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知青网 知青名人】王刚,1968年插队吉林延边。演员。
要把王刚的职业说清楚,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他曾经在电台播讲长篇小说《夜幕下的哈尔滨》,创下3亿人收听的纪录;80年代末,他成了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连续3年主持春节联欢晚会,后来又先后主持《综艺大观》和《朋友》栏目;
1996年,他出演《宰相刘罗锅》中的和珅;接着,他和成方圆担纲舞台音乐剧《音乐之声》,在北京舞台上也颇受欢迎;
多年历练下来,昆曲,京剧,他是拿起来就唱;至于小品、话剧,更是早年在军区文工团里的看家活计。
细数下来,这些靠声音和脸面吃饭的行当,王刚是十样干过八样。
“严格讲,我是干什么的,我自己都不知道,主持人?我不是广播学院的。演员?我不是戏剧学院的。歌手?我也没在音乐学院学过。后来想了一下,这都是因为小时候的爱好和来自父母亲的耳濡目染。”
王刚的父母都是普通机关干部,父亲喜欢京剧,没事哼唱两句,也教了他一些;母亲是单位业余文工团里的演员,上台演出时,小王刚必在台下观看。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些后来竟成了他一辈子打拼的事业。
眼前的王刚不似屏幕上的妙语如珠,他眉头微皱,语速缓慢。三月初的北京还泛着寒意,从北京拥堵的车流中硬挤出来到达目的地,他额头竟然泛着微微的汗珠,坐下第一件事就是向服务员要烟灰缸,“抽根烟,歇一下再聊”。
抱怨着北京的路况,王刚点燃了手中的烟。抽烟的习惯是下乡插队时养成的,“那时候,干完一天的活,累得什么似的,不抽烟,根本没法熬。”王刚一副往事不堪回首的语气。
王刚是“老高二”,也就是俗称的“老三届”。当知青下乡的一年,在王刚的生命里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你们是来接受再教育的
“我下乡去了两个地方,第一次下乡是1968年11月2日。”王刚对这个日子记忆犹新。
当“把青春献给边疆”之类的豪言壮语已经侵入骨髓的时候,王刚和他的同学们唯恐自己去的地方“不够边疆”。于是,当得知长春四中最先出发的一批目的地是中苏边境线时,满腔热血的王刚着急地混迹于其中,倒了两次火车再坐上汽车,一天一夜后,到达了“吉林省延边市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罗子沟公社上河大队”。
当天晚上,欢迎会场上,王刚坐在了第一排,仍然处于兴奋状态中的他,学着当地农民卷了根烟叶子抽,但是,正在给这些毛孩子们讲话的大队干部恶狠狠的目光向他直射过来:“把烟掐了,你们是来接受再教育的!”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热脸贴上了冷屁股。”王刚同学的一腔热情被这一句话全部泼灭,“我忽然觉得不是接受再教育,而是接受改造来了。”开完会后,王刚知道自己太幼稚,太理想化了。第二天,他决定离开这个“真正的边疆”,而且说走就走。
回到长春后,他发动七十多个同学申请去离家最近的郊区下乡。合心公社于家大队王家楼生产队是他最后的选择,这个地方距离长春市“不坐电车,走着两三个小时就到了”。但是,就是这个省会边上的小村庄的生活,让王刚尝到了“现在的青年人难以想象的苦”。
他在王家楼当了一年的青年农民。最苦的活是刨高粱茬和玉米茬。每人六条垄,没干过农活的学生们拿着镢头,蹲在地上一点点地刨着,一天下来满手血泡,“当时就觉着这垄怎么那么长啊,永远到不了头似的。”好多女孩子刨着刨着就哭了。
当时有一支解放军拉练路过王家楼,在此稍作驻扎,看着他们持刀弄枪,军歌嘹亮,被高粱茬和玉米茬折磨得够呛的王刚羡慕坏了。
日子在毫无变化与期盼中度过。1969年末的一天,父母来信要王刚回趟家,因为他们要去“五七干校”了,妹妹王静则要去吉林省军区文工团。一家四口人要分三个地方了,父母让王刚回去吃顿团圆饭。
回城后,王刚送王静去文工团报名,面试时,考官对王静的歌声、朗诵很满意,问她受谁的影响,王静说,受父母和哥哥的影响。考官问,你哥在哪儿。“在走廊呢。”考官让王刚进来,他唱了一首歌,又朗诵了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考官被王刚的声音打动,问他愿不愿意去当兵。王刚听到这句话有点不敢相信了,可他还不忘问道:能和我妹妹在一起吗?就这样,王刚和妹妹王静一起穿上了军装,成了文艺兵。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 探访坦桑尼亚部落生活:吃猴肉吸大麻
- 蜥脚类恐龙游泳足迹化石鉴定:沉积不浪漫的结果
- 人类祖先和尼安德特人10万年前发生性接触
- 疯狂勃起的盲蜘蛛遭琥珀封印:生殖器结构特殊
-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是远古巨兽灭绝主要原因
- 海昏侯墓主:汉武帝之孙刘贺 遗骸腰部见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