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故事是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力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促使人发挥潜能,走向成功的优秀思想。今天故事大全推荐你阅读激励的学问
激励的学问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在企业管理中,激励可以理解为创设满足职工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职工的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实际上,企业的管理者每时每刻都在有意无意地应用着某种激励模式进行管理。实践证明,若管理者应用了不符合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的激励模式,就无法取得好的激励效果。
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激励模式:
模式一、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即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资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例如在发放奖金上,很多企业仅仅依靠月终一次,年终一次的发放资金的办法,不知不觉陷入了不及时奖励,不分好坏的“皆大欢喜”的无效奖励恶性循环中,根本无法达到激励效果。企业要通过物质奖励,调动职工积极性,就不能把奖金与工薪放在一起发,这样就把工作应得的和额外奉献混为一谈,职工不一定会有受奖感受。在现代企业中,应把思维创新并有实效的行为作为重要奖励因素,以调动职工的创新意识,鼓励职工的创新行为。
物质激励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物质激励应与相应制度结合起来。制度是目标实现的保障。因此,物质激励效应的实现也要靠相应制度的保障。企业应通过建立一套制度,创造一种氛围,以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组织成员都能以最佳的效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多做贡献。例如,物质奖惩标准在事前就应制定好并公诸于众且形成制度稳定下来,而不能靠事后的“一种冲动”,想起来则奖一下,想不起来就作罢,那样是达不到激励的目的的。
(二)物质激励必须公正,但不搞“平均主义”。美心理学家亚当斯在进行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一个人对他们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且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相对值。通过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为了做到公正激励,必须对所有职工一视同仁,按统一标准奖罚,不偏不倚,否则将会产生负面效应。此外,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分配奖励等于无激励。据调查,实行平均奖励,奖金与工作态度的相关性只有20%,而进行差别奖励,则奖金与工作态度的相关性能够达到80%。
看来激励的学问让你意犹未尽,欢迎进入励志故事栏目阅读更多励志故事哦。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