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两三年后 你都悟出什么职场道理?

时间:2017-03-07 11:57:54 

工作两三年后,你都悟出什么职场道理?倾心奉献最好的励志故事资料,励志故事大全从这里开始

一、不要轻信,有能力的人在哪儿都一样

这几天老有人在朋友圈分享一篇文章《我在部委这十年》,文章的作者在某部委工作,30岁不到提副处长,34岁成了正处长,非常激励人。

晚上和一个中央国家机关的朋友吃饭时,正好聊到,他说:那篇文章我也看过,她所在的部委是部级架构,但人不多,一个司局十来人,一个处就两三个人,领导职数比人数还多我不否认她很优秀,但能提拔这么快,更大可能还是因为单位不同。

说这话的朋友,毕业于清华,在最忙碌的两办工作,不仅优秀而且拼命,年纪和那个正处的女生差不多,目前却还只是个主任科员。他的领导也很想提拔他,但单位优秀人才多,领导职数少,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接着等。

这还是在层级相同的部委之间,基层和部委的差距就更大了,了解体制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你爹辛辛苦苦在县里打拼,临退休时混了个某局副局长,而你研究生毕业考入某部委,转正就是副科级,过几年去县里挂职就得是你爹的领导。

这东西跟能力无关,这就是平台的差距。

我还记得俞敏洪说他在招聘的时候,最讨厌的大学生就是眼高手低,总以为自己很厉害,一来都想做经理。他给的建议是可以从厕所清洁工开始做起,以后你也可能成为新东方的总裁《先就业再职业再事业》。想当年,这碗鸡汤不知道灌倒多少人。

对此,我只有两个字评价:放屁!

上了这么多年学,就是为了从打扫厕所做起,那真是胜读十年书了,倘若俞敏洪同志十年都不去上厕所,那岂不是十年都见不到你的能力?

我们不否认,当你真的非常牛逼以后,你在哪里工作都一样,比如从国企老总到地方要员葛红林,从微软高管到创新工场投资人李开复,从音乐人到企业CEO高晓松但在职业开始的初期,更重要的东西却是:

平台、平台、平台!

重要的东西说三遍。

如果你在职场里非常努力仍没法做到优秀、不能得到提拔,不妨回头看看,是不是这个平台本身就不适合自己,或者这个平台本身就没有多少发展机会。人的职业生命非常宝贵,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合适的地方,莫名其妙地去经历那么多所谓的磨难、挫折。

我们不怕吃苦,但怕的是无原则的吃苦;我们不怕磨练,但怕的是无底线的磨练。

尤其是,有些磨难挫折是你换个思路换个单位就能避免的。相信我,就算吃苦磨练后你成功了,也一点都不励志,这是在走弯路。

PS:这一条还可以引申下,对那些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人而言,人生的第一份工作非常重要,跨出去的第一步一定要想清楚。

二、不要以为,这世界是不会变的

最近很多知友和我交流工作。其中有个小A问我:李老师,我最近签了一份工作,工资不高,没有社保,但这家公司很有活力,他们老总说以后会有股权分配,而且到时候会按最高标准一次性给我们补足社保,你觉得怎么样?

看到这个问题,我先小心翼翼地问了句:老总有没有跟你说以后是几年?

小A答:他说可能要辛苦五年左右。

还有人跟我说:李老师,我是985毕业的,我父母给我在当地找了一份稳定的事业单位工作,有编制,工作很清闲,没什么具体工作,感觉自己的专业什么都快忘了,但我本身又是一个比较懒的人,不太想去做什么改变,不知道这样行不行?

看到这些问题,我就很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认为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呢。

你倒回去看看,40年前的人们还上不了大学;30年前的人们还在等着单位分房子;20年前,国企里的职工还不知道国家真的会让他们下岗;10年前,这世界还是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的天下,没小米、淘宝、京东什么事儿;5年前,你可能连知乎是啥都不知道;2年前,没谁敢相信公务员要交养老保险,而且不能参加国考;1年前,北京市的房价一副要跳水的样子,今年就一天一个价地涨了

这是个变化极快的世界,尤其在当代的中国。但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开始工作后就以为,眼前的这份工作是可以干一辈子的,自己手里的知识是可以管到老的,那家公司承诺的股权几年后是肯定可以拿到的。现实可能是,你的这份工作过几年就没了体制内也不一定稳定,你所学的东西不到两年就已经没人用了,承诺你的那个公司才一年就垮了。

好像是乔布斯说的,不要等到一艘船从舱顶开始漏水的时候,你才知道已经沉了。

李光耀则说过,邓小平是我见过的领导人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尽管他只有五英尺高,却是人中之杰。虽已年届74岁,在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时,他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想法。

这里面的经验至少有两条:1.在职场里,不要相信那些鸡汤老板们动辄五年以后的承诺,你可以把自己的规划做的远一点,但眼前的利益不能太让步;2.别一进职场就一副养老心态,以为自己可以这样过一辈子,请做好随时改变的准备,锻炼自己不断适应的能力。

三、那些看起来很不了不起的成绩,都源于一点点的积累

最近看到有个问题挺好的,为什么毕业三四年之后,同学之间的差距会这么大?个人认为:那是因为毕业后,你再看不到TA平时的积累,等你看到他做出的成绩时,就只有惊讶了。

我身边正好有个例子。

有个同学,大学毕业后交流很少,一两年前听说TA业余在做微信公众号,我还不以为意。直到去年底,有一天无意中看到朋友圈分享了一篇阅读10万+的文章,点进去一看,居然是TA的公众号发的。

等我前段时间关注TA这个号的时候,发现TA已经做到了这个类别里前十的个人号了。

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因为一开始没有关注,我现在看到这个公众号里动辄十万+的阅读量,完全一脸懵逼,不知道TA是怎么做到的。

现在很火的奇葩说,里面好几人我都认识,因为大学里我也打过辩论赛,获得过最佳辩手,但因为打辩论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我实在受不了天天耗在上面,放弃了。

再然后我正常的工作了,与他们再无交集,直到有一天看到他们出现在奇葩说上,我才明白原来他们一直都还没有放弃辩论。但现在,我早已沦为辩论路人,而他们则成了大神。

了解辩论的朋友都知道,你在场上看到他们精彩表现,现场每一句精彩绝伦的话,每一个出人意料的反转,每一次煽动人心的总结陈词,其实下面都是无穷无尽的打练习赛、找资料、作分析、写辩词、千锤百炼、点滴积累的结果。

这就是我在这个问题下要分享的最后一个观点:所有职场里你现在看到的大神、牛人、达人,你看到他们简历上硕果累累的成绩,看到他们现在做的许多高大上的工作,其实一开始都是从细微的事情开始的。

你与他的区别可能就在于,有些事情看着挺难、很费时间,你放弃了,但他去做了,从最小、最细微开始做起。只要这事儿是有意义的,几年后,就一定能看到差距。

另外,多说一句,不管是我同学的微信公众号还是奇葩说里的很多选手,其实更多地是多利用了业余时间而已。

所以,还有一句话是怎么说的:成功取决于八小时之外你所做的事情。

这话有点鸡汤,但就算不能成功,至少,你副业干的好,也会让你的主业没有太大压力。而当有一天你的副业日积月累终有成绩的时候,甚至可能让你的主业也黯淡无光。

比如,主业办报纸、副业写小说的金庸,或者主业写报纸、副业读金庸的六神磊磊。

以上就是工作两三年后,你都悟出什么职场道理?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看更多励志故事,请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励志故事

美图欣赏

励志故事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