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创业邦》杂志正式推出了20人的“30岁以下创业新贵榜”,也是我们连续第三年把目光投向中国新一波创业者。这是一群说不上有多成功的年轻人,其中有些人还经历了不止一次失败,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与他们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所以,他们的创业经历没有多大借鉴意义。
但是,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最具折腾精神的新一代年轻人,他们有梦想、有激情、有专业素养,更多的时候不是以赚钱多少来衡量自己做的事情,而是借助新的产品、技术、模式来实现自我。并在这个过程中,影响别人。
20年前,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国创业大军中诞生了著名的“92派”。那是一群体制内的精英分子,他们不安于现状,用中国式智慧推动了历史车轮的前行。
今天,我们又到了一个期待春天的时刻。这群年轻创业者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20年后,希望有人能够继续书写他们,以及升级版的《春天的故事》。以下为本期《创业邦》杂志“30岁以下创业新贵”第2篇报道:
30岁以下创业新贵:伊光旭
出生时间: 1986年1月
籍贯: 福建
教育背景: 解放军理工大学退学
创业城市: 厦门
创业次数: 3次
首次创业年龄: 24岁
微博让伊光旭成了草根英雄。现在他又瞄准了微信。
文 | 曲琳
不是只有美女才会被搭讪。各种活动上,伊光旭就经常被搭讪,甚至被团团围住。
听说眼前这位就是“冷笑话精选”的博主时,对方会“哦”一声作恍然大悟状,表示久仰大名,之后忍不住跑过来三言两语介绍自己的产品,再报上自己运作“官微”的困惑,与伊光旭探讨一番。此时这位1986年出生、个子不高的福建男生,人气比美女还高。
在潜意识中,那些人也许会纳闷:所有人都玩微博,凭什么伊光旭这小子玩得这么好,还把它玩成了生意?
而且生意还不小。他手里目前有二三十个微博账号,最知名的当属在新浪微博上有1060万粉丝(截至2012年12月20日)的“冷笑话精选”。他不光是微博大号拥有者,他创办的厦门飞博共创网络有限公司(下简称“飞博”)也为企业做微博营销,一些他不愿透露名称的数码产品、快消品品牌(你可以在微博上很容易地看到它们)主动找来请他运作,美丽说等IT圈最红的创业公司也邀他做幕后推手。自然而然地,他的第二战场正在延伸到微信。打开李开复的微信,你会看到一个李开复自己的“站点”,最末一行小字“飞博inside”。
“站长之王”蔡文胜投资了伊光旭这个社交媒体时代的“个人站长”。与两人都相熟的朋友评价,伊光旭和蔡文胜相差16岁,很多创业理念却异常相像,蔡文胜对他寄予厚望。
把这些光环去掉,其实他也只是个刚创业两年的小男生而已。造型上花了点心思,蓄着诙谐的小胡子;名片也有些小心思,正面是大头照,背面还印上了一个后脑勺。
草根英雄惺惺相惜
厦门IT圈是蔡文胜的“兄弟连”。他所投资的同步推、美图秀秀、欣欣旅游等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兄弟单位。这帮创业者紧密团结在一起,互动频繁。
2010年,同步推CEO熊俊认识了伊光旭,后者刚被蔡文胜游说到厦门。1982年出生的熊俊和他打了个招呼,欢迎他正式加入江湖,聊过后,觉得这位老弟挺有本事。回到公司,熊俊和大家侃起来:哪位同志想做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大咖?办法可以告诉你:找到行业最红的论坛,从第一帖到最后一帖,全部认真看一遍,这样你会了解到论坛为何兴衰。当年蔡文胜就是把互联网上比较大的论坛扫了一遍,从第一篇帖子看到最后一篇,对各论坛分别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心里全都有数。
熊俊相信伊光旭能成为大咖。他发现伊光旭早期玩微博的方法像注册域名一样:注册一堆账号,发无数条内容,把其他微博大号的所有内容看一遍;为了吸引大号注意,每天大半夜忙活,大清早去抢沙发。这俨然就是十几年前蔡文胜的思路,连那股背后悄悄努力的劲头也像。
创业初期,伊光旭囤了不少账号。他曾经注册了一堆和冷笑话相关的账号,因为“自己就爱好冷笑话这口”,同期发布内容,看哪个名字有走红潜质;又注册了一堆和品牌、商户相关的账号,幻想那些公司会在微博最火爆的时候,像买域名那样,把账号回购过来,却杯具地发现人家已经变成了“蓝V”,或者干脆另取一个名字;微博上大家调侃“马英九”,他注册了个“马英七”,在1万个粉丝就能上top草根排行榜的时期,“马英七”一下就冲到2000个粉丝。
而且,他几乎无时无刻都在发微博,或者读其他人的微博,留意每个人的口味。“最后我再提炼出一个‘综合口味’。”
伊光旭总对别人说,自己就是在制造“农夫山泉”。同一个水源,改良一下放到市场上就能火。同样一个内容,老的笑话不好笑,要优化笑话的口味,玩文字游戏,才有爆笑效应。后来,“冷笑话精选”脱颖而出,再后来,竟然有广告商找他打广告。
熊俊评价:“你不光得看无数帖子、微博,之后还得思考,为什么事情会往这个方向发展。我感觉到伊光旭对事情很有洞察力,这需要一点一滴地培养,不是天生的。”
未必每个人都愿意使用土办法。熊俊曾被李开复拉到创新工场。“在创新工场的眼里,我们当年在厦门做同步推已经是比较草根的。但再跟文胜、光旭相比,我又太洋气了。”
伊光旭和蔡文胜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喜欢看人物传记,伊光旭在上学时就看了一百多本。现在这仍然是他们二人的共同爱好,蔡老大比他更爱分享阅读心得。
真正的草根英雄,彼此间绝对惺惺相惜。2009年,伊光旭边做电商网站边玩微博。他想认识一些知名投资人,开始私信搭讪那些几十万粉丝的企业家,把微博当做一个免门票的投融资对接场所。但他分析过,自己默默无闻,大人物和大机构不适合自己。
蔡文胜在2010年4月15号开通微博,伊光旭关注到他,很想结识。首先,这是一位福建老乡;第二,他投资的很多公司伊光旭都听说过;第三,听说他的故事还挺传奇的。“就像在一大堆人里面看到一个大美女,我当时是在一大堆人里面看到一个感觉靠谱的投资人。但他有点太大牌了。”
蔡文胜还真的关注他了。先是腾讯微博,然后新浪微博,伊光旭又找借口继续跟进,说久仰大名,自己想买个域名,特来请教。蔡文胜不但很快回复了,还把自己的QQ号留给伊光旭,让他找自己投资的“易名中国”CEO孔德菁,顺便把孔的电话也给了他。
伊光旭受宠若惊,激动不已:“我一看这么牛啊,一个大佬把我介绍给了另一个大佬!找对人就是不一样!”然后他定了定神,进一步套磁。10分钟后,蔡文胜亲自打过来电话,还约他在北京见面聊聊。
之后伊光旭和蔡文胜在北京见面“拉家常”,后者提出在厦门再见一面,谈谈正事。在厦门,伊光旭思考了5分钟,决定搬家过去。“我觉得蔡文胜这人挺神的。第一是,作为一个天使投资人他比创业者更主动。第二是他判断事情的能力足够敏锐,他很容易看懂项目,别人听90%才能懂,他听40%就领悟到,而且他好像一下子看透我这个人了。”
熊俊回忆,去厦门那次是伊光旭头一回坐飞机。伊光旭大学没毕业,读到大四退学,老婆是他的同学,2010年陪他来厦门创业时已经怀孕。
“要说我和文胜是否有相像的地方,”伊光旭说,“我觉得有,而且可以概括出来:我们在做事之前会做很多功课,了解市场,希望创造一个比之前最好的更加好的产品。办法很简单,先关注别人怎么做,比别人多做半步,这就行了吧?”
一位曾与厦门互联网圈打过交道的创业者说,相比北京、杭州与成都,厦门这些互联网创业者看上去都不是同一个类型,给人感觉奇奇怪怪,有点像临时拼凑成的,但共同特点是,做出的产品很叫座。伊光旭喜欢厦门,一是人不浮躁,二不吹牛,三不挖墙脚,他们彼此做的事情也并不重样,不爱跟风,不会把硅谷模式当做统一模板。每天从家住的小区大门出去,前面人都会帮后面的人拉一下门,这让伊光旭感到温馨。厦门离他的老家南平并不近,开车要8个小时。儿子放在南平,他和老婆出来打拼。不过老婆主要赋闲在家。“她很喜欢现在的状态。骨子里我还是有一点大男子主义的。”
“虎口拔牙”爱好者
在微博上运营大号之前,伊光旭在豆瓣玩小组。没错,这么一个以文艺范儿、纯净著称的社区,被伊光旭用来“练手”了。
“我敢虎口拔牙嘛!”伊光旭说。
其实他在用对成功的强烈欲望来为自己壮胆。从大学时阅读海量名人传记这一点,你能看出他对成功有多么渴求:心不在焉地上大学,一心只想做自己的事业,迫不及待地准备小试牛刀。
他就读的是南京的解放军理工大学,军校明文规定学生不能从事商业化的活动。他就盯上校园那些“军属商店”,找了一家生意最差的,想办法找到老板提出接手,或者租一些面积给自己经营。那位老板也不拘一格,说没事你试吧,出了问题我给你担着。
伊光旭急于上手,又没钱,他的同学们也是无产阶级,无计可施时,他不知哪根筋搭错了,竟然想到去找老师。有一位老师与他只是一面之缘,他也不知自己哪来的勇气,编了一条短信发给老师,大意是:我们一起做生意吧。
更不可思议的是,那位老师回复他:挺好,我可以帮你。伊光旭当天晚上就用A4纸写了一个“商业计划书”,他希望把军属商店改为面向学生们租书的书店,名叫“书芳斋”。一周后,那位老师成了他的第一位天使投资人,投了5万元。到大四时,他的书店开成了连锁,解放军理工大学面积很大,伊光旭的两家“书芳斋”里放满了各种言情小说,最主要的客户是那些情窦初开的女同学,每本书都有十分清晰的条码,分类也很具体。一群小女生趋之若鹜。
“有时候你得死马当活马医。”伊光旭说,“很多牛人在大学时候绝对没闲着,脑子比较活络,大一大二的时候很不合群,容易被人看不起,大四时绝对牛逼。”
但这个牛人在大四时读不下去了,退学后一门心思找创业灵感。他考虑过卖杂粮,但“做传统生意还得找家人出钱,唉,算了”。除了读人物传记还要读《商界》,里面的文章,甚至一大串边边角角貌似不靠谱的广告,他都读得很细,“那些也都是潜在的创业机会嘛。”
2008年,他做了一家类似于“趣玩网”的创意类网站。在当时,他的初衷与现在诸位创业者在微博上的诉求一样,想找个社交平台帮导流量,“忽悠点儿人过来”。
在豆瓣上,他先观察那些小组里面究竟谁在发帖,发什么帖,积极回复的有谁;然后是小组主题,哪些小组比较吸引人,哪些小组听上去不错实际上没那么高活跃度。依照他的“竞争不激烈”原则,他开的小组在3个月之内就有了十几万用户。
“这也有一个重要原因,我是全职在做,而那些组长每一个都是兼职玩儿的。我天天都在琢磨,人家一个月琢磨一次。”伊光旭说。
豆瓣小组越玩越大,比自己那个网站还火爆。有人找他来打广告,他脑子一热:这事儿竟然还能挣钱。这想法持续了一两分钟,他马上冷静下来,因为对方给的钱不多,一条广告只有1000块,还不够他一个月房租费。当然,最后他还是接下了广告。
其实伊光旭对豆瓣并不满意。“豆瓣其实发展很慢,因为它和组长的关系是有些对立的。号称有一亿用户,其实活跃用户不多,我都计算过的。大部分人上去看还是看他的影评、书评、听音乐。小组不好玩儿,一天的发帖量才两三页。它的社区不开放,思想不开放,你都没办法找它投诉,只有发邮件,然后它会用一个比政府还官方的口吻回复你,几乎没有服务。没有服务还能叫社区吗?”
很快,他发现了新浪微博,觉得很惊喜:生态结构比较完整,能够找到名人,有中坚力量,这就意味着有社会舆论观点。另一个吸引点是,新浪博客上,韩寒的点击量一天能有百万,评论只有几十条,再看微博上,一篇文章哪怕只有200个转发,但是却有100个评论。当时来看,这种传播性近乎于逆天。
“这可能又是一个能够施展我这点儿小能力、小技巧的地方。”他这样想。2009年10月注册之后,他观察了两个月,心情有一点失落,因为发现用户并不多,或许是因为需要内测邀请码,或许是因为微博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中国互联网——这正是他担忧的。他想起几年前在杂志上看过的一篇文章,文中说 Twitter最让人震惊的地方就是,它会颠覆新闻的报道,信息发布速度极快,作者还预测,中国也会有Twitter,但政府管制势必会成为问题。
伊光旭也清楚,王兴的“饭否”在中国曾被关掉。王兴也是福建人,和熊俊都来自龙岩。在“厦门江湖”中,大家也谈论过王兴。“王兴骨子里是非常西化的,他希望能做一件事情做到很大,希望建立规则。但是在中国的这种情况下,只有完善的规则,靠用户的自我约束力,其实是非常困难的。”熊俊说。
有人在唱衰微博,说它上面99%都是负面情绪,早晚被和谐掉。伊光旭反而有了斗志。“你们都唱衰,我就玩儿嘛,也没有什么损失,大部分东西都是看衰了之后才有更大的机会。”这之后的故事大家都清楚,几个账号火了,伊光旭做内容,等人来转发、评价、打广告、求合作、求投资。
几年后伊光旭总结:“在我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对于一个市场不确定性的预期和判断。我不能确认这个平台能不能起来,但我又得把全部精力放上去,可能99%的人都不看好,而且它还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现在我得说,我很幸运,感谢微博。”
最近情况又变了,联系伊光旭最好用微信,因为他又把时间泡在微信上了。“微博就是一个大酒家,你要请客的时候才需要,注意讲话、注意着装,一会儿可能要拍照,就是这么一个状态。微信是一个小圈子,是一个家常菜,你每天都需要。”伊光旭说。
第一次看到微信时,他就直接找到了亮点:插件,这玩意里面可以添加或删除功能,唯有这样才能保持平台的活跃度。伊光旭觉得腾讯的确是互联网行业的大玩家,用户现在用QQ主要是为了传文件和截屏,这两个功能是顶梁柱。理论上看,腾讯为微信之后的发展留了太多伏笔。
“这是一个非常灵活的产品,是一个懂互联网发展趋势的人做的产品。我观察了没多久,马上跳进去做了。”他说。
当初伊光旭回到厦门的时候,大家也会暗自猜测,他的生意能做多久。“文胜聊过他对光旭当时生意的看法,”熊俊爆料,“他一直也在想,光旭的生意能不能做大,微博能不能让它成为一个传媒。文胜投资草根,希望赚钱,但他更看中格局,他非常希望投资的项目可以有几亿用户,有很大的影响力,成为某个平台上最大的传播平台。必须是最大的。”
现在大家理解了:这小子的确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平台。
“四不像”的飞博
如同当初陪伴微博成长一样,伊光旭又要跟随微信的战略进行调整了。他的产品类似于一个站点,飞博内部把它叫做“手机报”。“是不是该起个酷一点、高深一点的名字?‘智能引擎’怎么样?”他自己也拿不准,反过来询问朋友。
在南京时,伊光旭是光杆司令;到了厦门,他的一系列账号“已经不是一人在发”;现在创立了飞博,公司化运作,共有70多个同事,有20位编辑,还有一大堆做营销和销售的同事。手里的账号有几十个,有一线号码,也有各个细分领域的,“先占上地方”,还有目前并不红的潜力股。这些账号已经形成了梯队。
飞博的首要任务是,将“发微博”这件事情批量化生产。伊光旭重视面试,起码每个新同事他都要见一见。能轻松玩转微博的人的特点是:“思路不要太禁锢、不能被大学毒害太深,脑子要稍微好用一点,要有一定的反应速度,一定的网络感觉,平时也得看点儿书。”
飞博的编辑队伍会分为几个小团队,团队领袖会轮换制,下面同事有不满就可以提出轮值。换了leader,团队也可以按照新领导的旨意来改名字。“做了老大,就想自立山头嘛!”
帮企业做微博营销也是飞博的业务之一,而且会延伸到活动策划环节,报价是4A公司的十分之一。“你看有些大品牌发动公关公司、4A公司一起做,最后弄出一个视频放在微博上,互动才几千个,这案子花了三五百万元!我们三五十万就行,能达到它们5倍~10倍的效果。”他自己是公司的大销售。他有一些来自文化圈的朋友,也喜欢和企业家维护些关系,顺便在社交平台上晒晒合照。
飞博这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2012年初接受《创业邦》采访时,伊光旭表示,飞博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到了年底,他发现自己已经难以概括它。
“你说这是个自媒体公司?但是又做App。移动互联网公司?可是还做营销。我把飞博定义为,一个用互联网思维解决线上线下问题的公司。我这个人就喜欢创意,这也是一个创意公司。”伊光旭不愿透露蔡文胜天使投资了多少钱,飞博也没有拿A轮。“拿了A轮你就要告诉投资人你的模式和目标了。”
听起来,一个明显而确定的商业模式并不是他想要的,就像他很早就押宝在豆瓣、新浪微博一样,路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走出来的。
实际上,伊光旭压力很大。“大家都在问我,微博是不是快不行了。你看‘开心农场’开始是互联网的精英份子玩,后来变成年轻群体玩,再后来变成什么?老妈群体。还在玩儿,还挺乐呵的。它有一个很大的周期。今年你会发现很多土老板开始重视微博。微博这个会有正常的起伏周期,目前它还没有替代品,不能说这个产品不好。”
伊光旭坚持自己的观点:形式可能固定下来,只要内容在变,就不至于被淘汰。在微信上,他把评论提示语设置成“元芳,你怎么看”。他觉得这不会造成审美疲劳。“江南Style现在也有人在跳,跳得有创意你还是看的嘛,谁跳也很关键。不是这个题材没意思了,而是这个题材有太多雷同的内容产生了,关键在创意。”
他身边也有很多专业的微博账号运营者。光是冷笑话这个题材就涌现了不少。“有一个叫‘冷笑话精辟选’,名字雷死我了。”有媒体说他曾和一位草根大号分家。“根本就是没有的事,我们只是朋友。很多人做微博都很有一套。”
与伊光旭同时期成名的“微博营销之父”杜子建正在变成一个营销大师,气场强大;伊光旭也去讲课,不过多是给朋友的公司。在活动上,有人过来请教,伊光旭也力求讲干货,不装,他就是一个爱开玩笑的小男生,他不想佯装出大师范儿。
“我太嫉妒光旭了,如果我比现在小四岁,还有机会做很多事情。”熊俊说,“我个人认为,成功这件事情,最关键的方法大家都知道,但你未必有这种毅力。你坚持下去,有了积累,第一个账号红了可以带动第二个,前两个再带动第三个,做到第100个,前99个都互相帮忙,别人越到后面越难赶上你。”
伊光旭总结,人和人的差别在于8小时之外的功夫,在于每天的早8点到晚10点,要么干脆吃喝玩乐,要么就不要虚度。细节决定成败。
“其实微博就是一个名利场,晒过生活之后,多数人是在表达自己的立场。微博也体现人性,而人的本质是动物,条件反射,当你告诉自己10遍,眼前这个人是骗子,那么他说的任何话,你都会找到理由不去相信了。”伊光旭说。
相关阅读:
提 问:你创业的动力是什么?
伊光旭:喜欢、兴趣。
提 问:作为年轻创业者,你认为在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伊光旭:是对一个市场不确定性的预期和判断,还有产品的生命周期。你要跟随产品的生命周期,才能迅速地上升和积累。对比之前,现在我会坚定很多,差不多90%的想法都是比较自信的。
提 问:在公司或团队的管理中,你如何形容自己的位置?
伊光旭:我是一个平台的搭建者,把那些人吸收进来,搭一些架构,让他们来替代以前我自以为很牛的工作。
提 问:你心中敬佩的企业家是谁?
伊光旭:马云。他很有创意,长得也很有创意,特立独行。我看了一圈下来,其他的企业家普遍没有创意。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 奇葩115
- 国内电商客服需求增长 客服外包加速产业化
- 西瓜世界创始人柳华芳:为什么虎嗅们偏爱Discuz!
- 小猪短租:以B2C经营模式的房源网站垂直化
- 朱坤:我是这样做APP的 获得用户洞察方式
- 猛犸季逸超:被徐小平鼓励“撒野”的9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