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个人隐私保护该何去何从

时间:2016-09-24 12:55:50 

互联网凭借其虚拟性和开放性,为人们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信息分享时代。人们正慢慢习惯享受网络社交的乐趣,网上购物的便捷,和健康管理服务的贴心。随着互联网进入自己生活越来越深,互联网承载的大量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却遭到了社会的集体忧虑,愈来愈多的个人隐私泄露事件,也叫人们愈来愈担心,互联网这片自由地,到底能不能给个人隐私撑起一把保护伞?个人隐私的保护又将何去何从呢?

我们暴露在何处

在所有网络社区、论坛、商城等互联网服务场所,用户的使用代价都是以个人数据信息交换进入权限,如普通的注册活动等;随着用户想要获取更多服务,这种交换还会进一步加深,而互联网企业从未就这种交换的具体条件与用户有过清晰明了的沟通,其结果就是部分个人隐私无端地被互联网企业掌握并利用。

另外网上搜索活动,搜索引擎会记录用户搜索习惯并进行统计分析,这使得搜索引擎比本人还了解自己;各种网络软件植于用户的电脑上,记录用户的操作习惯将更为方便,并且有窃取电脑私密信息的可能,如此,我们的个人隐私在多重难以防范的上网活动中,都伴随着被搜集、流通的隐患。

我们为什么会暴露

在信息数字化的时代,用户的数据在互联网的流通本来无可厚非,从一定程度上讲,个人信息的流通完全是网络开放性和分享性的必然要求。然而,为何我们不想公示的个人隐私会莫名其妙地泄露给我们不知道的公司呢?为什么常常有骚扰电话和垃圾邮件,并有可能带来不可预知的灾难呢?

1、互联网企业的信息处理方式

互联网企业是个人数据的直接拥有者,在大量的网络活动中,我们的位置信息、搜索习惯、健康需求、财务状况等高度个人化信息,都会被相应的的网站搜集记录。如聊天软件掌握用户的关系网络,网上商城会掌握用户的身份信息和消费习惯,健康网掌握着患者的健康状况等等。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信息处理方式大都并不公示,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隐秘性,也给私自处理这些个人隐私创造了条件。

少数互联网企业对于用户的跟踪和监测,也是获取个人数据的重要途径。在不通知或详细明示用户的情况下,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跟踪甚至偷窥的作法,实际上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诱使互联网企业以此成立自己的数据档案,并有可能服务于第三方广告、推销等活动的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宝贵”的个人信息其实暗藏巨大的灰色商业利益。

互联网企业虽然在使用协议上都已说明,绝不将用户信息交付第三方企业,但总有个别企业不尊重用户和用户的数据,私自传播个人隐私,数字传播又十分的快捷并且隐秘,给普通用户的觉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也是他们敢于泄露的一个因素。

2、用户防范意识薄弱

全国网民里,在个人隐私防范意识上,表现普遍薄弱。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以为自己的信息发布在网络是理所当然的,要不然怎么去分享;然而对于什么样的信息应该分享,什么样的信息不应该分享,却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何种信息涉及到个人隐私,以及它的泄露将给自己带来多大灾难也没有很好的把握。

另一方面对于网络厂商过度信任也是防范意识薄弱的表现。想要靠道德约束来制约企业行为完全是异想天开,而寄希望于法律也断然不会立竿见影,毕竟许多用户自己都不了解究竟法律能给予他的隐私多大的保障。

造成用户防范意识薄弱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也在于互联网企业。不愿公开公开自己获得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和用户装糊涂的作法,丝毫不利于用户提高防范。也没有肩负起一个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用户对于网络毕竟是使用者,互联网企业有责任对于自己的产品所可能涉及的安全隐患给用户一个详细的明示,并让用户自主选择参与网络活动的方式。

个人隐私保护何去何从

如上所说,灰色商业利益交易实际上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另类的产业链,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到这个链条中,人们的尊严和隐私权的侵害正变得公开化,个人隐私的保护于是迫在眉睫。

保护个人隐私的提倡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互联网成立之初就有业内人士对此担忧,并在长期探讨解决的办法,但一直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反而因为网络技术的革新和进步,变得愈加难以管制。所以制定长远可行的制约策略,是保护个人隐私所要迈出的最关键的一步。

从信息安全的角度来看,用户个人隐私必须得到保护,人们不希望自己的私生活完全暴露在公共场合下;但是如果限制力度过大,又将明显阻碍人们的言论自由,并可能导致互联网开放性的缺失,丧失信息分享的价值。如此,个人隐私保护的实施过程不得不统筹兼顾,绝不能单方面下刀。

“保护隐私不在于控制信息的流动,而在于拥有一种控制社会局势的能力。”让拥有很大权力的机构公开其处理个人隐私数据的做法,并限制那些损害个人隐私的数据处理方式,是既能保证数据畅通,又使隐私避免受到侵害的一种有效途径。

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加强自我建设,杜绝不透明操作。如健康管理机构网站,他们承载了用户的关键身份信息和敏感的疾病状况等个人隐私,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将会给用户带来很大麻烦。因此,用户提交的涉及个人隐私的数据只能用来为服务于用户,其获取及使用方式对用户都应该是透明的;120健康网呼吁,健康类网站一定要加强行业自律,自觉维护互联网健康环境,肩负起社会责任来。

立法的利弊

有人说,个人隐私保护最终要靠法律的完善来达到最终的制约,这样可以借助国家强制力来限制不良企业的违法操作。正常来看,加强立法固然是好的办法,也是必须要尽快实施的重要环节,但是如何进行立法,其管制深度如何恰当,则有着太多相关因素,稍微处理不当则会适得其反,法律建设实际上是进退两难。

从互联网的使用上,法律如果干涉过多,人们将会畏首畏尾,使自由的互联网毫无自由可言,这对互联网的发展无疑是致命的束缚。另外立法不当将有可能促成法律欺骗,不利于社会发展。如限制12岁以下未成年人参与社交网络的法案,一方面固然能阻止未成年人隐私泄漏继而受到侵害,然而这却让他们完全丧失了参与网络社交的权利,并也可能促成未成年人年龄冒充,或者成年人帮助自己的孩子逃避法律制约的行为,如此该项立法便是一个彻底的失败,我们的法律建设,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而且荆棘密布。

再从执法的角度来看,个人隐私的保护如果无限制地加强,将使执法机构的办案困难重重。一些犯罪证据很可能披着个人隐私的外衣,堂而皇之地逃避法律的搜查,执法机构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抓住凶手。而人们的道德水平,届时又不一定十分高尚,所以,互联网立法关乎社会公信力的建立,关乎互联网的长远发展,更关乎用户对互联网的使用态度,所以立法虽好,可不要贪杯。

我们怎么做

我们对于个人隐私的定位,决定了我们如何对待互联网上信息传播的程度,当我们不觉得我们的隐私在被侵犯的时候,我们可以毫不顾忌地上网聊天、购物,不在意信息的流通,不清楚互联网企业在用我们的数据做些什么,而一旦自己因为个人隐私被掌握而确实受到人身侵害时,才付出沉重的代价。之前的3Q大战,就的确使人们猛然一惊,我们的隐私竟受到这样的威胁;虽然业内人士对此已经见怪不怪,但对于我们来说,互联网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不得不令人产生质疑。

基于个人隐私保护的考虑,互联网行业的一个趋势便是根据用户的需要,让用户自主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自己的防范意识,因为你将贡献出去的,很有可能要合法地公示于众了。

最后,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如何平衡个人隐私保护和自由分享的关系,是政府、互联网企业和用户长期合力探讨的问题,它关系到互联网未来的发展,关系到未来的互联网能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给用户带来更便捷更安全的体验。希望我们的隐私保护,能借助互联网自身的不断完善,通向正确和更为有效的道路。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本站微信公众号:gsjx365,天天有好故事感动你!

相关电脑知识

美图欣赏

电脑知识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