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圈网站上线 传统唱片主动拥抱数字音乐

时间:2016-09-24 10:36:04 

1月10号一些主流的门户网站报导了国内最大的唱片发行公司星外星上线数字音乐平台“音乐圈”(也称YYQ)的消息。在2012年末关于数字音乐和付费下载的讨论蛙声一片的情况下,实体唱片公司全面上线音乐电商平台的举动显得意味深长。带着一些疑问,小编采访了音乐圈的总经理@陈文彪先生。

音乐圈是要打造成一个以唱片为纽带的社会化网站吗?产品方向是怎样规划的?有无开发移动端产品的打算?

准确地说音乐圈是围绕“音乐”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网站。我们希望依托互联网打造一个音乐人与乐迷的互动服务平台,包括了创作与消费;其实web端是电子商务化走向,而移动端将是音乐最好的展现方式,一定会做的,而且是大力做。

(PS.:YYQ相关的移动客户端也正在紧张的内测中,将陆续推出手机应用,让用户可在上面试听、购买喜欢的音乐。)

星外星要做数字音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基于哪些因素的考虑?是被迫选择还是主动出击?

我们觉得这是一个顺势而为的做法。作为音乐产业最大的发行商,数字音乐时代的到来我们肯定需要布局,互联网到今天已形成一个趋成熟的交易平台或市场,也是很好的工具,如果应用互联网是所有传统企业的命题。因为被其“伤得深”,才越早懂得它。过去三年,我们把传统的实体唱片发行业务用电子商务化的方式去操作,给我们带来效益的保证这点给了我们拥抱互联网的信心与决心。目前互联网对音乐的一些做法与思考更多的是“利用”了音乐行业,而非从音乐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出发。作为一个以音乐服务为生的企业,我们前期做了大量的论证与准备,我们做过一次样本调查,有68%以上的音乐人认为网上应该能免费试听,但下载高品质音乐需要付费,所以我们决定先推出这项业务。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星外星参考了很多国外的模式,但应该也考虑了中国消费者的付费习惯。就你们的调查而言,消费者愿意为音乐下载付费的意愿有多大?有什么数据或资料可以佐证?

首先音乐从来就不是免费的,如果整个环境是健康的,那么我们也坚信消费者们会为他们喜爱的音乐买单。大家的目光只是一直认为中国的网民习惯了免费,却没有去理解过去包括目前所有提供免费音乐的网站都非公益目的,几乎都是抱着间接或直接的商业目的,这个才是伤害产业的根源。我们采用了更自主的模式:版权方可以自定义价格,自上架、下架; 提供了音乐主站这样的产品给音乐人展示、推广自己的作品,经营真正喜爱自己的粉丝。我们想跟音乐人一起来经营与培育这个市场,提供依托于互联网的经营环境与工具,共同培养用户消费。

面对盗版行为不需要佐证;而国内用户对数字音乐付费,目前谁都没有佐证,国外数据参考也是白搭,我们愿意从现在起耕耘。

阐述你们是怎么站在“互联网的角度”和“音乐人的角度”思考唱片行业的?

我们做产品更多考虑从音乐产业出发,然后才是如何应用互联网获得更好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用户体验。但既然定了从音乐角度出发时,就决定了遇到很多的条条框框,互联网的很多优势就会很难一下子突显出来,但我们坚信在一个领域里经营需要对这个产业有足够的尊重,才能赢得一个更宽广的未来。

你提到互联网的很多“破坏性”的改变音乐产业的东西,怎么定义这个破坏性?

破坏性是对音乐版权的漠视,利用提供免费音乐吸引用户获得间接收益,如广告; 或是伙同利用音乐免费创造其它收入(上文提到伤害音乐产业的根源是因为提供免费音乐服务的网站都抱着直接或间接的商业目的,跟这里的观点是前后继承的)。

我们也看到有国外在线音乐的创业者宣称要“干掉唱片公司”,你觉得现有的数字音乐类型会干掉唱片公司吗?唱片还有未来吗?就你们的预计,数字音乐会在星外星的总体营收里占到多少比例?

都说唱片已死,但星外星目前唱片业务还健康盈利,只是无法更大的增长。只能说是唱片工业正在发生进化,YYQ音乐圈的推出就是一个传统唱片发行公司在发生改变与进化的例证。就算是整个音乐产业都在根植到互联网上,那音乐产业的主体也还依然是音乐本身,而非互联网,没有人做音乐难不成我们写代码做音乐吗?唱片也还存在着一大批唱片消费者、收藏者,肯定有着它自身的价值,至少目前CD仍然是发烧级首选的播放介质。数字音乐占星外星营收现在还不好评估,我们想做的是运用多年音乐行销服务经验接音乐人与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多的选择。

未来的数字音乐绝对不仅仅是单调的下载付费。

星外星发布数字音乐平台,对自身业务是一种延伸还是一种消耗?

这是一个刚开展的新业务,但作为一家成熟的商业化的音乐服务公司,我们肯定是用健康的经营模式去运作,做企业必然追求利润,但目前更重要的是给客户创造价值,满足客户才能追求更大可能性。尽管我们分成比例是3:7,但我们获得的利润将投放回去,让其产生更多的收入可能。这不能说是消耗,是投资行为。

唱片公司有数字发行渠道,或者发行数字唱片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星外星此次发布数字音乐平台似乎只是公司业务架构的调整,说对行业有大的影响是否有夸大其词的嫌疑?

如我们团队口号所说:音乐未来,有我推动。我们要求自己都是行动派,要有发变世界的野心,也要有脚踏实地的执行,我们将实体唱片+数字音乐结合来做,是为了给用户更多的选择。可能接下来会有更多的网络巨头进入这块市场,我们希望基于对音乐的理解给出我们的一个解决方案,让这个数字音乐渠道有更多的选择,很多人问到竞争的问题,但我们一直在想的是如何合作。当然,前提是基本的尊重。

星外星拥有传统发行优势,或许数字音乐可以通过传统渠道结合来做,谁说传统的渠道就只能销售实体唱片呢?还是那句话,我们想给产业、音乐人、消费者更多选择。

后记:饱暖思淫欲,只要生存问题解决了一定就会有对音乐的需求。唱片死不死不知道,但音乐一定不会死,只是可能会换不同的载体。对传统音乐行业来说,与其被盗版和数字音乐挤兑,倒不如主动出击拥抱变化。音乐圈的上线让我们看到了这种趋势,收效如何,还要静观它的发展。

(若无特别注明,雷锋网文章皆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电脑知识

美图欣赏

电脑知识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