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客户端近日宣布用户数突破1亿,份额31.8%(易观国际数据),比排在第二、三位网易、腾讯新闻客户端加起来的份额还高。
说到新闻客户端,搜狐算是后来居上的一家,最开始做新闻客户端的是网易,网易新闻客户端凭借精美的设计,一举奠定了国内新闻客户端的基础UI,之后的新闻客户端都可以看到网易的影子,以至于后来还因UI抄袭问题和腾讯互相指责。
正当网易还和腾讯互相掐架的时候,搜狐早已闷声发力,开始赶超。
搜狐新闻客户端初期靠预装获取了大量用户。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底,其用户数为1100万;2012年底,6000万;2013年过去5个月不到即突破一亿,增长能力惊人。
张朝阳表示要开放搜狐新闻客户端,吸引媒体入驻,打造全媒体平台。不过槽哥认为,搜狐新闻客户端不解决如下三个问题,成为平台只是一句空谈。
一,不专注
从网易做新闻客户端开始,门户新闻客户端的核心功能都是阅读新闻,而去年开始,搜狐新闻客户端开始做订阅,可在上面订阅众多传统媒体、资讯网站的内容,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特色推广。目前,据称合作媒体超过550家,总订阅量4.5亿。
很明显,订阅功能让搜狐新闻客户端变得不专注。
昨日恰好又看了搜狐科技前主编陈中的一条微信,其对搜狐新闻客户端做订阅表示出拥护态度。陈中说,单一把门户内容平移到客户端是自我孤立,必须接受各方媒体。
不过笔者认为,做平台不只有做订阅一条路,社交同样是大方向,下文再分析。
关于新闻和订阅两块业务,网易尚开发了2个应用来支撑,新闻客户端和云阅读;目前市场上也有诸如Zaker、鲜果等专注做订阅的应用。
而搜狐将这2块业务集成在一个应用里,造成核心功能模糊,似乎订阅和阅读新闻都是核心功能,但对单一需求的用户来说,应用显得非常臃肿,易引起这部分用户的反感。
大而全是一个产品最忌讳的路线,专注才能形成口碑,聚拢忠实用户。
二,无社交属性
做平台,无社交属性是硬伤。任何想做开放平台的应用,没有社交属性都是痴人说梦。关于这一点,笔者之前有一篇长文《小产品的平台困局》阐述到过,不再赘述。
搜狐新闻客户端虽然有登录功能,但社交功能几乎忽略不计。
社交,即用户关系,是未来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底层结构,高效的商业模式,都必须建立在用户关系的基础上。
再看看同行的巨头都在做什么。新浪靠微博将用户关系组织起来,有更多的想象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最近的门户改版,也将用户关系体现在了更重要的位置;阿里巴巴也从未放弃在用户关系上将购物和社交进行融合的创新。淘宝近日更新的iOS 3.3客户端,已经把社交功(微淘)能当做和购物一样的基础功能来体现;微信更不用说,核心功能即社交,并以此轻松获得移动互联网的“船票”。
搜狐新闻客户端若不及时增强其社交属性,最终错过的是精准用户行为数据积累,最终像更多工具类应用一样,苦苦突围却不可得。
三,体验差、用户较低端
搜狐是一个没有产品基因的公司,前文提到的核心功能模糊即是其体现之一。除此以外,该产品在很多产品细节上,图标过小、图标含义不明、部分频道无法删除等地方也存在体验不佳的问题。
另外,没有可供查阅的数据,但笔者估计,搜狐新闻客户端1亿的用户有70%是预装来的,也可以说这些用户对其的品牌忠诚度是比较低的;另外搜狐没公布其用户 iOS、Android等设备的占比,笔者估计,其Android用户占比甚至超过90%,用户质量相对较低端。(数据如有错,欢迎纠正。)
第一点和第三点是同一性质的问题,如果不解决不专注、用户体验差的问题,很难吸引高端用户;而想吸引较高端的用户,改善用户体验是没有疑义的,恐怕最终把新闻、订阅其中之一分离出去也不可避免,这无疑自断一臂。
最终商业模式不管是付费订阅,还是展示广告,获取高端用户都是基础,搜狐必须做出一个选择。
当然,1亿用户数仍然是一个很高的壁垒,能达到1亿用户,已经给同行树了一个非常高的门槛,想赶上并非易事,也给自己探索创新和继续领先争取了时间。
做了十多年老二,终于有一款应用做到了市场第一,也算是一个里程碑,终于可以不用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走,且看搜狐如何走出自己的路。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 2013年五一劳动节各大搜索引擎logo赏析
- 阿里投资新浪微博启示:互联网进入整合并购期
- 搜索变革:从搜索内容到被内容搜索
- 盛大网络掌门陈天桥:游戏人生31岁成内地首富
- BBS沦为鸡肋引网友怀旧 感慨青春终将逝去
- 虎嗅的忧虑:垂直趋同 门户科技们磨刀备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