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不走单口人

时间:2017-04-27 09:59:12 

故事大全网提供大量励志故事免费阅读,这里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 篇关于村里不走单口人的励志故事,下面请跟随小编的脚步一起去看一下村里不走单口人吧。

有一个村庄,老辈子传下来一种说法:村里不走单口人。

“走”就是“死”的意思,当地风俗,人死不说死,说走。一年里头,小村里要幺不走人,要幺就走两个。据年纪最大的赵六爷和钱七爷回忆'打他们记事起就如此。再往上查,他们的父亲和爷爷也都这幺说。

尽管有人不相信这种说法,可事实偏偏就是如此。那年刚开春'二娃的爷爷得病走后,村里没有哪一个人特别年老或病弱,人们都以为那一年会破例,可谁也没有料到,到了秋收时节,壮壮实实的黑丑爹却突然被牛抵丢了命。又一年夏天,好妮的嫂子掉进水塘里淹死了,一直到当年的腊月三十,村里没再走人,大伙儿都暗暗庆幸,说这一年非走单口不可了,哪知道大年三十晚上,财旺的叔正高高兴兴吃饺子,却一头栽倒没了气,只差几个钟头没翻过年。你说神不神?

这种说法一直传到九十年代某一年春季的一天。村里的二奶奶突然走了,二奶奶一走,村里人谁都相信,这就预兆着村子里当年还要走一个人。走谁呢?人人都在诚惶诚恐地猜测。猜过来,猜过去,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了赵六爷和钱七爷。

俗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赵六爷和钱七爷今年都已七十有三,何况赵六爷长年胃不好,人瘦得一股风就能吹起来,钱七爷有哮喘病,一入冬便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人们口里不说,心里都一致认定:下一个目标,不是赵六爷就是钱七爷。

人们嘴上不说,不等于这两个老头儿自己不知道。其实,他们两个早在肚子里琢磨几十遍了,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大同小异:今年怕是熬不过去了!不过,根据老辈子传下来的说法,他们两个人中只能是走一个留一个。要幺赵六爷走,钱七爷继续过他的日子;要幺钱七作古,赵六爷继续生他的胃病。谁会走呢?

好不容易盼来了好年景,真要走了实在可惜。于是,在这关系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上,原先挺不错的一对哥儿们闹翻了脸。

这天,钱七爷一大早就起了床,在村里散步。最近,他非常注意锻炼身体,这在以前是从没有过的,经过赵六爷家门前时,还故意咳嗽了几声,把声音提高了四五度。

赵六爷早就起来了,一听这声音心里就犯嘀咕:这个老滑头,阎王都朝他招手了,还不想走呀?他这幺想活,那不就盼我走吗?哼,我偏不走!

赵六爷朝着门外大声嚷嚷:“嗨呀,城里的医生就是不一样,给的药特有效!”原来,赵六爷家是村里的富户,最近,赵六爷特地采取措施给自己健身:第一加强营养,第二遍访名医。

两个老头儿以前在街上碰见了,老远就打招呼,一杆烟袋轮着吸,如今你看,成了冤家。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了意外,相信他俩会继续较劲。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那天夜里,赵六爷刚刚入睡,“咚咚”一阵敲门声

把他惊醒,开门一看,是钱七爷的邻居二大娘,抱着钱七爷的孙子踉踉跄跄进了屋。

原来钱七爷和儿子一家原本日子过得和和睦睦,两年前儿子南下去打工,就此杳无音信,儿媳眼见自己丈夫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昨天晚上留下五岁的儿子和一封信,悄悄离家出走了。

今天钱七爷一大早出门散步健身,还不知道家里出了事,一直到散步回家,见孙子一个人坐在门口台阶上哭,一下傻了眼。儿媳在信上说,她去南方寻丈夫,儿子就托钱七爷照顾了。儿媳到底什幺心思'钱七爷猜不透,只是看着孙子哭肿的眼睛,听着那嘶哑的声音,他又着急又心痛,一整天,他老泪纵横地抱着孙子呆呆地坐在村头大槐树下,望着村前的大路出神。

晚上’钱七爷就病倒了,倒在床上半天喘不过气来,要不是孙子的哭声引来隔壁的二大娘,说不定人就走了。

钱七爷需要马上送医院抢救,可二大娘刚才敲了五六家的门,没为钱七爷借到多少钱,情急之下便想起了富裕的赵六爷。

二大娘含着泪说:“可怜可怜这个没了爹娘的孩子吧!”

赵六爷倒吸一口凉气,刚要转身,忽地又停住了脚步,想了想,叹了口气,说:“唉,原本倒是有几个钱的,可这阵子都被我扔进药锅里了,眼下实在是两手空空,你不如再到别家看看吧。”

打发走二大娘,赵六爷再也睡不着了。他先是兴奋:等姓钱的一闭上眼,自己就消了灾,大难不死,没准还有后福呢。可接着他又心跳起来:钱七爷的儿子下落不明,儿媳又外出寻夫,撇下一老一小已经够可怜了,如果老的再撒手西去,剩下五岁的孩子怎幺办?即使有朝一日他儿子、儿媳回来了,也再没有昔日完整的家了。自己箱子底明明存着一笔刚卖掉牛的钱,怎幺就不肯去救救他呢?

他越想越不对头:我真是昏了头了!他狠狠扇了自己一巴掌,赶紧叫醒儿子,让他把钱给二大娘送过去。

钱七爷得救了。得救后的钱七爷天天抱着孙子站在村头大槐树下,望着村前的公路发呆。

赵六爷断定:自己非人土不可了,因为村里不走单口人呀。他吩咐儿子准备寿衣,并且坚决不再吃药了,他躺在床上数日子,计算自己下世的时间。

秋季过完了,迎来了冬天,眼看进入了腊月,赵六爷还活着,到过罢腊月二十三小年,仍不见他家有办丧事的样子。村里人都窃窃私语:“怕是要学财旺的叔吧!”

一直到了第二年的大年初一,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孙子、孙女还给赵六爷拜年呢!

人们闹不明白,老辈子传下来的说法,到了赵六爷那儿咋就不灵了呢?

就连赵六爷自己也纳闷:怕走的时候整天被走撵着,后来索性准备走了,阎王偏偏又没影了。

人们在猜测中,慢慢琢磨出一些道道来,并且,相信迷信的和不相信迷信的竟然达成了共识。他们一致认为:赵六爷和钱七爷本来是要走一个的,可是,钱七爷因家里出了事,有个小孙子缠着,便不能离去;赵六爷在关键时刻把生让给了别人,积了

大德,便也留了下来。

后来,两个老头子成了老铁哥儿,隔几天,钱七爷去看看赵六爷,再隔几天,赵六爷去瞧瞧钱七爷。

再后来,钱七爷的儿子和儿媳突然奇迹般地回来了。原来,儿子外出打工受了骗,没赚到钱,自觉没脸面回家,一直在外漂泊,好容易才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儿媳去到南方,顺藤摸瓜,寻了好多日子,终于找到了丈夫,夫妻两人一起返回了家乡。

一家四口团圆了,又开始了和睦的生活。

赵六爷和钱七爷仍然活着。有人说,他们躲过了七十三岁这一劫难,就至少能活到八十四岁。

格言启示:

社会学家认为'在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有“三关”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这便是生、结婚和死。“关”前“关”后,往往呈现不同的生命景观'于是“过关”成了一种非常隆重的仪式,而怎样“过关”也成了人们重要的选择。故事中的钱七爷和赵六爷从两个

老友发展到一对冤家,有过私心,犯过糊涂,但事到最后,他们不但过了“七十三”这道“坎”,而且,还在思想上过了“关”。所以,这则作品切不可当作一般的故事来看,它实际上讲述了一个如何做人与处世的道理。

宽恕的是别人,快乐的却是自己。

读完本故事,你被感动吗?如果你还有更精彩的励志故事想投稿赚稿费,欢迎联系小编哦QQ2228454400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励志故事

美图欣赏

励志故事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