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晨曦
一
“有一束光,微微茫茫,探照着中华大地的艰难之处。”
——虽道阻且长,风雨同舟
嘉木曾无比渴望踏上那片充满神秘与圣洁的土地,在皑皑雪山之下,在巍巍宫殿之中,听僧人的念诵,品青稞的浓香,追随诗人和作家的脚步,将那些或华丽或沧桑的辞藻,或追寻宁静或憧憬逍遥的篇章化为眼见的真实。而更是因为曾在画册上收获一整片属于雪域高原的格桑花海,那恣肆绽放的红在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临上高三的暑假,为了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备考状态,她将旅行目的地定为西藏。
与此同时,表姐放弃了留在城市实习的机会,决定回到黔东南一所曾经支教过的农村小学。得知嘉木的计划,她发来了邀请,让嘉木随她前去志愿服务。
一边是向往已久的布达拉宫与格桑花,一边是条件落后的大山深处与留守儿童,嘉木第一次体会到抉择不易。“我们总该去做些对别人有帮助,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的事情。”
于是,流火的7月,嘉木带着一包崭新的书籍,和一颗对未知满是忐忑的心,同表姐一路向西,风尘仆仆。
1885公里的距离,7小时58分钟的高铁,3个小时的高速公路,最后她们坐上了一辆缓慢行驶在盘山公路的小面包车。长途乘车所带来的强烈不适感令嘉木叫苦不迭,表姐安然自若地搂着她,思绪也随着蜿蜒的公路绕回了两年前。
“我第一次来支教是大二下学期,一个小组15个人,短短一个月,许多人坚持不下去,有的人水土不服,有的人中途退出,那时我真是既伤心又气愤。可又有什么办法呢?自己和留下来的同伴要更用心地教小孩子们,不让他们失望。”
“那些孩子很机灵,他们懂你在想什么,会粘着你问这问那,就想和你待在一起玩。大概是成长过程中缺少了家人的陪伴,他们总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渴望被关怀的眼神。我们很快成为了好朋友,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发自肺腑地喜欢他们,心疼与敬佩他们。”车在弯曲的山路中不免令人有些害怕,表姐紧紧搂着嘉木,她虽然瘦小,此刻却让嘉木感到莫名心安。
“支教时间有限,除了教给他们基础学科知识,更多的是树立起他们对未来生活的信心,鼓励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而不是早早辍学外出打工。”
“记得最后一节课我们拿出准备好的格桑花种子,带领孩子们一起种花,在学校门口,有个女孩子抓着我的手,半信半疑,她问:老师,花会长在这里的土地上吗?我告诉她,格桑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代表着美好、坚强、不屈不挠,耐心等待,它一定会如期绽放的。”
“临行前,我将剩下的格桑花种子送给那个女孩子。她对我说,希望花开的时候老师也会回来。我和同伴走在那条雨后泥泞无比的小路上,每转身一次就看到他们不肯离去的身影,目送着我们渐行渐远。上车了,回转的山路却让我们来不及再看他们一眼。回到学校,大家又处于原先忙碌于攒学分的状态,但每当抬头望见墨水一般浓稠的天空时,我仍会怀念黔东南小山村的满天星辰,以及孩子们质朴天真的面容。”表姐的声音越来越小,甚至哽咽了起来,“我不知道数月后那些花儿是否真的盛开在黔东南的土地,可我知道那些孩子对我们再回村庄的期待化为泡影,即使我们并未有过正式的约定,但隐隐觉得我是丢下他们的失约者。”
車终于熄火,停在了午后的骄阳里,一片葱茏,山腰上点缀着零星人家。表姐迅速下车,仿佛从未来过这个地方般激动。“你看,连通向学校的土路都修成水泥路了!”嘉木慢吞吞地跟在表姐身后,她并不理解这样一条普通无比的路为何令表姐欣喜若狂,大概是见多了城市宽敞整洁的柏油马路,又或许是嘉木在这里不曾有过故事。“唯一的小学在山腰上,离小学最远的孩子,每天上学要走12里上路,一下雨,校门口的路就变成了一条小溪,路一断,出不去也进不来。我问他们,为什么不住在学校里呢?他们说,爸妈打工去了,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要回家做饭给他们吃,还要照顾弟弟妹妹。”表姐突然放慢了脚步,自言自语道,“通往学校的路,像是黔东南解不开的心结。”可如今,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因为这条路又有了长期上学的机会!想到这,表姐眼里又不禁溢满惊喜,她大步向前。
而就在距离校门口几步远的地方,她们看到了一片格桑花!阳光下,热烈又骄傲地绽放着。原来它真的不仅仅盛开在雪域高原!嘉木惊呼。
“林老师!”孩子们从四周蜂拥而至,一张张笑脸如磁铁般贴进表姐怀里。“林老师,你终于回来了!我们种的格桑花开了,好看吧!”“林老师,你还记得以前我们一起种的花吗?它真的开了!像你说的那样顽强!”“林老师,好多叔叔阿姨帮助我们修了路,教室也重新粉刷、加固,再也不怕上不了学。我们请求他们留下门口这一小块地方,怕花儿在其他地上活不了,那样你就看不到了……”嘉木听着她们叽叽喳喳,鼻子酸酸的。
“花开了,老师回来了。”表姐的眸里闪闪有光,坚韧却不失温柔。
二
“有一束光,闪闪烁烁,追寻着大山深处的清贫生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嘉木忘记了疲惫,在表姐和学校老师的介绍下,很快便与孩子们打成了一片。学校是一幢木质小楼,仅有7个房间,除了3个年级的3间教室,剩下的分别是厨房、宿舍、储物间、教师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实际上只摆放了3张桌子,堆满了书籍,距门最远的一侧是一张双人床。表姐告诉她,自始至终留在学校的是一对从镇上来的张姓夫妇,两个老师带60个学生,规模虽小,工作却十分繁杂。他们为了让支教老师有较好的住宿条件,便长期睡在了办公室。
嘉木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带来的书籍分发给孩子们,即使粉刷过后的教室整洁干净,可仍没有电脑,没有多媒体投影仪,稀缺的资源用具必然限制了教学,嘉木凝视着欢快地讨论新书的孩子们,半晌才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娟秀的字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同学们,或许你们暂时没有机会走出大山,但是书籍是你们通往世界的窗户,阅读是精神上的财富,可以带给你们欢乐以及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嘉木不知道他们能不能真正理解这番话,只愿会有一个期许变成种子落在他们的心田,在时间的浇灌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夜晚,蝉声不息,嘉木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受教育本是一条光明的道路,为何在这里却显得曲折难行?”嘉木呢喃着。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有差距,教育也不平衡,诸多原因造成这种现状,但毋庸置疑,国家和地方政府都在不断努力着以求改变现状。而我们作为万千志愿者的一员,虽然仅凭微薄之力难以让一切顺风顺水,日积月累总能将路上的阻碍化小,晚出发也不代表无法追赶,不是吗?”温柔的山风溜进了房间,怜惜地亲吻着嘉木的脸颊,同表姐的话一同抚慰着她。她终是沉沉地睡了过去,在这个异乡的夜晚,她做了一个甜蜜的梦,学校门口的格桑花一年比一年绽放得热烈,小村庄的孩子们接连去城市求学。
嘉木很快适应了学校的作息,作为表姐的助手,活跃在每个课堂。她帮表姐批改作业,解答孩子们的问题,更因为她擅长唱歌跳舞,张老师夫妇邀请她担任艺术活动课的老师,这令她激动不已。有什么歌曲好听易学,又能给孩子们带来正能量呢?嘉木思考了很久仍没有满意的曲目,心情也随之低落起来,把自己关在宿舍。谁知道放學后孩子们兴冲冲找来,领着她一起去爬山,摸泥鳅、烤田鱼、跳皮筋,玩得不亦乐乎。
黔东南的太阳,8点才落山,时间老人似乎在这儿放慢了脚步。脱离网络的世界一片宁静,眼睛不再被微信微博绑架,嘉木靠坐在一块大石头边,欣赏起这一重重山,不远处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早已让她的沮丧烟消云散,真希望他们能永远快乐,无忧无虑,嘉木在心底偷偷祝福。余光瞥见石缝边的几株野菊花,小而鲜艳,嘉木突然大笑起来,她好像知道该歌唱什么了。
三
“有一束光,斑斑点点,照耀着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
——路漫漫其修远兮,上下求索
“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当清澈悦耳的歌声回响在学校,嘉木拽着表姐的手又蹦又跳:“你听!他们唱得真好!”明明是激动着欢喜着,眼泪却控制不住地落,他们终于学会整齐合唱这首歌了!
两周来,表姐见证了嘉木的付出,夜深人静,她们总是一个备课,一个奋笔疾书,一个模拟上课,一个轻轻练声。为了让孩子们人手一份歌词又不影响他们学习,嘉木认真誊写了60份歌词,甚至还为低年级同学注上拼音。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尽早学会这首歌,她逐一教唱,但从不苛求他们把音唱准,她耐心鼓励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演绎《怒放的生命》,正如她期待大家的生命也能得到独特的怒放。孩子们从胆怯、害羞、不敢唱出声,变成了大方、自信、勇敢地歌唱,如同叶子在阳光的摩挲下逐渐舒展,露出优美的身姿。
“你教会大家的,不仅仅是一首歌。”张老师夫妇的肯定更让嘉木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再也没有比这更令人欣慰的事了,她想。
趁同学们上课,嘉木独自漫步在小小的学校,每一步都异常缓慢,每一眼都十分用力,生怕它一不小心从记忆的片段中丢失。校门口的格桑花谢了,返程的日子越来越近,嘉木一点儿都舍不得走。她几乎忘记不久后自己即将踏上高三备考的征途,可她还没有教女孩子们跳舞,她还想在每天课前听孩子们唱歌,想跟他们多分享高中生活的喜怒哀乐,告诉他们理想大学的模样。走着走着,嘉木望着干净的蓝天发呆,表姐不知从哪冒出来:“来这里后悔吗?”
“不后悔,现在不后悔,将来也不后悔。”嘉木脱口而出。“你还记得你劝我来时说的话吗?你说,我们总该去做些对别人有帮助,让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的事情。我终于明白你为何心心牵挂这个地方。”临上高三,成绩的起伏令嘉木对未来充满迷茫,除了学习、考试、分数,她不曾思考过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按部就班的生活也让她少了些许动力。放弃西藏旅行,在黔东南协助表姐支教的两周,嘉木深刻感受到教育对于贫困地区的重要性,它不仅寄托着一个学子的梦想,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更背负着一个地方的未来。而那群孩子们,独立自强,宛如嘉木迷恋的格桑花,顽强生长,不屈不挠。
“很高兴你能理解。”表姐挽起她的手,眉眼里尽是笑意,“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四
“有一束光,温温和和,引导着助学与支教的崎岖路。”
——大爱无言写春秋,不虚此行
“张老师告诉我,今年黔东南州教育扶贫工作陆续进行中,大力实施学生资助计划,改善教学条件。下午孩子们收到了书籍、文具,还有一些教学设备,大家可激动了!”表姐欢喜地走进房间时,正在收拾行李的嘉木开心喊道:“呀!真棒!”
“我还要留在这里,见证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足迹,见证那些即将到来的精彩把朵朵花儿浇灌得更加鲜艳。支教,说到底就是做平凡的事情,把它坚持下去,最后成就非凡。”嘉木从表姐眼里再次看到了光芒,她知道,那是表姐对山区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热忱,而那束光芒也必将成为嘉木所要追逐的。
分别前,张老师夫妇领着60个孩子为嘉木齐声唱起了《怒放的生命》,感谢她两周以来耐心、认真的教学,感谢她以一颗赤诚之心关爱、照顾孩子。
“嘉木老师,谢谢你,我们喜欢你,欢迎你再回来!”顷刻间,嘉木哭成了泪人儿,14天的酸甜苦辣如电影般一幕幕在眼前闪现。
“再过不久,教育局和镇上的老师会来这里进行网络教学平台搭建,很快,我们就能和中心小学同上一节课,甚至你也可以加入进来,视频教大家唱歌。”张老师的妻子走上前,温柔地拭去嘉木的泪水。“帮扶小组的同志说,要让信息技术点亮农村教育这片蓝天。嘉木,你要好好学习啊!孩子们可都以你为榜样呢!”嘉木看着这对长年扎根在大山深处的中年夫妇,看着愿意驻留于此的表姐,看着孩子们婆娑的泪眼,千言万语汇成一个“好”字,在情真意切的告别和祝福声中,坐上了回家的车。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身上,如孩子们的笑容一般温暖,同样是缓慢行驶在蜿蜒山路的情景,这一次尽管没有表姐在身边,嘉木也无一丝不安。如今的乡村教育已是国家的重点关注对象,冰一般坚硬困窘的局面也会被暖阳慢慢融化。“教育是一条没有终点的路,正如爱也没有终点。”嘉木在最后留给表姐的信中郑重写道,“我们坚信,这一路会有阳光明媚,繁花盛开。”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