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微信豆瓣有了“弹幕” 世界会变成怎样?

时间:2016-09-24 05:47:30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最近,《小时代》和《秦时明月》纷纷把“弹(dan)幕”搬上了电影屏幕,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开始关注这个在AcFun和BiliBlili等视频网站上火热的评论模式——让观看者对视频/电影的评论留言,实时地在屏幕上从右至左划过。

“弹幕”是一种源自日本ACG的评论方式,指评论像炮弹一样在观影画面上飞速而过。从观影体验的角度来说,这种让花花绿绿、大小不一的文字,充斥着屏幕的观看模式有些糟糕。但即便如此,“弹幕”却开始被广泛地接受——不少视频网站在开始提供“弹幕”功能后,其用户评论数出现了成倍的增长。同时,为了保证观看体验,每一个“弹幕”视频网站都提供了“隐藏弹幕”或是将其“半透明化”的功能,不少电影院也正在考虑用类似3D眼镜的设备,让用户的眼睛可以自由在电影和“弹幕”间切换。

人们将“弹幕”的火热归结为社交心理——这种让用户的评论显示在画面上的做法,一方面可以提供“参与感”,另一方面,这些评论内容中往往夹杂着冷知识、空耳等补充性内容……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

但容易被人忽视,也是在我看来,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弹幕”是一个有时间序列的内容标签。 换句话说,每一条弹幕评论,都是与视频或电影的时间轴对应的,再进一步说,它是与视频或电影的每一个画面片段所对应的。

这包含三个层面的意义:

1)以往,我们在对一部电影或一个视频进行评述时,往往是进行“整体评述”,而“弹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让人们可以对一段画面进行评述,并且,这些评述都被高度聚合在同一段画面下,而不再是离散分布于评论框下;

2)弹幕的密集程度几乎与视频内容的精彩程度正相关,所以,它给视频的观看者提供了一个“观看指南”——你不用总是盯着画面,而是可以根据弹幕的密集程度选择跳过某些画面或是去干些别的事情;

3)它可以作为当下视频画面的补充说明、内容衍生。例如,在英剧《Sherlock》第三季第三集结尾,华生和福尔摩斯有一段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关于“东风”的对话,而弹幕上有人会告诉你它取自小说原著,是什么含义。

而我想说的是,正是出于这些特性,“弹幕”不只是可以被用在视频或电影院上——任何有时间序列的信息流,都可以被赋予“弹幕模式”。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用户可以对某一段落、观点、事实进行评述,然后在用户浏览文章时,根据至上而下的时间轴进行呈现;或是在一组图片中,对每一张图片进行评论。

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以往,那些在评论区下方的,离散分布的用户评论,能够被重新有效的排列起来。你可以看到读者们对某段观点的集中讨论、对某个 “不实信息”的集中反馈、对某些“诡辩术”的揭露……“弹幕”就像是让视频、文章、图片等信息流“开放了API”,再把用户生成内容有序的接入其中。

而实际上,已经有人看到了这一点,并开始了尝试。我说的是“微信”,这个中国最大的社交IM应用:就在我准备撰文讨论“弹幕”时,发现诸如“节操精选集”等一些网站,已经开始嵌入了图文版的弹幕功能——为了不影响阅读体验,这些弹幕会被限制一定的宽度、每次最多显示三条,在手机屏幕右侧的固定区域,由下至上的滑入滑出。它们在被分享至微信后,可以良好的显示,而与此同时,有微信团队成员在微博上透露,微信官方也正在内测“弹幕”功能……

所以,你是否能想象,当微信、豆瓣、媒体网站……它们都有了“弹幕”,这个世界会变成怎样?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电脑知识

美图欣赏

电脑知识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