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卖的不是拉面 是智慧

时间:2016-12-30 10:55:25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因为家庭贫困,段雅丽初二没读完,就无奈地退学了。辍学后,段雅丽来到兰州,先后做过酒店服务员、超市收银员,也开过小精品店,但由于经营理念不到位,生意惨淡。

2007年10月,段雅丽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到了法国巴黎。经过仔细考察,段雅丽发现,在巴黎还没有地道的面条,她的眼睛一亮,这不正是自己将兰州拉面推销出去的大好机会吗?经过几个月的筹备,段雅丽的拉面馆在巴黎9区FaubourgMontmartre街正式开张了。这个地方,是她和朋友反复考察定下来的,靠近地铁,客流量大,租金也便宜。段雅丽给新店取了个雷人的名字:活着的面条。

“活着”的面条开张的消息,不胫而走。开业仅两天,小店里已经人满为患。为了确保拉面的正宗,段雅丽请的都是国内专业的拉面师傅,劲道而不生硬;牛骨汤是按规矩熬的,所以极清。现场看拉面,这也成了客人们来吃饭必赏的一道风景。有人就专门计算过,从揉成团,再搓成条,熟练地对折,拉长,反复6次,就是2的6次方,一碗面有64根,约64米。

拉面店刚开张时,店里面还保留着刀叉,好方便外国顾客。一次,一位来巴黎购物的中国小伙提出建议,既然是打中国牌,提倡正宗,何不把刀叉也取消,岂不更原汁原味。

小伙子的建议,得到了段雅丽的采纳。段雅丽让员工收走了所有的刀叉。一开始,有的巴黎老外不太习惯,怨声载道,埃尔·拉法兰就是其中一个。埃尔·拉法兰在附近一家银行上班,因为离得近,他基本上都是在这里吃的中餐和晚餐,但自从没有了刀叉后,望着眼前的筷子,埃尔·拉法兰表现得一筹莫展。

无奈之下,埃尔·拉法兰只得在员工的指导下,学习使用筷子。段雅丽原以为这个老外,来了这次,就不会来第二次了,没想到晚上他又过来了,还带来了十多个同事。有意思的是,这群外国人还搞起了比赛,看谁吃得快,其中有一个开始还比较斯文,段雅丽就让懂法文的员工告诉他,只管大胆吃,发出声音来,没人会笑话的。结果那个老外竟拿了冠军。作为奖励,段雅丽给了他五张一周的免费票。很多员工对此不理解,段雅丽笑着说:“做生意,不就图的老顾客么?今天给他优惠了,明天他就会带更多的人过来。”

也正是这种做生意的诚信,让段雅丽有了大批的回头客,就这样,来段雅丽店里的外国顾客越来越多,甚至许多外国餐厅的老板也过来尝鲜。

因为来的人太多,地方太小,段雅丽只好在店里打出招牌:禁止使用笔记本,吃面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打出这样雷人的标语,结果反而引来了更多的顾客,一拨刚走,另一拨马上就占了位置。

段雅丽并没有因为生意的火爆,而偷工减料,相反比以前更注重品牌形象,不仅严把质量关,而且所有的材料都坚持从兰州进,确保拉面的正宗。就拿辣椒来说吧,尽管只比法国本地的辣椒只香一点点,但对于正宗来说却是不可忽视的一大截。

一年后,段雅丽用手中的积蓄,在巴黎开了第二家分店,接着,第三家,第四家……短短两年的时间里,段雅丽已经开了四家连锁分店,遍及巴黎各大城区。除了在质量上继续保证正宗原创外,段雅丽还根据顾客的意见,在冬季以汤面为主,夏季则推出各式凉面。

在两年多的生活中,段雅丽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法语,交到了很多友善的老外朋友,许多老外提起段雅丽,都赞不绝口地说:“这个中国女人,人好,心底也善良,很不错。”

如今,段雅丽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创业到处碰壁的小丫头,而是收入达到千万、名震巴黎的拉面皇后了。发财致富的段雅丽并没有忘记家乡人民,2010年云南旱灾,她一次就捐了50万欧元。

当问到成功秘诀时,段雅丽笑了:“哪有什么秘诀,其实只要用心,将正宗两字做好,每一种行业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励志故事

美图欣赏

励志故事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