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还会有 BBS 吗?】BBS 堪称最长寿的互联网社区产品。Web 2.0 时代,社交网络大行其道,但 BBS 并未因此覆灭。天涯、猫扑等知名论坛上,活跃着无数网友,他们发神贴、狂吐槽、自得其乐。BBS 的寿命还能延续多久?
问:
BBS 作为一个长寿命的产品形态,未来是否还有可能回暖?
答:
Lebanner,产品经理@豆瓣
国内至今为止一直没有一个稳定的对bbs这个产品形态的看法。bbs和邮箱一样是历史最悠久的产品,全面地铺开介绍分析不仅工程浩大,也很少有人能做到。
这里即兴说说我对bbs这个产品形态的感受:
1、中国互联网市场大部分时候是受资本意志影响的,而资本对bbs最看好的时候也仅仅是康盛的巅峰时期,之后基本上都会认可的一个观点是bbs难以变现,bbs热潮也就随之退去了。
2、bbs这一古老的产品形态虽然从未成为过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主角,但其存在一直较为稳定,从未因任何潮流的兴起而被完全替代。bbs在中国甚至全球其实一直没冷过,所以并不存在“回暖”一说。
3、从UGC这个大范围来说,拿bbs和其它产品比较一下UGC产品的三要素——信息的主要过滤机制、用户的主要互动机制、信息的主要传播机制,twitter分别是follow、@和RT,bbs则是回帖、回帖、回帖。可以明显看出来bbs是在用一种产品设计来实现多种产品目的:过滤信息的靠回帖、用户间互动靠回帖、传播内容靠回帖,twitter已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产品了,但bbs其实本质上比twitter还简单——简单意味着门槛低,简单意味着更稳定。
4、如果把满足版块、发帖、回帖这些要素的产品都算作bbs话,那么国内bbs市场大致由百度贴吧(论坛平台)、Discuz!/phpwind(通用论坛程序)、猫扑/天涯(独立论坛社区)构成。
5、单从流量上看,百度贴吧是全球最大的bbs平台,每天数亿的访问量,从诞生至今一直都在增长,即使微博的爆发期,贴吧的流量都没有下降。此外是天涯,虽然去年下降过一段时间,但总体还很稳定。最近几年微博等社会化媒体的兴起对各类传统论坛型社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总体来说其影响仅限于对用户总体互联网时间的抢占,并不存在本质替代关系。
6、国内绝大多数商业网站使用Discuz!或Phpwind搭建自己的论坛,由于Discuz!和 Phpwind并没有很可靠的数据公开,所以只能推测估算。Discus!全球使用量貌似超过200万,phpwind超过100万,。个人的观察是 phpwind最近两年的增速超过Discuz!,按有效网站来看,目前两者的市场比例可能在6:4到5:5之间(非常粗略的估计,我个人不对这个数字负责)。多说一句:康盛把Discuz!免费了,于是做大了,但他并没有把服务器空间一起包下来,所以没有做得非常大。
7、不同的bbs服务,除了发帖、回帖这些主干功能,外围的功能设计差异也会造成不同产品之间的巨大不同(并不是指社区氛围之类)。比如贴吧和小组的newsfeed页面 ——“我的i贴吧”就很弱,“我的小组最新话题”则很强,其它的bbs根本没这样的页面。还有回帖的内容呈现是不是和主帖同等、对回帖是否有单独的互动操作...主干功能之外的产品差异,对“bbs”之间的影响,要远大于其它产品种类(比如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在回复转发的机制上很长时间都不一样)。所以在我看,与其说“bbs”是一个产品形态(和“微博”、“网盘”同级),不如说它更像一个服务种类(与“SNS”同级)。
8、做bbs有关的产品人员必须要看清楚的是:虽然bbs看起来是一个产品形态,但实际上不同的bbs服务却有非常大的差别,总体上可以分为上面说的:bbs平台、通用bbs程序、独立bbs,有些产品会用类bbs做为讨论的辅助,比如新闻门户的评论之类,但这里的“bbs”并非独立产品,只是辅助功能,所以不算。
9、通用bbs程序本质上不算to C的产品,更接近to B;独立bbs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往往受运营影响而不是产品影响更大。有意思的是bbs平台。国内bbs平台的两大代表是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贴吧有搜索带来的庞大、完美的流量,不同贴吧之间的区隔性很强,贴吧的核心是关键词,所以绝大多数吧的主题都是由一个词即可准确描述的具体的物,比如魔兽世界、李宇春;豆瓣小组的流量来自豆瓣,不同小组之间的区隔性没那么强,小组的核心是人的特征,所以绝大多数小组都是由一个描述性语句——尤其是对人群的描述——作为主题的,比如“我总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傻逼”、“我们就喜欢折腾男朋友”。相对贴吧来说,小组的平台特征还不是特别明显,所有小组用户的共性大于组和组之间的差异。但小组相对松散,并且以人为核心,所以相对贴吧就形成了这种有趣的结果:
这是我随手找的一个贴吧热门用户加入的全部贴吧,他是百度魔兽世界吧主,根据他加入的贴吧大约能判断出这个人可能与咸阳有关、是吧主、喜欢黑丝和郭德纲,是游戏玩家,热衷魔兽世界、使命召唤等一些游戏。
一个豆瓣用户加入的部分小组,可以看出这个人已经工作、可能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处女座、A型血、御姐控、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关注豆瓣、喜欢银魂、富士相机、掌门狗、读书、Opera...
可以明显观察到,小组将个人的兴趣、特征、以及教育、工作、个人资料等与人有关的信息全部标签化了。这是贴吧和小组的差异——看起来产品形态差不多,但实际上却很不一样。
10、听说腾讯对PM的要求是要常泡论坛,我也有个差不多的形而上学的结论——观察用户行为、挖掘用户需求,没有比论坛更好的地方。这是因为,bbs几乎万能,留意一下的话你可以看到,有的人把自己的bbs当垂直门户用、有的人用bbs做数据资料整理、有的人用bbs版聊、有的人用帖子开网店、有的人在bbs上发起团购、有的人用bbs找到女朋友,在很多论坛的水区,你可以看到热门的帖子的标题大多是以“?”作为结尾的(我的观察是在20%~30%之间,成员关系越紧密的论坛比例通常越高),这些行为都是延续了十几年的,然后逐渐才有专门的数据库、专门的IM、专门的电商网站、专门的团购网站、专门的问答网站……出现。
再拿豆瓣小组做个例子,豆瓣现在有40多万个小组,研究其中的用户行为和信息特点很有趣。本质上它是满足多种需求的产品集,有广场(eg:小小女人帮)、亚文化圈(eg:景涛同好组)、垂直论坛(eg:穷游天下)、社团俱乐部(eg:星译社)、话题讨论(eg:老友记)、营销论坛(eg:圈内招聘)、私密圈子(eg:月亮组),个人标签(eg:我宣誓我不生孩子)、甚至一些行为艺术(eg:豆瓣火葬场、加入这个小组你就会很有钱)等等
这个前几天才创建的小组,把bbs当游戏,都快把用户玩出翔了://wsw.douban.com/group/kick/
11、 bbs其实自己也在慢慢演化,比如直播帖,前些年是看不到的,最近几年却越发多了起来。我把这个现象解读为是bbs自身的产品和信息意志对抗碎片化信息大潮的结果——直播帖这样的内容,吸收了碎片化信息的优点,又发扬了社区人群围观的优势,最后产生了一个其它产品无法做到的内容(在N多人的围观下、用若干碎片组成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还有,利用自己架设的论坛作为客源,通过开设论坛官方淘宝店来盈利,是早在06、07年就已经有很多站长尝试成功的商业模式,社区电子商务的萌芽其实起源于草根。
现在甚至有人用bbs做客源,用YY来盈利呢。
12、 bbs的天生缺陷大致有4个,第一是对单个bbs来说需要强力运营投入,单靠产品本身无法持续运转;第二是对单个bbs来说都有生命周期,3年和5年是多数论坛的重要节点;第三是样样通样样松,什么需求都能满足,但都满足得不够极致;第四是内容难以结构化(所以难形成硬广之外的盈利模式)。
13、最后,直接针对问题:一种产品形态一直不温不火,然后某天突然焕发第二春,这种事是很奇怪的不是么?我们看到8848早年做死了,然后阿里做大了,facebook之前也有很多社交服务都做了烈士,但要分清的是,电子商务和社交服务都是服务类型,不是具体的产品形态,这一点非常重要——把bbs 看作产品形态,可以预见的未来里,它会一直这个样子,但要是把bbs看作一种服务类型,它自身是会演化的,我相信bbs在不久的未来会有一个进化的形态,然后引发一场热潮。
看看blog,再看看tumblr,你能说tumblr不是博客么,但是你能说tumblr是传统博客么。不妨模拟下tumblr创始人最初的设计思路,然后复用到bbs上去想想,也许会有所收获。
暂时说到这吧。
问:
论坛向何处去?
答:
1、keso,洪波 …
论坛的问题:
人少了不行,太冷,人多了也不行,太水;
没版主不行,太乱,有版主常常也不行,个人风格决定论坛命运;
没有时间的积累不行,没有归属感,有时间的积累也不行,过分自恋;
关照老人不行,新人无法融入,关照新人也不行,老人会带走论坛的灵魂。
论坛的进化,可以向两个榜样学习:Twitter和豆瓣。
学习Twitter的follow机制,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推送给用户。学习豆瓣的小组机制,民主化、自组织。
2、
张亮,Spelunking
我建议要下点狠心。
我个人非常喜欢论坛,我也泡过很多年的论坛。但……做的越好的论坛转型越不容易。最大的挑战,就是信息不够结构化——因为信息不结构化,问题总被重复讨论,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
我觉得既然是论坛,就是媒体。媒体就要追逐媒体的未来。
未来的媒体一定有几个特点:让用户围绕搜索引擎行为以避免信息重复,让用户和用户沉淀关系链以便信息传播,让问题被更清晰的 tag 以便未来算法推荐。这方面,Quora 是个不错的参考。
壮士断腕也是牛掰创业公司的必由之路啊。
问:Quora 或者知乎是否是 BBS 的未来?
答:
1、keso
BBS不可能停滞不前,它要跟随时代发展,就一定会吸收Twitter、Quora等产品带来的新的内容组织形式和用户交互形式,在原有的“拉”的基础上,增加“推”的成分,以满足规模化、个性化、信息区隔、用户区隔、内容筛选和发现等等新的需求。
2、
郎启旭,互联网产品新人,设计爱好者
BBS有其存在的价值,相比目前的社会化信息流,BBS在信息存留和公共空间气氛营造上更有优势。
只是相较于目前的各种轻网站,使用成本太高,交互太复杂,信息筛选和组织方式太单一,需要加强,对于浅度用户来说,可以短期获得的成就感也很小。
自己去年折腾的一个学校论坛使用的是国外的一个叫做Vanillaforum的轻论坛程序://vanillaforums.org
总结下来,相对于传统或者国内的论坛程序来说,Vanilla更简单,去娱乐化,回归帖子本身,同时也引入了一些社交特性,比如@和#,比如个人主页,新鲜事,也可以通过插件实现对回复的踩和顶,让用户对回复进行筛选。只是小公司开发,目前很不完善,很多想法只是雏形,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下。
问:
BBS 等在线社区和社交网站/网络有什么不同?
答:
1、keso,洪波
从属性上说,社区是市集,SNS是街巷;
从用户关注上说,社区的重心在话题(内容),SNS的重心在关系(人);
从运营上说,社区运营的是媒体,SNS运营的是通信;
从观感上说,社区以同一张面孔面对所有成员,某A和某B看到的天涯,是同一个天涯,SNS以不同的面孔面对不同的成员,某A和某B看到的Facebook是不同的Facebook;
从文化上说,社区有性格、有情感、有文化,SNS没有性格、没有情感、没有文化;
从规模上说,社区无法做到无穷大,1000万人同时讲话,等于没人讲话,SNS可以做到无穷大,5亿人同时讲话,不会互相打扰。
补充一下。Twitter及其发明的follow机制,让Twitter成为介乎社区和SNS之间的一种形态。
2、
张亮,Spelunking
我觉得社区和社交网站的区别是:社区没有所谓的网络效应,而社交网站有。
网络效应指的是:“这款产品对于单个用户的价值是不是取决于还有多少用户使用此产品。”
社区是多少人都 ok 的。就像你去看一些论坛,10 个人的论坛和 1000 个人的论坛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一个核心用户就可以让整个论社区运转。
但社交网站,如 Facebook, Twitter 们是必须借助于网络效应的。
某种意义上,社交网站是社区的进化版。
问:
传统论坛应当在哪些方面进行简化或修改才能使它更加好用?
答:
排插仔,运营校园论坛 | …
感谢邀请。第一次耶,好好写。这里说的应该都是 Discuz! 这样的论坛吧。
第一我想说注册与登陆。我曾经注册过一个论坛ID,让我很不习惯的是这个论坛有很多名号。登录名是一个,接着还有昵称,昵称之后居然还有称号。偶尔一次登陆很容易把登录名和昵称弄混了。登陆的话一般我觉得直接是论坛ID就好,不过像知乎这样就需要邮箱登陆了(因为知乎ID可相同)。登陆界面一直觉得很多东西多此一举,输入了登录名和密码,后面还有一个「安全提问」,虽然说「未设置请忽略」,但是这个功能基本是没人用的,就是一摆设,碍眼。然后一般下面还有个「Cookie 有效期」选项,幸运的是它还没傻到默认选择一小时的......点击登陆了,还不够,大家都看过「欢迎您回来,XXX,现在转入登录前页面......」还有比这更啰嗦的吗?
千辛万苦登陆了,居然还要签到!这就出现在我现在学校的非官方论坛上,登陆完要签到了才能浏览论坛。选择表情、填写签到心情,发布。要不是学校论坛有重要的东西要看,我早就没耐心了。签到是为了增加用户的粘性我理解(还有无聊的排行榜),但是不应该变成一个浏览论坛的门槛。
发帖、回帖。发帖页面,第一个感觉就是乱。功能多,自定义字体、颜色、大小;表情、图片、视频、链接地址......其实发帖不需要那么花哨(当看到一些五颜六色的帖子时我真想变成色盲),基本需要的功能排列一行就够了(知乎的编辑器不错),常用文字格式、表情(看需要)、附件、图片、视频、音乐。易用性第一,功能可以按需增减。「附加选项」的东西全部去掉,「HTML 代码」、「禁用编辑器代码」这些功能对普通用户来说真的就是一摆设。回帖方面,都是在帖子的最下面,这个还挺简洁的。由于是论坛的缘故,回复某楼层时候应该自动把原话显示出来,避免上文不接上文要翻楼层。回复结束的时候不要再提示增加多少金币了。还有一个签名档,要还是不要这是个问题,要的话需不需要有限制(如不能加链接)?这就要根据论坛的定位和风格定制了,毕竟满屏的GIF签名档很闹心。噢,对了,编辑器保存草稿这个必须有。
用户头像禁止用GIF动画。什么精华数、积分、帖子、威望、财富值、贡献值、好评度、阅读权限 、注册时间......统统去掉,当我看一个回帖的时候,我只需要知道这是谁和回帖时间这就够了,还可以加一个类似个性签名的地方,其他相关信息如用户组、勋章可以适当保留。
帖子页面。楼层不要固定高度,这样一些几个字的楼层就占了2/3屏幕了,低效。在保证用户信息的正常显示下,应该写多少字就占多高的楼。不要在每一层楼固定一个回到顶部的功能,应该统一在右边动态显示,而且正方形为好,不要有类似「飞上去」的字样,一个箭头足够(就是知乎这个)。
主题页面。置顶功能还是要的,标亮可以,但是主题文字不要太多种颜色,两个颜色间隔区分不就够了吗?主题文字后面不需要显示有多少页,一个主题我需要的信息:谁发布的?多少查看和回复,后面「最后回复」砍掉。其他一些小图标,全部去掉(精华和热帖图标可以保留),难看且没有实际信息提供。
版区页面。在顶部可以有一个推荐热帖的位置,其他「欢迎新会员XXX」这样的信息直接去掉。接下来的版区,首先版区字号应该大一点,起码比周围的文字醒目。每一个版区只需要显示今天的新帖量就够了,主题数、帖数、最后发表时间全部去掉。版区在找不到统一、美观的图标的情况下,还是不带图纯文字为好。版区名称长度尽量统一,而且文字周围留白,做成长方形,版区之间对齐,当鼠标划过有颜色变化的动画和介绍版区的标签显示。我突然觉得Win8的Metro界面挺适合做版区页面的,哈哈。
短信息、通知。难用得不可理喻,通知还分消息和提醒。当我收到一个回复通知时候,我需要点击右上角的「通知」,进去还要点击「提醒」,三次点击才能看到我要的东西。知乎的通知就人性化多了,所有的通知都是统一的,而且只要点击一次鼠标就可以去到想要的页面。什么情况才是要通知用户的也是要考虑的,不要连金币增加了都提醒,这就扰民了。短信息、站内信,分私聊和群聊。群聊可以砍掉了,私聊的可以模仿微博的私信,不要跳出另外一个页面,直接本页面小窗口完成。论坛ID输入框、内容框,内容编辑器不要再提供字体、颜色了,有表情、图片、文件就三个足够了。当收到信息的时候,应该把之前的来回信息都一起显示。
分组。小兵、士官、少尉.....大将。随便一数,20多个分组。我觉得简单就好,管理组、工作组、用户组三个。下面可以酌情分级几个,但是还是不超过三个为好。而且,分组名称千万不要有千奇百怪的符号,很好看吗?分组的晋级还是保留,一方面可以提高大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一定的水贴。
回复查看附件。这个功能的应用大多出现在电影论坛里。发布的人想得到大家的认可、感谢所以就强制回复才可以下载附件,还可以把自己帖子顶高。这个无可厚非,毕竟是人家的付出。但是发帖者看着那些随便复制的一个回复,或者甚至就是一串字母「asdfhsdkjghkd」是什么感觉?伸手党就是伸手党,何必搞得那么累呢。我觉得用「赞一个」来代替回复查看更好,每赞一下就顶贴一次,而且显示被赞的数量,既满足发帖者的虚荣心,也降低了查看附件的成本。而且后面的回复就不会变成清一色的水楼,有更多空间来讨论帖子内容。
搜索。我在电影论坛很常用搜索。但是也有一个小门槛,就是每次搜索需要金币,限制普通用户使用的设置还是取消为好。服务器要钱,所以要提高搜索门槛。这是哪门子的道理,餐厅因为要花钱请人打扫卫生所以要限制客人上厕所?有的是自己做的搜索,有的是利用Google搜索,但是体验来说还是前者好很多。要是搜索可以再人性化一点就好了,自动匹配热门关键字、自动识别拼音这些都是不错的体验。
关注。这是传统论坛没有的,我这里有一个设想。把每一个版面和用户变成都是可以关注的,这样就可以形成自己的论坛主页。因为一个论坛很多版区,但并不是每一个我们都感兴趣的。我们关注后就可以在信息流中显示这些版区的新帖子,要是新帖太多还可以设置门槛(回复超过一定数值才显示在信息流中)。关注的用户发表、回复了帖子都显示在信息流中,加强用户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信息流中帖子还应该提供收藏、不再显示等选项,帖子的相关信息也要有。
广告。一般的论坛都是有广告的,顶部、弹窗、每一层帖子......基本能想到的地方都有广告,前面提到的搜索也可以放一些广告。其实这些广告可以做得更好一点。弹窗就算了吧,砍掉,顶部位置的广告不宜太多,最多两条就极限了。太长就一半屏幕是广告了,而且尽量不要GIF动画,用的话也不要那么花哨,要与整个页面风格一致。广告内容尽量是与论坛定位相关的,男科医院我真的不想再看了。每一层帖子就不要再放广告了,太乱了。其实广告这个很尴尬,问题就是没钱。我觉得除了广告收入还可以探索一下其他方式。例如跟商家合作搞团购促销、电影论坛开网店卖硬盘等等。不过也不是那么容易,总之这方面是个老大难的问题。
页面风格。我认为,无论是定位怎样的论坛,整个网页的风格都是简单的好。不花哨,实用。颜色方面就可以根据论坛定位选择,但是主要的颜色不要超过两种。至于用户主页方面,有需要的话可以给用户提供更自由的定制,背景图片、页面布局等等。
暂时想到的就是这些。第一次写这么长的答案,只是自己的一些愚见,有说得不对的多多指教。:)
问:
怎么应对论坛里面的小团体排外现象?
答:
滇狐,滇狐就是既疯癫又糊涂!
俗话说物以类聚,不同的人由于兴趣爱好不同,在网络社区里一些趣味相投的人发展出相对更紧密一些的联系,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因此网络社区里出现小团体非常正常。对于社交类社区而言,鼓励并促进小圈子的形成甚至还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但对于知识型的网络社区,小圈子的危害就比较大了。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团体内部的活跃度太高并形成太过明显界限的小圈子,主要表现为:内部讨论过于活跃,并主动排斥和圈外人员交流;相互之间的讨论话题过份集中于小团体内部,外部人员完全找不到话题的切入点,无法参与到讨论中;和圈外人员讨论问题的时候不考虑观点正确与否,一律偏袒圈内人员。一旦形成这样的氛围之后,正常的讨论将无法进行下去,社区里产生的内容质量也会直线下降,整个社区最后沦为小圈子拉家常的地方,无法再提供任何有价值的内容。
小圈子的形成基本上是不可逆的,一个网络社区一旦氛围恶化之后,除了整个推翻重来之外,基本没有任何恢复正常讨论秩序的希望,因此我们只能在氛围还比较健康的时候,努力维持住这个秩序。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 UC创始人何小鹏亲身谈:如何活用柔道战略应对腾讯
- 豆瓣FM:赚免费用户广告费 向装逼用户收费
- 你所不知的香港互联网
- 阿里新浪变革幕后:互联网进入下半场 不进则退
- 阿里巴巴架构调整解读:淘宝C2C成为基础层
- LBS颠覆现实世界迎深度互联网化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