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危机:站在未来 回望“新”媒体

时间:2016-09-24 11:02:29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

前言,新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来说“如临大敌”。其实,新媒体不是敌人,而是未来媒体的一种形态,一味的回避只能让自己埋葬到历史长河中。前财新传媒副总裁,现云动数字媒体执行董事杨亮(微博)的这篇文章就认为传统媒体应该打开思路,如何让自己转型,并尖锐地指出:传统媒体由渠道商变成了打工者,但难以转变的是“老大心态”。靠行政资源维系的话语权,能指望多久?

如果你从现在出发,你一定在想自己有什么,如何改变、适应,才能到达明天。但如果你能看到明天的图景,你可能不会过多眷恋那些路上要扔掉的东西。

当下传统媒体讨论新媒体时,似乎主要是在讨论如何“表达”。是炫酷能吸引读者?还是简洁符合当今潮流?是原生程序好,还是 HTML5 更有前景?这个“表达”如何是好,真的那么重要吗?

表达很重要

不同的内容产品形态,只有匹配了合适的“表达”方式,才符合其“调性”和用户需要。FT 中文网的 App,重在更新机制,表达简洁有报纸风格;彭博商业周刊的 App,现代跨界,试图兼顾体验、设计感与快速发布;GQ中国 App 充满设计风尚,交互有巧思。他们各得其所,是当下 App 制作的几个代表作。它使人们看到了对变革的应对:既传承了“血统”,又站在数字产品视角,重新打包了原有的内容。

这比仅仅苦思如何把原有内容搬到新媒体平台,搞不清技术,舍不得投入,强了很多倍。

这里面的关键:一是老板有冒险精神,在不确定时,看清大势,勇于尝试;二是肯于请专业人员引导产品化;三是懂数字、互联网产品的专业人员掌握了话语权。

表达不重要

如果我们不从脚下铺开路线图,而由明天“媒体”的形态回望此刻呢?

用户产生的内容,已在总社会内容消费比例中猛增,“去中介”化,是基本大势。过去的权威、信源,摇身一变为优质的“自媒体”,每个人都可能在某时某刻生产出受欢迎的某个内容,被网络过滤机制过滤分发。拥有大平台的公司,能吸引到最优质的“自媒体”,拥有大数据的公司,更知道用户的癖好和需要——一句话,社会化媒体把精英型媒体边缘化了。

渠道变了,用户也在变。你了解八零、九零后一代吗?被你视为圭臬的东东。他们可能毫不在乎。他们也需要精美的设计、惊艳的图片,但他们中的大部分真的在乎原来的设计、风格吗?看图,Pinterest 就不错;排版,Flipboard 也可以。

反观现在的豪华 App 杂志,摄影、设计、视频,不惜工本,每个摄影大片,从用光、模特、服装、布景,都花费不菲。一期设计精良的富媒体杂志,能赶上一部小电影的成本。

现下,一方面,大部分传统媒体无力或不敢在 App、跨终端上做投入、畏手畏脚;另一方面,少数在传统媒体黄金时期成功地积累了财富的传媒集团,正大手笔地打造梦想中的豪华新媒体。

这里需要看清楚一个趋势:社会化媒体正利用其海量的用户数、有数据的广告效果,不断扩张的媒体使用时间,不断从传统媒体“吸金”。即便是过去很成功的传统媒体,也正不断”失血“。靠惯性维持的广告收入,能持续支持其内容“大制作”吗?

少数幸存的“奢侈品”媒体不讨论。大部分大众媒体,最终要和其他社会化媒体和新媒体形态,用数据比拼获得每个用户的内容制作成本,他们的购买力以及他们的关注效果。

所有的关注,都在变得可度量。这是传统媒体的最大危机。

用户数据、低成本的一流内容制作能力和创意,是传统媒体未来最要依仗的“三板斧”。

因此,从长期趋势看,“表达”虽是一个需要重视的操作问题,但在大趋势中塑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及选择“站队”,才决定了媒体、从业者,在这场大变革中的总体“运势”。

路线图

媒体业的这场技术革命中,技术流的新媒体公司首先控制了信息传播渠道;继而这些渠道本身,利用用户产生的内容,不断充实其数据平台。每一个传统媒体和媒体业 者,都陆续成了他们的用户。谷歌、Facebook、苹果 App Store、腾讯、百度这样的平台,成为真正的数据和渠道巨无霸。

与他们相比,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都是“弱势群体”。传统媒体由渠道商变成了打工者,但难以转变的是“老大心态”。靠行政资源维系的话语权,能指望多久?

如是强者心态,此刻应勇于承认:我是弱者。

这是事实:资金弱,数据少,成本高企。更主要的,对于新的内容产品的认知和制作能力,尚处于“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所以更无从去争取这方面的人才。

对不指望行政保护的媒体而言,我的建议是,尽快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重新定位产品方向(特别注意缩小目标);积累“有价值”的内容数据和用户数据。创意产品可能是大多数传统媒体唯一有胜算的领域,壮大收集此类人才;裁员,尽快让非核心方向人员进入市场,避免机构惰性和个人惰性使其进一步丧失择业时机。

在别人的平台上一样可以成功。从苹果 App Store 走出的《愤怒的小鸟》一款游戏,就让其出品公司 Rovio 公司的品牌效应赶超了通讯巨人诺基亚。在芬兰,Rovio 公司 “愤怒的小鸟苏打水”甚至比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还要畅销。

创意是核心,整体产品能力则是路径。传统媒体所擅长的内容,仅仅是产品的一部分(甚至这部分,也已迭代)。微信火,靠的是产品功力。不懂产品,是传媒转型的 最大门槛,奉劝传统媒体的大老板们亲自动手,牵头做一两款新媒体产品,不成功不要紧,没几个互联网天才一上来就能做成好产品的。关键是“当家人”要从中树 立新媒体的产品观,弄清你真正需要的产品人、技术人长什么样。

千万别认为开发新媒体是你技术部门的事情,否则,你的钱一定打水漂。并且交了学费,什么也没学到。

文章来源:tech2ipo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电脑知识

美图欣赏

电脑知识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