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大全推荐你阅读12年前我就逃离了北京,这个地方只适合强者,这样一篇励志故事,能让您感悟人生,天天向上,拥有健康、积极、乐观的正能量!
12年前我就逃离了北京,这个地方只适合强者
文/张丰
如果你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北京就是一个好地方。赌上未来很多年,成功的概率不能说没有。但是,如果你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那北京就不太适合你了。
最近的成都又展现出了怡人的一面。每天下点小雨,空气中的雾霾和火锅味都少了一点。12年前的现在,我从北京来到成都,到一家报社实习。每天凌晨1点,我从报社下班,走回临时宿舍。虽是凌晨,街道仍旧充满活力。在一个红绿灯路口,一位妙龄女子一边过马路,一边转着呼啦圈。那时,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在北方,你没法看到这么好的夜晚。
我给父母打电话,说我毕业要去成都工作。父母尊重我的选择,但是也有一点失望。毕竟,你是在北京读书啊。想起我考到北京时,村里一位大爷专门过来问我:你到北京读书,见到领导,反映一下村里的路吧,看能不能修一下。老家亲戚们的失望情绪,想必也弥漫了开来。
即使是自恋的成都人,也会对一个北京名校的研究生的到来表示好奇。为何不在北京工作?为何要来成都?那两年,这是我要反复回答的问题。统一的答案是这样的:成都啊,离云南和西藏都比较近。这是一个很装逼的回答,符合我文艺青年的身份。其实,12年过去了,我还没去过西藏。
为什么是成都?其实完全是巧合罢了。当初如果是广州、长沙的媒体招我,我也会不加考虑地就去。我那时年轻,心里只有两个原则:一是要距离我的老家河南尽可能地远,二是要离开北京。只要符合这两条,即使是拉萨,我也不会拒绝吧。
要远离家乡,其实是穷人的梦想。我考大学的时候,家族里最有出息的叔叔专门过来给我说:要到远方去读书,能走多远走多远,最起码也要离开河南。他的建议,父亲没有反对。于是我就在地图上看了一圈,大学填报了一所青岛的学校,在此之前对这个学校一无所知。那时怎么会想到,十几年后,我要为河南、为家乡写很多文章呢。虽然你说过不要回头,但是到了一定年龄,才发现长大的地方无比重要。
北京是中国最适合读书的地方,到现在我依然这么认为。你可以潜伏到北大,去听你的偶像上课,中午像一个北大学生一样吃食堂。北京有最好的文化氛围,有最好的图书馆,也有最多、最好的读书人。如果你不能出国读书,那北京就是最好的地方了。像我这样的懒人,也多少听了一些讲座,读过一些好书。我也曾经和同学们一起到地坛书市,扛一箱《鲁迅全集》,在冬天汗流满面回来。
在北京读书,让我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作为读书人的自卑,这就是所谓的眼界吧。见一流的人物不容易,但是要读一流的书却不难,这是小城市无法提供的。所以,有时候会大言不惭地说一句:“和北京相比,青岛是文化沙漠”。而我在天津读书的同学却说:“天津比青岛还要落后二十年呢”。我喜欢北京。即使大家普遍不太喜欢的北京大妈,我也掌握了一些应对办法。你如果对她们微笑,说几句讨好的话,北京大妈会对你提供超出预期的帮助。
一位哥们儿,也是我大学时的班长,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在北京读书的三年,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有一些周末,我要去他家吃饭。他当时住在旧宫附近,公交车有一站叫“东方红大队”,不知那里的房价现在涨到多少了。从我所在的学校到那里,其实还比较方便,只需要转一次车,但是距离遥远,通常要2个小时的时间。
我去那儿吃饭,一来一回,路上要耗掉5小时,这让我恐惧,因此,我经常是吃两顿饭,然后在那儿住上一晚。朋友当时已经结婚,他和太太早上5点就起床,5点半要赶到公交车站,这样才能保证上班不迟到。他们出门时,会冲我大喊:给你留了早饭,起床后记得吃!我会睡到八九点,吃完早饭后,慢慢赶回学校。
朋友现在已经是一位成功人士,家也搬到了市中心。每次去北京,他都会像当初一样招呼我吃饭。但是,我知道,他从东方红大队到市中心,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辛苦。我就是典型的“常人”,虽然出身低微,却没有坚强的意志,也没有对成功强烈的渴望。我那时的理想职业是做一个编辑,而一个编辑,理论上是不应该每天在路上奔波5小时的。
北京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适合强者。我见过很多住在北师大附近地下室的青年,早上穿上干净的西装,奔赴中关村等高大上的地方。如果你不想在路上花那么多时间,多半就需要住在地下室里。一个编辑,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会比较穷,地下室是我可能的归宿,这时常让我感到恐惧,但是,除了编辑,我还能想象出来什么好的职业呢?
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肯定算得上是幸运。因此,当有一个到成都当编辑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我就欣然接受了。四川的朋友告诉我:在成都,每个月3000元,你可以尽情吃肉喝酒,这我还怎么拒绝呢。
哪些人适合北京,哪些人不适合,端看你对自己的定位。如果你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为了梦想而生,北京就是一个好地方。你赌上未来很多年,成功的概率不能说没有。但是,如果你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是一种保守型的人格,或者你只注重的是生活质量,那北京就不太适合你了。
对很多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安逸”可能是一个负面词。在更年轻的时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年轻人贪图“安逸”是没出息的表现,受苦和梦想才是荷尔蒙的伴侣。但是,在成都,“安逸”却被定义为城市性格。成都人赞叹一切美好事物,不需要专门词汇,只需要一个“好安逸”就行了。如果说北京是男性的城市,那成都毫无疑问就是女性的。
李方先生传播甚广的文章《最近有点为北京难过》,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个标题很有意思,他省略了一个主语“我”。李方作为北京人,有这种感情很合适。但是,北京是如此强势的一个城市,强到打破经济学上的很多规律(至少暂时如此),强到给人以压迫感,它需要人们为它难过吗?
“北京”不是一个适合作为宾语的城市,它永远都是主语,具备一种钢铁般的主体性,更符合北京气质的表达,是“北京欢迎你”,或者“北京不欢迎你”。在与人特别是与外地人的关系中,它永远都是主动的,拥有不容置疑的霸权。
我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这种压迫感。对北方各省的人们来说,北京是一个大省会。对河南人来说,北京是高于郑州的地方,在各方面都高。郑州不是河南的中心,北京才是。那些居住在北京的河南老乡,想必非常有体会,你陪过多少人去看过长城和天安门?但是,对成都或者广州人来说,北京只是另一个城市。北京比广州的房价高,仅此而已。
以上就是12年前我就逃离了北京,这个地方只适合强者的所有内容了,还想看更多励志故事,请订阅故事大全微信订阅号:gsjx365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