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来到世界时尚之都巴黎,最想做的就是购买时装首饰。然而,一个在国内屡次创业失败的打工妹,却在这座时尚之都刮起了一股强烈的中国风,以至于巴黎时尚小资都发出一声惊叹:爱我,就带我去拉面馆。
现在她的小店,甚至成了巴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来巴黎旅游的外国宾客,会慕名而至。她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淘到她的人生第一桶金。
漂到巴黎,
兰州女孩从危机中找到商机
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因为家庭贫困,段丽初二没读完,就无奈地退学了。之后,段丽来到兰州,先后做过酒店服务员、超市收银员,每月辛辛苦苦赚来的几个钱,交完水电房租便所剩无几。那时,段丽心里感到很别扭,她寻思,该怎么做才能改变自己人生的命运。
2004年,在朋友的建议下,段丽借了两万元开了家小精品店,但由于经营理念不到位,生意惨淡。后来,段丽又和别人一起做长途运输生意,但同样亏得一塌糊涂。两次创业失败后,段丽变得心灰意冷。
2007年7月,兰州市兴起了一股拉面出国风,段丽的闯劲又来了。她当即报了名,并很快拿到了去法国的务工签证。
当年10月,段丽和几个朋友一起来到了法国巴黎。安顿后,段丽并没有马上就去寻找创业机会,而是在巴黎的各大餐馆里转悠。经过仔细分析,段丽惊奇地发现,在巴黎,本地面条的形象就像一团面酱,而意大利面似乎只是把一堆工业化的面条整上一堆番茄酱肉沫子就是了;各大中餐馆的面条,不知道是厨师不屑于做,还是做不出水平来,不是咸得要死,就是把生菜和熟肉简单地堆砌在一起,再泡一碗味精了事。
段丽的眼睛一亮,这不正是自己将兰州拉面推销出去的大好机会吗?同来的几个朋友也似有所悟:“干吧,能把老本赚回来啊,也不错了。”
2008年2月,段丽的拉面馆在巴黎9区正式开张了。这个地方,是她和朋友反复考察定下来的,靠近地铁,客流量大,租金也便宜。段丽给新店取了个雷人的名字:活着的拉面。
走进段丽的小店,立刻会被里面的布局所震撼,小店分两层,古典装饰,错落别致。段丽身穿唐装,在外面热情地招待着。
原汁原味,
中国女孩彻底征服巴黎
“活着的拉面”开张的消息不胫而走。开业仅两天,小店里已经人满为患。为了确保拉面的正宗,段丽请的都是国内专业的拉面师傅,劲道而不生硬;牛骨汤是按规矩熬的。现场看拉面,这也成了客人们来吃饭必赏的一道风景。有人就专门计算过,从揉成团,再搓成条,熟练地对折,拉长,反复6次,就是2的6次方,一碗面有64根,约64米。
因为来的人太多,地方太小,段丽只好在店里打出招牌:禁止使用笔记本,吃面不能超过一个小时。打出这样雷人的标语,结果反而引来了更多的顾客,一拨刚走另一拨马上就占了位子。
大开分店,
“活着的拉面”给她带来千万财富
段丽比以前更注重品牌形象,不仅严把质量关,而且所有的材料都坚持从兰州进,确保拉面的正宗。就拿辣椒来说吧,尽管比法国本地的辣椒只香一点点,但对于正宗来说却是不可忽视的一大截。
到2009年初,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段丽的手里就聚集了100万欧元的财富。这时,店里狭小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无疑,每天都有顾客抱怨场地狭窄,吃一碗面甚至排上两个小时还等不到位子。
2009年3月,段丽用手中的积蓄,在巴黎开了第二家分店,接着,第三家、第四家。短短两年时间里,段丽已经开了四家连锁分店。除了在质量上继续保证正宗外,段丽还根据顾客的意见,在冬季以汤面为主,夏季则推出各式凉面。
2009年8月15日,段丽的店里来了一位重要的客人———巴黎市市长德拉诺埃和他率领的十二名参议员,他们将作为大赛评委,评点即将举行的手拉面大赛。最终,经过激烈角逐,来自山西的面点大师成树芳获得冠军。
这次手拉面大赛的新闻,被刊登在法国的各大报纸上,一时间,巴黎小资纷纷以去段丽的面馆吃面为荣,甚至连浪漫的婚礼也搬到了拉面馆举行。古尔库夫和易莲娜就是这场婚礼的主角,他们因拉面而认识,因拉面相爱,并最终在拉面馆情定一生,一度传为浪漫佳话。
在两年多的生活中,段丽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法语,交到了很多友善的老外朋友。许多老外提起段丽,都赞不绝口地说:“这个中国女人,人好,心地也善良,很不错。”
如今,段丽的拉面馆已经拥有员工五十来名,她也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创业到处碰壁的小丫头,而是收入达到千万、名震巴黎的拉面皇后了。发财致富的段丽并没有忘记家乡人民,2010年云南旱灾,她一次就捐了50万欧元。
当问到成功秘诀时,段丽笑了:“哪有什么秘诀,其实只要用心,将正宗两字做好,每一种行业都能干出一番事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