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你经常会听到一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口号:把书当牙膏卖!
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北京一家图书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编辑。他们分别叫华楠和吴又。三年前,华楠和吴又相识并共同成立了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刚一出道,原本做营销的华楠就迫不及待地喊出了两人的创业口号:“把书当牙膏卖!”
这一口号一推出,马上招来了社会各界的谩骂声,人们都认为他们有辱书的圣名,因为书是一种文化,怎么能和牙膏等同呢?华楠没有理会社会的批评,而在出版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吴又也是极度支持这个口号。
可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读客图书公司在众多的出版社中脱颖而出,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卖出了三个多亿的好成绩。这究竟是怎样一种神奇的口号呢?
在华楠和吴又刚创立读客公司之初,他们就统计过世界各地的人均阅读率。据统计的结果他们知道,中国的人均阅读率几乎是全球最低的,平均每人每年才读0.7本书,而韩国达到7本,日本达到40本,俄罗斯达到了45本。从这些数据里,他们看到了中国图书阅读市场的巨大商机。
作为图书出版公司,华楠和吴又的任务就是发现、包装和赢销他们认为具有市场潜力的书籍,并打造成畅销书。想要大规模地卖数量庞大的书籍,华楠和吴又很快想到了一个策略——“符号化表现”。所谓“符号化表现”,指的是找到一个鲜明的形象或者语言来让人对你要表达的东西印象深刻。华楠和吴又决定重点从包装方面着手。
他们很快发现了一本蕴含浓重藏族文化色彩的图书——《最后的神庙》,并一致认为这个图书肯定能火起来。可是,“最后的神庙”这个书名表达不出图书本身含有丰富内容的信息,起不了吸引作用。西藏,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和神秘诱人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所以他们认为一定要把这本图书的卖点——“西藏”在书名上体现出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冥思苦想,他们决定把图书名改为《藏地密码》。接下来,华楠和吴又又把目光转向了图书的外包装上。怎样才能在一排排的书架中让读者一眼就选种这一本呢?为了让《藏地密码》更富有民族特色和在货架上有陈列优势,华楠和吴又在书脊上设计了彩条。当同一系列七八本图书一起被摆放在货架上时,连续的彩条俨然成为了一道迷人的风景线。2008年,《藏地密码》一炮而红,成为销量最好的图书,销量高达300多万册!相对于中国图书单本平均销量6000册来讲,这是一个惊人的天文数字!
读客独特的书名和封面的设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制胜法宝。比如《我们台湾这些年》的封面被他们设计成一个航空信封,并定义为一本台湾青年作者写给大陆10亿人的一封家书;再比如,原本题名为《绝地反击》的图书被他们改成《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的发财日记》后,仅三个月就卖出了50多万册,引起了全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他们以这样形式出版出来的图书一被摆在货架上,就能吸引来无数顾客的眼球。迄今为止,读客出的图书平均单本销量达到了20万册,是行业平均销量的33倍!
把书当牙膏卖,实际是“把书当作快销品来卖”的经营理念。华楠和吴又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市场先机,获得了商业的成功,在短短三年成为图书出版行业的风云人物。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