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力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促使人发挥潜能,走向成功的优秀思想。今天故事大全推荐你阅读镜头里的艾滋童年
第一次走进赵骏的家,曲江涛突然喘不上气来。他觉得,空气中弥漫着的,是一种“死亡的味道”。
瘦瘦小小的赵骏,光着上身,挺着皮球一样胀鼓的肚子,面无表情地坐在板凳上。全身上下无数鲜红的疙瘩溃烂流脓。环顾四周,除了一张木板床,整间屋子空空荡荡。几个干裂的馒头躺在笸箩里,上面爬满了苍蝇。
这个家里有5口人不久前因艾滋病先后辞世,其中包括赵骏的父母。几年前,他们为了获取两袋血换53元钱和一袋鸡蛋糕的收益,卖血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赵骏一出生,便从母体感染了病毒。奶奶因接连失去亲人疯了,而两个叔叔拒绝抚养这个有病的孩子。
不久前,以赵骏为主角的纪录片《颍州的孩子》与另外7部影片一起,入围第79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奖。这些影片中将有3至5部,于2007年1月23日获提名,角逐本届奥斯卡桂冠。这部纪录片以安徽阜阳颍州地区的艾滋病儿童为拍摄主题,由旅美华人女导演杨紫烨执导,曲江涛担任摄影。
那种“死亡的味道”,在一年多后的今天,仍然令曲江涛刻骨铭心。每当谈起这个话题,这个30岁的摄影师,总要一支一支地燃起烟,原本轻松的谈话也瞬时变得艰难起来。
“开始时真犯怵,拍了一次之后就不想去了。”他深吸几口烟,一副自嘲的表情。
夏天,曲江涛在艾滋病患者家拍摄,两条腿上被蚊子叮了40多个包。他心想:“这蚊子要是刚咬过艾滋病人怎幺办?”去年春节,他和导演又在艾滋病患者家吃饺子。
“说不害怕是骗人,但绝对不能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因为这些人其实特别敏感,”他笑笑,“但到了后来,我从心里盼着能多去几次。因为有的人,也许下一次就再也见不到了。”
去年春节刚过,曲江涛接到当地人的电话,说赵骏的奶奶去世了。在安徽一家民间机构“阜爱协会”的帮助下,有一对夫妻愿意收养赵骏。他们也都是HiV病毒携带者。闻讯,曲江涛立即坐上从北京开往阜阳的火车。
赵骏被送走的那天,曲江涛是流着泪完成拍摄的。
这个没有人知道确切年龄的孩子,被两个叔叔送到收养者李山峰夫妇的家。新妈妈搂着戴绿色绒线帽、穿黑棉袄的赵骏,一个劲地夸:“这孩子长得真好!”一家人围着他,乐得合不拢嘴。
自始至终,赵骏一直低着头,没有表情。跟踪拍摄几个月了,曲江涛从没听他开口说过话,也没见过他有任何表情。他曾私下问过赵骏的叔叔,这孩子是不是不会说话?叔叔回答说,自从父母去世,赵骏就不再说话了。
傍晚,两位叔叔走了。赵骏还是没说一句话,表情漠然,好像他与整件事无关一样。新家的哥哥领着他出去玩,刚走出院子,却突然发现,两行眼泪在赵骏脏脏的小脸上无声地滚落下来。
“他哭了!他哭了!”小哥哥惊讶地喊起来。赵骏仍然低着头,眼泪像泉水一样喷出来,却一声也不吭。
一旁拍摄的曲江涛刹那间理解了这个孩子:“他心里什幺都懂,可他能怎幺样?所以他什幺也不说!”他顿了顿,有些哽咽,“当一个人被踩在最底下的时候,任何事都能平静地接受。这些,平时我们理解不了。”
一年多的拍摄过程中,最令曲江涛感到温暖的,是在赵骏被送到新家之后的一段时间。他发现,赵骏说话了,甚至会跟他打闹着玩了。
“打你!打你!打死了!”赵骏乐得上气不接下气。曲江涛配合地倒在床上,闭眼,吐舌头。两人玩得不亦乐乎。
“那时候,你会完全忘了他和别的孩子有什幺不一样,”曲江涛说,“那是赵骏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他曾送给赵骏一个黄色的收音机。这个收音机成了这个孩子形影不离的伙伴。
赵骏到新家3个月后的一天,曲江涛拍到了他最喜欢的一幕。新爸爸李山峰抱着赵骏,走在一片金黄色的花海。他们是去接新家的小姐姐放学。赵骏手中举着一大把野花,笑容绽放在小脸上。
“你说,姐姐过来拿花呦!赶快呦!”李山峰这样教赵骏。
“过来拿花呦!赶快呦!”赵骏挥挥手里的花,跟着喊。父子俩同时咯咯地笑起来。
举着摄像机看到这一切,曲江涛的心跟着明朗起来。他以为,这个孩子的苦难也许就此结束了。但是,几个月后,当曲江涛再一次来到阜阳,情况却发生了逆转。
因为国内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抗艾滋药,赵骏只能按照成人药一半的剂量服用,但副作用大,效果也不好。赵骏的身体越来越差,大小便常常拉在床上,还长时间高烧不退。李山峰一家决定不再收养赵骏了。
曲江涛记得,李山峰倚在门框上,眉头紧紧拧在一起,低沉地说:“不是不想养。可是看到他让我害怕,怕自己有一天跟他一样。”
离开李家前,新妈妈喂赵骏吃药,哄他说:“我的乖,能得很。甜不?”
赵骏费力地咽下药片,艰难地吐出一个字:“甜。”
最终,赵骏被送往一个新的家庭。在纪录片中,赵骏的故事结束了。曲江涛再也没见到这个不幸的孩子。有时候,他会给联系收养赵骏的机构打电话,问问他的情况。他希望能找个时间,再去看看这个孩子。
今年6月,在华盛顿电影节上,《颍州的孩子》获得国际卫生纪录片最佳奖。尽管还没有在国内公映,已有一些看过影片的外国人,表示要帮助赵骏,并给他寄去捐款。
然而令曲江涛担心的是,纪录片中拍摄的孩子只是极少数,那7万多个在相同的阴霾里挣扎的艾滋孤儿们,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他们能否得到世人的关爱和帮助?
“我能做的,只有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故事,感受他们的伤痛,”曲江涛摇摇头,“但是,一个人、几个人、一部纪录片的力量毕竟太小了。”
镜头里的艾滋童年,是否触动你心灵最深处?快把这篇故事分享给您的亲人朋友哦!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