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读了虎嗅程苓峰的文章网络教育的内涵 。
其中洋洋洒洒千余字描述了一个看似很大的网络教育产业。
文章一开篇,作者就以指点江山的口气指出:
1,这是个可以赚钱的买卖。
2,需要找到一个甚至几个赚钱的办法。
3,这个买卖可以越做越大。
然后作者由此推断出,这世界因此而更平了!
我毫不掩饰对这种看什么都想赚钱的观念的鄙视,而且我个人认为作者对于教育一窍不通,所写的文章也是驴唇不对马嘴。
网络教育是一个从很久以前就开始热炒的概念,但状态一直不温不火。直到欧美一些著名学府开设了网络公开课,国内一些大学也开始跟进,网络教育才开始重新得到了互联网人的关注。
对金钱嗅觉敏感的一部分人自然也会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我曾经看过欧美一些著名学府的公开课视频。通过学习,我真心发现其内容之精良,视野之开阔,教学方法之高端,绝非是冲着钞票而来的人可以完成的。通过免费的公开课,为那些没有条件进行高等教育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共享知识,才是公开课的本意。
专利是尊重知识的表现,但是知识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而不是应该是某些人赚钱的工具。
互联网上有一张照片曾经给了我深深的触动,一位老先生,举着一个牌子,大声疾呼不要将教育作为赚钱的工具。
照片上的老人淡然,悲伤,孤独的站在那里。手中的牌子是那么刺眼。让那些打着教育产业化旗号,收取高昂学费的所谓专家相形见绌。
云科技的峰哥显然不这么认为,峰哥觉得我们应该借鉴中国通讯运营商的双向收费制度,把辅导班,补习班,搬到网上来。让那些本来就应该免费的知识变成钞票。
我不想去讨论所谓的双向收费是否可行,我也不想去讨论那些冲着钞票来的所谓专家提供的知识是否靠谱,我只是想请问云科技各位,究竟是什么在塑造未来?是金钱还是知识?
互联网最大的贡献,在于共享。它可以迅速的将信息传达到全球,它也可以将最新的科技成果普及到闭塞偏远的地方。但是利用信息盈利和利用知识盈利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把知识作为商品完全违背了“每个人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最基本教育原则。他让我们回到了蛮荒的中世纪,只有贵族和上流社会才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当然,我们应该尊重知识。我们也应该为传授知识的人提供优厚的经济回报,我的梦想,就是在中国建一所世界上最好的大学,用最优厚的报酬邀请全世界最好的教授。而最重要的是,这所大学不收学费。
也许有人会觉得我的想法很天真,这样的大学靠什么运营下去?但我宁愿相信,只要有这样的大学存在,它的运营就不会是一个问题。因为只要有和我一样的人在,我们就不会让它因为没有钱而倒下。
那些信奉着互联网源码自由开放的人在坚持着,那些奔赴偏远山区进行支教的人在坚持着,那些免费提供公开课的顶级学府在坚持着,维基百科在坚持着,可汗学院也在坚持着。他们都在为普及知识而作着自己的努力。他们都应该因此而得到报酬,不是么?
为什么他们都没有去考虑过通过教育而盈利,反倒是您峰哥如此精明从中发现了无数商机呢?
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了他能走多远,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决定了这个企业能走多远。也许云科技作为科技媒体能赚到钱,或许能赚到大钱。但是相信我,你的价值是可以衡量的,你的成败就是一张简单的会计报表。除了这些,您毫无价值。
昨夜,由于我的一篇陈光标的文章,引来了一封来自微博的私信。发信人嘲笑我的文章很幼稚,很简单。我对陈光标了解的太少。并建议我上知乎上多了解一些陈光标。今天一早,我上了知乎,发现很多人在议论陈光标通过做慈善,大肆购买名气,以此换取来自政府,军队的工程项目。
如果真的是这样又如何呢?
如果陈光标是以行贿的方式打通关节,获得了这些好处,低调的过他隐形富豪的日子会不会更好呢?
即便他喜欢吹牛,喜欢张扬,他拿出真金白银做慈善难道不应该受表扬么?如果陈光标没有拿到这些项目,没有赚到钱,那么拿到了项目赚到了钱的人也会像他一样在汶川地震中捐款么?好吧,我宁可让一个有良心的人赚到这些钱,让他拿这些钱去或多或少的做一些有益于社会的事。
相信我,钱不是衡量成功的标志,人才是!
也许我对教育的理解远没有达到一个普通中国大学教务主任的程度,也许我的文章对这个逐渐教育产业化的社会来说仅仅是不痛不痒的牢骚,但我真心的希望人们在赚钱时可以把教育事业暂时放在一边。不要总想着在这个本就已经很不公平的教育界里再去尝试着捞取一些可有可无的好处。
各位,拜托了。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 拆分垂直化运营将是门户趋势
- 与其App 不如微信?微信创业者的惊喜 希望与担心
- 圈地运动失败 独立网盘苦苦支撑难寻出路
- 2013国内大佬的50个移动互联网预测(下)
- 360综合搜索内外联动 推搜索广告商业化
- 优菜网卖身内幕:生鲜电商遭遇供应链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