话。

周老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三个月前,我找到了这条褡裢……”

原来半年前,杨志立与邱同离开琴河村后,周老板便天天去那条山道的两旁,为杨志立寻找丢失的褡裢。三个月前,他在那条山道下面的一处悬崖上,发现了一个小山洞,洞口处似乎放着一件什么东西,而洞口外则有一块突出的岩石。

周老板想方设法爬上了那处悬崖,在洞口处找到了这条褡裢,发现褡裢里裹着一只小木匣。

他顿时明白了:这条褡裢从杨志立的肩头滑落后,掉下了悬崖,落到了那块岩石上,而那块岩石向洞口倾斜着,于是,小木匣便连同褡裢一起滚落到了洞口处。

当时,周老板非常激动,在从悬崖上下来时,一时不慎,将右腿给扭伤了,只得待在家中养了三个月的伤。否则,他肯定会及时赶到芜县,将褡裢和小木匣还给杨志立。

周老板说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杨志立千恩万谢。之后他把两千两银票,以及周老板所要付给钱庄的利息,全都还给了周老板。

回到芜县之后,杨志立不但更加勤勉地经营起自己的作坊,从此之后,每当看见别人遇上为难之事,他都倾力相帮,以至于后来,邱同经常吹这样的牛:“我们东家,那可是一个大好人啊!自古以来,好人都有好报呢……”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民间传说

美图欣赏

民间传说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