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科技专栏作家 郭建龙
任何一个事物,当所有人都在铺天盖地谈论的时候,就可能已经进入了泡沫期。这个论断很可能与微博的发展也是吻合的。
发布最新的财报时,曹国伟宣布注册用户达到2.5亿。然而独立的数据却并没有给他面子,显示微博已经进入了疲劳期,失去了半年前的冲劲儿。
虽然我们还无法判断这个疲劳期是阶段性的,还是持久性的,但也许现在考虑一下微博到底承载了多少价值,并不算太唐突。
首先让我们利用Alexa,看一下微博的数据:
Alexa分析:用户黏性在下降
虽然人们对Alexa系统一直存在质疑,但它仍然是网络上最通用的分析工具,特别是在分析趋势时还是很可靠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新浪微博的增长情况。从流量排名来看,当3月份新浪微博用户达到1亿的时候,它还处于一个飞速成长的阶段。所以,到8月用户翻番也是可以期待的。
然而,8月之后,新浪微博的流量排名就没有再增长。就算三个月后的现在,曹国伟宣称新浪注册用户又多了0.5亿,可是在数据上,却丝毫看不出这些新人带来的流量在哪里。
他们的流量跑哪儿去了?让我们再看下一张图。
第二张图显示了每个用户浏览的页面数,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进入9月之后,新浪微博每个用户的页面浏览数已经表现出下降趋势。
也就是说,虽然新增了用户,但用户的粘性下降、访问量减少了,所以总的流量排名没有增长。
如果看每个用户在网站上停留的时间,下降的趋势会表现得更加明显,与7月底的最高值相比,下跌已经接近了1/3。
虽然我们还无法判断这种下跌是持续性的,还是暂时的(有人认为,新浪可以通过加大推广力度重新恢复高速增长,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但得不偿失,因为加大推广力度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流量,但新增流量的边际价值已经很低了。最先加入的往往是最有价值的群体,当这个群体被圈进来之后,其余流量的增加对新浪产生营收意义不大。),但很显然,新浪微博已经进入了一个疲劳期。它的用户还在增加,但用户的粘性已经下降,登陆网站的时间也少了。
回想起每个每个网站在高速发展之后,都会坠入到低速阶段,我们有理有担心新浪微博的增速在未来会出现更明显的下滑。
更加尴尬的是,新浪在9月份刚刚野心勃勃地推出新版微博,推出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用户粘性,而从数据上看,一个多月后粘性的下滑趋势并没有好转,至少说明,这一个多月的新版还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
圈住的用户:最不愿付账的人群
一般来说,网站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增加用户量,第二阶段是做营收。
从目前曹国伟的表态来看,已经到了做营收的阶段了。这也从新版微博的设计中可以看出来,它增加了游戏、增加了微币功能,以后还可能增加广告系统。
那么,新浪是否能够成功地圈住收入呢?
很不幸,收入的多少往往和公司的特质有关,新浪的特质是:它的用户天生不愿付账。
与其他网站圈走了高附加值的用户相比,新浪每次圈的人群不仅不付账、还很难伺候。
我以前分析过,微博中有价值的群体不会超过500万,也就是以明星和偶像为主的群体。这个群体是主要的内容提供者,如果伺候不好他们,意味着微博就失去了核心。
然而这些人从来都是收出场费的主,伸伸手抬抬脚都需要有人照顾,如果跟他们要钱等于杀了他们。让他们玩游戏也不大现实,因为他们的时间宝贵,动手发几条微博已经是看得起你了,哪儿有多余的时间?
所以这个群体指望不得,新浪出人出力可以,想要钱没有。
那么其他群体呢?比如,腾讯依靠圈住沉默的大多数,让他们付账从而获得收入。新浪为什么不行?
因为新浪的用户已经养成了不付钱的习惯。
不管新浪如何想把微博独立出来,但它仍然只是主站的延伸,去微博的大部分都是去猎奇看新闻的,看新闻的人都没有付账的习惯。
有人会问:微博加入了IM功能,加入了游戏,甚至还设计了微币,如果能够吸引人们上来玩游戏也挺好。这么说是不错的,但实行起来困难重重。
虽然有一部分人已经开始利用私信功能聊天,但大部分人如果要聊天,还是借助QQ和MSN,至于玩游戏,一般会去专门的网站,不会在新浪。
而最不靠谱的就是靠微币收费,在有了支付宝和腾讯之后,似乎很难有其他家做起一个通用型的支付工具,特别是粘性不足的情况下,更难考虑。
如果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新浪的主站、新浪的博客系统也都经历过用户的高速发展,也都会围绕主功能开发出外围产品,像聊天工具、社区功能什么的,但这些功能大部分无疾而终,缺乏粘性。
如果新浪想摆脱这样的命运,在广告和推广上不妨多强调它的娱乐功能,不要强调媒体功能,但我仍然怀疑这样做的效果。最终新浪微博很可能仍然是作为媒体挣广告钱,这样也能挣不少,就足够了。
最可能结果:500万话唠和上亿看客,以及复杂的泡沫系统
关于500万话唠和上亿的看客,我已经说过,不再强调。
这里说一下泡沫系统,或者说投机性的群体:那些微博经营者们。
如果说网络也有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的话,那么那些所谓草根微博操控者,就是一群玩火的人。
每一个系统都会产生一定的泡沫系统,但最终这些泡沫都会被挤压干净,泡沫们会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事业”最终是建立在沙上的。
百度的泡沫是那些竞价排名各县市的代理商。代理商最多的时候,网络上到处都是他们发的帖子。但百度模式成熟后,需要的代理商的量很小,大部分人都被逼转行了。
淘宝的泡沫是那些做虚拟物品交易、以及炒作信用的人,特别是虚拟物品交易竟然能够玩出传销的性质来,也算是不错的发明。不过现在他们的日子已经越来越难过,估计也到了消失的时候。
而新浪微博的泡沫就是所谓草根微博操控者。当媒体给足力度进行报道,把所谓转帖什么的说得天花乱坠的时候,就是那些想发财的人们进入的时候,也一定会有人利用人们想发财的心态开始炒作,让人以为赚钱很容易。
中国的网络上的确存在一些灰色地带,赚钱相对容易,但这些能够赚钱的领域要么是有关系的,那么是靠不停拉人头来维持的。比如,所谓的发帖赚钱,当听说发帖赚钱后,有人开始到高校和网吧拉人,开始形成复杂的层级结构,但一旦硝烟散尽,人们会发现,大部分人都什么也得不到,只有塔尖的几个人或许可以得利,并且大部分还是吹嘘的。
我见过一个外地来北京打拼的大学生,误入了一家所谓公关公司,迅速从淳朴变成了油头滑脑,整天想着做策划挣大钱,而手段无非是在论坛、微博、博客等地发些无聊的帖子,这样的人混上几年,等泡沫消失的时候,发现只不过浪费了几年青春,当了几年炮灰,到时候即便后悔也是晚了。
新浪微博上那些操控者们说白了只是把在网络其他地方使用的手段挪到了微博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最终,也会证明,他们实际上没有太多价值,根本不值钱。
(郭建龙供网易科技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简介:旅行者,文字作者,曾供职于it企业做技术,又在报业找过栖身之所。对于多变的现象世界着迷,以至于忘却了归途。现为网易科技专栏之 “IT丛林笔记”专栏独家供稿,观察IT丛林中各种动物和它们组成的生态系统,寻找系统演化背后的推动力量和阻挠因素。在这儿,你还可以找到普通动物的生存方式。
- 看不过瘾?点击下面链接!
- 马化腾光棍节给员工发微博:腾讯13周年生日快乐
- 中国创业者太现实 美国创业者偏爱数据分析
- 王秀娟创业:切入手机问答 谋局弹性社交
- 大街网CEO王秀娟:每秒增加1名新用户
- 开源博客平台WordPress博客总数超过6千万
- 团购新模式:拽住回头客 消费越多奖励越多