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军
就在这个寒风肆意横行的下午,一个只知道傻笑的女孩来到了小镇上。她来自哪里谁也不知道,如果她不是傻乎乎地笑,没人会注意到她。她傻笑的样子给小镇上的人们增添了乐趣。平日里,小镇的人们在这个季节是难得走出门的,她的出现让整个镇中心大街一下子有了生气。见到她的人无不走出门来看个究竟,还有人好奇地问:“哪里来的傻妮?以前怎么没有见过?”无论谁怎么问,问什么,女孩就知道傻傻地笑。这更是引起了大家的纷纷议论。
我就是听到大家的议论声才注意到这个女孩的。她长得还算秀气,如果不是脏得一塌糊涂,是很招人喜欢的。女孩始终没有停下脚步,她沿街一路走来,街上的人也越聚越多,可随后女孩却独自走向了一片树林。又有人说,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孩子,这个样子怎么不好好看着呢,万一有个意外可麻烦了。这句话提醒了大家,不由地都为她担起心来。可这时女孩已经走没了踪影,众人也只好叹着气相继离开。
人们再次发现女孩时,她已经在我的服装店附近的一个桥洞里安了家。此后,经常有人来到桥下看她。由于离得近,生意不忙时我也走了过去。真不知道她是怎么过的,桥洞就像一个风道,不时地听到风的吼叫。而她蹲在一团柴火上,两颊已冻得通红,看到我们,还是傻傻地笑着。有个孩子说:“她也不傻,还知道在下面铺一些柴火。”另一个人说:“不是她铺的,是一位大娘抱来柴火给她铺的。”正说着,又有人抱了柴火过来,围在了她的周围。众人像是受了启发一样,纷纷到附近寻来很多玉米秸秆,把桥洞的另一侧堵了起来。有了这道简易的防风墙,大家的心里也跟着温暖了一些。
空闲时间来看看女孩成了小镇居民的一项生活内容。看到女孩有需要的物品,大家也都尽量地给她拿来。中午,我让妻子多买了几个蒸包,给女孩送了过去。妻子回来说:“女孩生活得還算不错,不但有人给她送去了被褥,连饭菜也是各种各样的。”看来,小镇上的人们都在默默地关怀着她。
可这样下去终究不是个办法,小镇的人便商量着要联系她的家人。几个上了年纪的大爷主动提出到附近的乡镇张贴告示。于是,他们分工每人负责一个乡镇,便各自骑了自行车立即行动起来。
几天过后,一位大爷真就领来一个自称是他爸爸的男子。可是,当女孩看到那人时,不再傻傻地笑,反而吓得用被子蒙住脸缩成了一团。那男子伸手拉了她一把,要带她回家,女孩缩得更紧了。这时有人阻拦说:“你是她爸爸吗?怎么把她吓成这样?”那男子不高兴地说:“我当然是她爸爸了,这是个傻妮子,她做出什么样的表情都不奇怪。”见众人还是不信,那男子又拿出一张照片,说是他全家的合影。众人相继看了看,确实是她爸爸,便没再阻拦。女孩临走时,还有人不断地送给她一些食品。我看她穿得单薄,便从店里拿出一件过时的羽绒服让她穿上了。
看着女孩走了,大家的心里也舒了一口气。在这里,大家对她再好,也不如回到自己的家啊。
没想到,女孩过了一段时间竟然又回到了那个桥洞里。这次,她没有傻傻地笑,眼里总是含着泪水。我看到她还穿着那件羽绒服,只是已经面目全非,而她的身上也是伤痕累累。有人打听到了确切的消息,生气地说:“上次我们好心办了坏事,真不该把她送回去。他爸爸因为她是个傻妮,从来不拿她当人看待,看把她打的!”这时,大家的心情都沉重了。
桥洞毕竟不是常住之地,镇上的人经过多方联系,把她安置在了敬老院里。
一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听到门外有人走动,以为是顾客上门,便迅速地打开了门,竟然是那个女孩。她刚想走,见我出来,傻傻地笑着,指了指我的窗台。我过去一看,是两块糖。她比画了半天,我才明白,有人给她送去了糖,她没舍得吃,便给我送了两块。随后,我看到很多家的窗台上都放着两块糖。
我刚想对她说声谢谢,她已经傻笑着走了。
选自《小说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